APP下载

初中音乐教材优化整合实践探究

2022-03-14天津市静海区模范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3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教材内容教材

柏 静(天津市静海区模范中学)

在音乐课堂上,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多数是内心向往表现,却又害羞胆怯,在独立表演时,心理素质差,自信心不强是普遍现象,为了增强学生的积极心理,在遵循课程规律、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整合、改变、优化、补充、再创造,优化教材功能,使其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实际需求,服务于音乐教育教学。

一、优化教材内容

唱歌课是初中音乐课的重点板块之一,虽然数量分布的比重略少,但是常规的歌唱训练是绝对必要的,每个单元至少也有一至两首歌曲教学,每册书中至少也要六七首歌唱曲目,结合歌曲难度和不同班级的学情,灵活掌握教材进行优化整合,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江西民歌《打支山歌过横排》和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两首歌曲,都属于节奏自由、曲风高亢的原生态民歌,学唱时难度很大,教材配套的范唱音频中,演唱者音色甜美嘹亮,高低音转换灵活流畅,可是对于这样的作品,处在变声期的初中生模唱起来非常困难,更难将作品的风格演绎准确。所以这样的歌曲作品不做重点安排,将唱歌课的侧重曲目放在其他更能被学生接受和驾驭的单元中。

音乐欣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是初中音乐学段比重最大的知识板块,每单元欣赏作品少则三首多则六首,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极为重要。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笔者以审美体验为基础,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德育教育的渗透等多方面考量,将欣赏作品进行整体梳理和罗列,遵循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的原则,以教材知识点为核心,将作品做主次区分进行优化,在教学中,较为次要的作品,可以做部分欣赏或不完全欣赏,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简化处理。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的欣赏部分共有五首作品,这些音乐都来自于我国音乐文化三大少数民族之一的新疆地区,虽然作品风格各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很难区分,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对这些少数民族以及音乐文化比较陌生;另一方面是对于如此细化又曲风接近的作品,缺乏相关的知识积累而难于分辨。那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上完全可以将部分作品简化处理,既能体现当地音乐文化的丰富,又不对学习过程造成干扰,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二、整合教材内容

在整合作品中主要以欣赏板块为主。笔者结合知识点、音乐文化、现实生活三方面的考量,精心设计、科学操作,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如唱、做、表等)和多种方法(如对比、迁移等)进行欣赏学习,精练内容、扎实学习效果。这样的设计也缓解了单纯音乐欣赏的枯燥,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快乐学习。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为例,本单元的欣赏作品基本都是地方民歌或者少数民族民歌,在欣赏的时候,可以打破教材顺序和课时局限,将这些内容整合对比欣赏,欣赏后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对印象深、兴趣浓的歌曲简单地模唱、律动或者小组展示表演等,把单纯的欣赏课从内容到形式都丰富立体起来,而且这样的欣赏课学习,不再是一种呆板被动的熏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身心上的享受。

三、进行教材内容补充

紧张的学习和过大的压力所带给学生的负能量,若不能快速有效地缓解和释放,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压抑、抑郁、烦躁等不良后果出现。音乐的疗愈功能是众多学科中的一个特殊存在,音乐活动中所产生的自我表现、情绪释放具有唤醒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因此,在音乐治疗思维下进行教材内容的补充很有现实意义。

搜集整理适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音乐疗愈曲目,按功能类别进行划分,整理成曲库。例如,治疗抑郁的威瓦尔蒂的《四季》和贝多芬的《悲伤圆舞曲》;精神疲倦时培育情绪的比才的《斗牛士之歌》和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水中倒影》;消除焦虑的古典音乐如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消除悲伤抚慰心灵的如德彪西的《大海》; 能消除嫉妒、疑惑、仇视心态的音乐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能营养心灵的音乐如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第五匈牙利舞曲》等;能消除怒气的名曲如穆索尔斯基的组曲《图画展览会》;能排除心底“淤塞”的如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能缓解紧张的音乐如亨德尔的《竖琴协奏曲》;能消除寂寞的滑稽音乐如安德森的《跳瘙之歌》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能树立信心的音乐如舒伯特的《魔王》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等;

构建用于拓展教学的音乐曲库,为学生提供一些备选的音乐疗法指向性明确的曲目清单,既能用于课上拓展教学,也可课后自行欣赏。例如:对偏头痛有效的名曲如比才的《阿莱城姑娘》;能够有效催眠的音乐如德彪西的《月光》;对紧张性刺激引起的肠胃障碍有效的名曲如登扎《小夜曲》;缓解身心疲劳的古典名曲肖邦《幻想即兴曲》等等。

按照不同音乐疗法进行课程内容设置,在音乐基础之上加入教育的元素,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心灵世界。

第一,基于被动式音乐疗法的音乐课程设置。在精心整理的曲库里挑选作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静思、回忆、冥想等方式进行“听”的活动,学生在聆听中针对教师的引导进行反馈,在此过程中获得考试焦虑、情绪紧张等方面的消除和缓解。

第二,基于主动式音乐疗法的音乐课程设置。教师组织才艺展示等音乐活动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如独唱、小合唱、演奏、舞蹈、配乐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打造青春阳光的自我。

第三,基于创造式音乐疗法的音乐课程设置。创造式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创造才华的学生的参与度,有些班级的学生能够自己作词、作曲、编舞、编音乐剧等,通过这样的音乐介入活动,让班级其他学生被同化和感染,达到放松和身心的和谐。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的学习者和实践者,顺应时势,系统地研究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更好地利用学科特色落实“双减”政策,是一项双赢的工作,既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又能够更好地落实课堂效果,以及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教材内容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