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烧制技艺及其艺术价值探析
2022-03-14林青
林 青
福建省建瓯市青莲墨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南平 353100
建盏起源于我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该地的矿土中蕴含着大量的铁元素,这些铁元素经过高温烧制产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最终成为神奇的着色剂,而奠定了建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尚黑”。纵观我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浅色瓷器是主要的文化趋势,包括青瓷、白瓷、青白瓷等等,建盏文化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历史上最另类、最独特、最不拘一格的,这也正是它的魅力能够流传千年的主要原因。
因为建盏相较于其他瓷器在制作上更为简单粗犷,艺术魅力主要源于自然形成的釉色和纹理,而这个形成过程依赖建盏的烧制,也使烧制技艺成了建盏的最重要加工程序。本文将深入分析建盏的烧制技艺及其艺术价值。
一、建盏概述
(一)建盏的概念
建盏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主要功能为饮茶、品茶和斗茶,所以建盏也是茶盏的一种,其文化最初也是伴随着茶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1]。建盏的通体呈深色,但却泛着金属的光泽,透着独特的莹亮之色,摸在手中温润沉厚,具有独特的触感和韵味。建盏的深色源于制作的坯土中蕴含着大量的金属元素,特别是铁元素,当铁元素到达一定比例时,盏身的釉色就会呈全黑,这种黑色瓷器又被称为黑釉瓷。因为黑釉瓷文化不断受到大众的喜爱,最终脱离了建盏文化,自成一脉,拥有了更多的展现形式。
(二)建盏的发展
建盏的雏形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于唐朝时初步成型,后于宋代发扬光大。宋时的社会文化发达,且十分崇拜“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而建盏这种依靠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奠定的艺术珍品,自然是分外受到宋朝人的喜爱。加之宋时社会稳定,生产力发达,建盏烧制技艺的不断提升,也使得普通民众也加入到了建盏文化的发展当中,不断地推动建盏艺术的进步。宋时海运发达,建盏作品还通过货船远销海外,甚至推动了欧洲的陶瓷用品发展,深深地影响了周边国家。迄今为止,我国的诸多邻国还保留着我国宋时制造的建盏作品。
二、建盏的烧制技艺
(一)烧制流程
建盏的烧制流程,首先需要寻找矿源、矿点,挑选合适能用的原料。土料露天堆放,通过常年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作用进行风化,然后将土料配料、淘洗、过筛、陈腐,再将陈腐后的泥浆练泥、揉泥、拉坯、修坯成型,然后再进行上釉处理。上釉采用浸釉、刷釉等方法,使素胎内外均有釉,但一般素胎外底部无釉。上好釉的釉坯放至通风阴凉处干燥。接着进行装窑烧制,在匣钵内洒一层薄而均匀的石英砂粉,以防止产品烧后粘足无法分离。烧窑时按照工艺制度进行烧成操作,升温釉烧至1330℃左右保温至止火。当窑温冷却至200℃时,打开窑门,取出成品,将成品逐个进行检验,按照标准进行分级,对合格品以上的登记入库,对残次品进行缺陷分析后做销毁处理。
(二)烧制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建盏烧制过程中的主要要素包括温度、空气流通程度、还原气氛、燃烧料等等。其中传统柴烧通常选用油脂较多的松柏木,为了避免油脂对成品造成影响,会使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匣钵装载建盏的坯体。
三、建盏的艺术价值
(一)欣赏价值
1.釉色
建盏的釉色主要呈黑、蓝、紫三色,以深色为主,但要注意的是,如若窑炉内出现过氧化反应,那么会生成四氧化三铁,使得建盏表面呈现褐红色。建盏虽然以黑为盛,但却并不沉重,相反透着金属的光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建盏的釉色浑厚、自然天成、不凉不涩、温润沉厚,自带一番禅意。建盏的釉色经过长期的茶汤冲泡后,就像是镀上了一层油蜡,更显莹润。
2.纹理
建盏的纹理主要包括兔毫、油滴、鹧鸪斑和杂色四大类,建盏的纹理也是浑然天成的,其多变的、不可控又玄妙的自然纹理也是构成建盏艺术魅力的主要因素。兔毫状如其名,根据颜色可以分为金兔毫和银兔毫,或细或粗,或长或短,通常均匀地密布在建盏的盏底内,像前针叶林,又如大雨滂沱,俯身看去,更像是烟花灿烂于夜。油滴呈油脂滴落的状态,以圆形为盛,但大多是椭圆形的,且极其不规则,但只要大小相同,密布均匀,都可以称之为上品[3]。油滴状具有更多的形态和颜色,或如水中花瓣飘零,或如沙滩旁的鹅卵石,或如星辰闪耀,依次排列,簇拥柔雅。鹧鸪斑如鹧鸪羽毛,但作品极少,制作方式也一度失传,相关学者根据历史记录推测,鹧鸪斑有可能并非是自然烧制而成的,而是加了人工绘制,并不受古人的喜爱,因此藏品较少。除了上述三种纹理以外的建盏纹理都可以称之为杂色,但杂色并不代表次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二)思想价值
1.尚黑
在华夏文明早期的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极深的“尚黑”情节,主要原因在于彼时科技和生产能力较低,黑色是极难获得的染料,也就导致黑色产品价格昂贵,整体审美崇尚黑色,甚至有许多帝王也以黑色作为服饰的主要颜色。这种文化一直持续到宋代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宋朝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推崇简约的审美风格,平日服饰、家具多选用黑白二色,这也就导致了黑色的建盏普遍受到宋朝人的喜爱,进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传统水墨文化
水墨文化作品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产物,水墨文化理念也深入到了华夏文明的基因当中。在所有的水墨文化当中,都崇尚一种名为“意境”的文化理念,意境无法用言语进行描绘,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融,通过对作者情感的输出,将其转化成为艺术作品,最终与欣赏者进行沟通。而建盏正是这样承载了“水墨文化”的艺术作品,黑釉与线条的融合,产生了一种如梦似幻的飘逸之感,仿佛一汪清泉,那种水墨飘逸之感也给建盏的艺术带来了更多想象的魅力。
四、当前建盏行业的发展
当前的建盏行业主要分为两类发展方式:一类是坚持古法制造的柴烧,融入了现代工艺的改进,延续传统的艺术理念;一类是创新的电烧,具有更强的生产性能,并且大胆地融入了现代文化。
(一)柴烧
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增进,当代柴烧的成本极高,且柴烧对比电烧,其良品率极低,但柴烧具有电烧无法比拟的魅力[4],有更出其不意的自然变化、更接近纯粹美感的火痕等等,因此柴烧建盏往往价格昂贵,流通于收藏市场之上,也是当前建盏艺术文化发展的主力军,是许多传统工匠坚守的阵地。
(二)电烧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烧建盏能够提供更为便利的烧制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建盏的成品率,降低了建盏的价格,让建盏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当中。除此之外,电烧建盏还大胆地融入了现代创新文化,包括采用金银进行镶嵌等,创新了艺术格局。但缺点在于由于缺失文化体系,当前还没有形成可靠的文化力量。在未来,电烧和柴烧会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建盏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让建盏文化更好地融入到世界,被世界人民所熟知。
五、结语
在建盏的制作当中,烧制工艺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技艺,但在现代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电烧对烧制环境因素进行调整,从而提升建盏的成品率,但艺术性较为单一,因此,仍旧有许多工匠坚持传统柴烧,二者共同结合,推动我国建盏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建盏的艺术性与传统华夏文明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融入了现代文化,向着全新的文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