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2022-03-14赵洋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4期

文/赵洋

首次到达海底最深点,首次采集到沉积物和岩石,世界上体积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全海深载人舱球壳……“奋斗者”号的这次下潜,实现了很多零的突破。为了搞好“奋斗者”号研发,多家科研单位争分夺秒开展研究设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中国水下机器人事业的摇篮。在“奋斗者”号研制任务面前,我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控制系统及电动云台和伺服机械手等全海深级作业设备的研制工作。其中,在某项设备设计时,我们也曾向国外公司询问能否采购设备作为备件,得到的答复是,他们需要进行试验后才能告诉我们是否可用,而且需要我们先支付试验费用。这件事情深深地教育我们,中国的尖端核心技术,必须靠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为了攻克控制系统的多项技术难关,按时完成研制交付,我们研发团队真正践行了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进行湖上试验时,队员们忍受住桑拿房般高温高湿的载人舱内环境,进行了20 余次水池试验,终于摸清了载人潜水器的控制特性;在进行海上试验时,队员们遭遇到科考船迄今经历过的最恶劣海况,躺在床上直冒虚汗,胃里吐空了还在干呕,却没有人退缩喊苦。夜潜试验时,为让其他队员抓紧休息,有人在水面监控岗位连续值守了15 小时。

科研中的从0 到1 是最难的。我们团队的每名成员都承受并顶住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勇毅前行。我们既然承接了国家的重要科研任务,时间再紧迫、任务再繁重,我们也必须克服一切困难,按时保质完成。团队成员在这样的共识下,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甚至有时候面对家里的事儿有些“铁石心肠”,也在所难免。2020年,我们团队人均出差达200 余天,有的同志为工作推迟了婚期。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通过自主设计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控制精准、功能智能、设计安全和小型化特点的全海深级控制系统设备,为“奋斗者”号造出了智慧的“大脑”。当海试来临,我们承载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肩负着中国人亲临万米深渊海底进行科学考察的重担向马里亚纳海沟进发时,我的心情反而愈发的轻松、平静。这是因为,我们经历了四载春秋、披星戴月的艰苦研发,进行了充分的设计与验证,我们的海试一定能成功!

海试进行的8 次全海深级下潜中,我和多名队员都驾乘着“奋斗者”号抵达了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万米海底。对我们深潜人来说,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自“蛟龙”号以来,就一直有总师参加下潜的传统。作为设计者,如果我们都不敢下,又怎么能让别人去放心使用我们研制出的装备呢?

如今,“奋斗者”号已实现常规科考应用,我国万米深潜作业次数和下潜人数居世界首位。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追逐的梦想,是建设科技强国、打造大国重器之梦,是推进自主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之梦。我想,这就是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独有的内在气质——科学精神、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