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海派文化与上海历史街道的融合
2022-03-14刘琬倩苏丹曾文湘
刘琬倩 苏丹 曾文湘
摘要:上海,其独特的城市气质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上海更是以独特的区位条件孕育出了融合欧美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的海派文化。上海的国际化发展与本土文化接轨过程中能够被直观感受到的一点就是老上海历史街道与现代方式的融合,本文以茂名南路为代表观察上海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与碰撞,希望能总结出其特征,为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提供新思路,宣扬海派文化。
关键词:海派文化,老上海,历史现代,生活融合
一、引言
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作为受中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自开埠以来,其本土文化就拥有着与众不同的内核含义,外来的西方文化不断融入本土,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海派文化,既有西方的浪漫风情,也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元素。
中国的脚步逐渐追赶国际,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也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与活力,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而充斥着浓郁的海派文化的上海老街道,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在不断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交融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对于街道功能的需求增加使得街道改造的方向、老建筑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方面愈发受到社会关注。
二、茂名南路建筑景点与现代生活的对比与结合
1.花园饭店
位于茂名南路的花园饭店原为市中心原法国俱乐部,于1926年建成并于1985年重建,1990年开业,并统一由日本大仓饭店管理。花园饭店主要由花园饭店裙楼、主楼、以及位于主楼南侧的草坪花园三部分组成。其中饭店的裙楼部分由法国建筑师设计,整栋建筑呈现出浓浓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裙楼整体是弧形立面的结构,在最底层是由仿粗石制成的拱券门、窗,爱奥尼柱式柱廊分布在裙楼二层,并有五根伟岸的柯林斯立柱立于此,每个细节都显露出法国宫廷艺术的瑰丽和特有的气韵。[1]
在花园饭店建成初期,这里拥有舞厅、游泳池、餐厅、酒吧、弹子房等设施,为当时的市民提供娱乐休闲场所,名流荟萃、辉煌一时。在1990年花园饭店重建开业后,以其多样的设施成为高档酒店场所,期间接待了众多国家级首脑人物,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美国前总统布什等。
至今,花園饭店仍被精心维护投入使用并在接待外宾的工作中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除此之外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时,新时代的气息也逐渐融入到花园饭店,其中“绿色环保”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理念。花园饭店能源系统的改建,节能减排,使得历史与“环保”相结合,更加符合当前“绿色饭店”的理念和社会大环境的趋势。
2.锦江饭店
1929年,锦江饭店主楼锦北楼建成,并于1951年正式挂牌,此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沪上国宾馆。锦江饭店主楼锦北楼于1929年建成,1951年挂牌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沪上第一座国宾馆。锦江饭店的创始人是被誉为“中国的阿信”的传奇女性——董竹君。1935年,在历经夫权的压迫下,董竹君创办了一家餐馆——“锦江小餐”。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盘下了“锦江小餐”的所有资产,改名为“锦江饭店”,原餐馆被迁移至华懋公寓。锦江饭店主要有五栋建筑构成,其中锦北楼、贵宾楼和锦楠楼由北至南分别排列,锦江小礼堂和峻岭楼则坐落在东西两端。建筑整体呈现英国哥特式,建筑横竖线条相交清晰,大堂走廊精美雅致的几何图案装饰加以烘衬,使得整幢大楼的每个角落都蕴含着昔日情调。
自锦江饭店挂牌以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接待“政治任务”:第八届七中全会由毛主席和周总理在此召开,更有举世瞩目的《中美联合公报》在此地签署。无论是各种国际性会议、高档商务宴请或大型婚宴庆典,锦江饭店都能够为社会及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即便如今酒店数不胜数,但锦江饭店依然凭借其优质高档的服务走在行业前列。
3.国泰电影院
国泰电影院原名为国泰大戏院,由鸿达洋行设计,地处茂名南路和淮海中路的拐角处,建筑整体为紫绛红色的砖面搭配白色的镶缝装饰线条,以中间尖状顶为轴,充满着深沉而隽永的对称美感。早期上海的影院多以“戏院”的功能存在,放映电影作为辅助功能,所以在早期人们大多数称它为“国泰大戏院”。国泰电影院虽然年代久远,但经过岁月的洗刷,国泰电影院不衰反盛,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特点,国泰电影院不仅受到上海本地人的喜爱,而且也引来了许多游客的拍照打卡,如今内部有图书咖啡厅、座椅放映室,更是给上海市民的文娱活动增添色彩。
三、历史建筑和街道遗留的问题
第一,街道与新时代潮流融合存在问题。茂名南路可以算是上海历史街道的典范,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但没有和新时代潮流进行很好地融合。沿街多为高档服饰店与历史著名景点,距离感较强,缺乏贴近游客的体验式店铺,很难吸引到人们前来游览。在夜间,茂名南路沿街的灯光较暗而且普遍位置较高,因为树木的遮挡,游客在街道上行走时无法得到较好的观赏夜间街道景色体验。因为街道改造的原因,夜间灯光颜色较为混乱,容易让游客的关注点变得分散,其灯光设计、布置等因素不利于吸引更多游客在夜间时段前来游览茂名南路。
第二,未经改造的海派建筑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因此不利于历史文化输出。“海派建筑”主要指的是将中华民族文化与西方建筑风格集于一体的一种特色建筑,而在这个融合了世界各地文化的包罗万象的国际化大都市,单一的“中西结合”的形式已经不足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无法满足现代生活对于文化输出的需求。[3]以茂名南路为例,无论是花园饭店、锦江饭店、国泰电影院、兰心大剧院,还是酒吧街、洋服街,这些优秀海派历史建筑和特色街道主要都是以商业模式为主,凭借充满特色的街道风格吸引人们来此进行消费活动。但所谓的独特也还是有些“端着的”老式海派文化,这种风格的受众大都是比较上年纪的本地消费者,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和老式的。如今的经营模式导致其独特的海派文化内核并未较好地体现出来,无法激起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消费者们对该领域的好奇,从而很难达到文化输出的效果,这也使得海派建筑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沉默下来。
四、老腔调融合新生活的方式探索
上海的历史街道想要与新时代的潮流文化完美结合,达到宣传自身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能满足现代休闲生活需求,可以采用博采众长、古今特点结合的方式。
在修缮改造过程中,对于历史文化保护方面一定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因为保留历史建筑原貌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也需要修缮方搜集各大档案馆和数字科技保存有关资料并寻找和存档历史建筑原貌依据,承担传承和保护历史建筑的社会责任。在尽全力保护历史建筑痕迹的同时,为了满足目前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修缮团队还需要将绿色环保的因素纳入其中,这就需要修缮方拥有比较高的绿色环保概念素养和足够先进的环境建设技术,能够将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发展融合到街道改造的每个方面。
由于现在的社交媒体传播方式主要是照片和短视频,在设计布置的時候最好注意艺术观赏性和打卡合影的便捷性,这样能无形中扩大传播的范围。但改造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环保,毕竟改造初衷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茂名南路资源,开发必须合理而不要过量。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街道美学,街道空间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创造富有情趣的街道,满足人们精神物质需要。而空间的美感不仅来源于围合街道的建筑,更多来源于由建筑确定的空间尺度和其布局。[4]结合街道美学设计再适当配合社交媒体做些活动比如特殊主题派对之类的用以造势,相信知名度能够很快打开。 PR
本文系上海理工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J2021515)。
参考文献:
[1]大都市的“珍珠”——花园饭店[J].上海企业,2012(08):88-89.
[2]郭长耀.海掩映在梧桐树中的锦江饭店[J].检察风云,2016(06):88-89.
[3]陈栋浩. 转型期海派建筑及其地域性特征研究[D].上海大学,2017.
[4]张建国,朱繁.论街道空间美学——以武汉中山大道的改造为例.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12)
(作者简介:刘琬倩,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广告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苏丹,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广告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曾文湘,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广告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
(责任编辑:李雪威)
371050033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