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提出问题,催生深度对话
2022-03-14王蓉蓉
王蓉蓉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扣点而问,在重点处、难点处、疑惑处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要从抓住问点、依托情境、引导启发、引生参与、借助活动等角度出发,阐述了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提问 策略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孕穗期”,他们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培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知识的单一传输,而要将教学内容与能力的发展、情感的体验联系起来,引领学生参与对话、交流、协作、展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素养的提升。
如果教师的提问缺乏启发性,将不利于学生理解书本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部分教师提问范围狭窄,提问对象集中于少部分学优生,而忽略了学困生,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还有部分教师提问后候答时间不足,导致学生思考不够深入。不仅如此,在学生作答后,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缺少针对性,仅以“很好”等简单苍白的语言敷衍评价,不能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策略,以问题启智,为学生的思维指向,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强化师生互动的效果。
一、抓住问点,激活思维
教师的提问要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间对话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提问时,要选择恰当的“点”迎合学生的求知需求,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力求做到适中、精要,问在要点,能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学部编版《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第二框“根本政治制度”内容时,笔者播放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的新闻,并提出问题:“你能据此总结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了解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地位。
课堂的核心内容往往是教学的主要矛盾,如果不能突出矛盾,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无法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重点处设计问题,才能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针对学生易混淆、难理解的知识,教师要运用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促进学生掌握与理解新知。
如在教学部编版《珍视生命》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内容时,笔者针对重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设计了“辩一辩,赛一赛”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通过辩论活动,能感受到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笔者还播放了视频《鹰之重生》的片段,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互相交流、思考。笔者针对教学重点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交流、体验,能让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问题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依照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设计“问点”,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部编版《揭开情绪的面纱》第一框“青春的情绪”内容时,学生了解喜、怒、哀、惧等情绪的类型,了解害羞、激动、焦虑、悲愤、内疚等与情绪有关的词汇后,笔者分别设计了“小东考试紧张”“感冒难受”“春游时心情舒畅地赏景”等情境,并提出问题:“小东的情绪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借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选择新颖的热点事件作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吸引学生探索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辨性学习。
二、依托情境,搭建支架
教师应该选择生活主题创设情境,让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依据学段、学情、内容等差异拟订教学目标,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情景。
如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侧重于良好品质的培养、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文明习惯的养成;针对八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侧重于法治意识的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建立;针对九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侧重于学生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向学生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思考自己与自我、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
教师要将所学内容蘊于情境之中,以生活为源、以情感为线、以内容为核、以情境再现生活,拉近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道德的认知与情感的体验,完善道德行为。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如在教学部编版《交友的智慧》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内容时,笔者呈现微信的界面图片,并提出:“你知道有几种结交网友的方式吗?你会和什么样的人成为网友?你交网友的标准是什么?在与网友的交往过程中,你觉得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什么?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网上交友具有虚拟、平等、自主,但难以触摸生活真实、难以真诚相处的特点。
三、引导启发,调控节奏
有效的课堂应如同乐曲的演奏,张弛有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提问时,教师要调控好节奏,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切忌一味追求数量。因为教师的提问频率过高,学生会疲于应付,对问题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提问的数量少,互动交流不够深入,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有效激活。
此外,教师在提问后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依据问题的难度控制候答时间。比如,浅显的问题候答时间在5秒左右,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候答时间在15秒左右。同时,教师宜采用激励性的语言,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提升学生的回答质量。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能急于评价他们的回答是否准确、贴切,而要适当留时,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答案是否完整、合理,给学生继续完善的机会。在候答时间,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情绪反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或提示,或引导,或启发,帮助他们顺利、准确地回答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反映,将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改进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置一般生、学困生于不顾,让回答问题成为少数学优生交流的“专利”。因此,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设计出与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相匹配的问题,向后进生提出“是什么”的基础性问题,向一般生提出“为什么”的挑战性问题,向学优生提出“有何不同”开放性的问题,充分挖掘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潜能。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课堂互动带来的乐趣。
如在教学部编版《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内容时,首先,笔者设计了“小军沉迷网络无法自拔”的情境,并提出问题:“面对小军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做?”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回答。首先,对学困生,这可以让他们懂得不应在无关信息上浪费时间,如沉迷网络。其次,对一般生,笔者可以提出问题:“网络谣言有何危害?”再次,教师可对学优生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辨别网络谣言?”让他们懂得网络谣言会影响社会秩序,危害他人与国家利益,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面前,必须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依据教学环节、课堂节奏、思维动态提问,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提问更加有效。
如在教学部编版《品出情感的韵味》第一框“我们的情感世界”内容时,学生难以理解情感的作用。这时,笔者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自己体验深刻的情感有哪些,自己最希望获得哪些情感,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问题的探讨中。
四、引生参与,大胆表达
课堂是学生探究求知的主阵地,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部分学生对教师缺乏足够的信任感,担心回答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即使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不会主动提问,往往会失去参与交流的机会。在信息社会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虽然变得多样化,但仍旧依赖教师的引导。教师承载着育人的重任,所以学生要相信教师的人格与素养,客观地对待教师的批评,在课堂教学中主动配合教师,与教师开展深度的交流,在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可以向教师请求适当延长候答的时间,让自己在充分思考后再回答。当教师的评价不够合理或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公正地对待时,学生要勇敢地对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借助活动,深度体验
教师要借助丰富的活动将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部编版《国家利益至上》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内容时,笔者先展示大庆油田的相关材料,接着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讨论交流,说说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导学单,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找出自己的困惑,再依据学生的疑惑点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核心内容,让学生参与信息分享、集中展示、问题讨论。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思考、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实际问题的顺利解决。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提出思辨性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辩论。
如在教学部编版《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内容时,笔者提出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医护工作者主动请战,毅然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警察、基层干部、司机奋战在防疫抗灾的第一线,他们这样做值得吗?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做?”教师以问题引领学生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生命高于一切,学会珍爱他人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法庭审判现场,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辩护律师、原告、被告、听众等角色,使学生在角色演绎中体验社会百态,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總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控制提问节奏,把握提问难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参考文献:
[1]黄金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9(15).
[2]马巧凤.科学设计问题,实现有效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3).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初级中学)
350350058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