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健身育人的“大体育”课程体系

2022-03-14李海霞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足球育人德育

李海霞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一小学一直秉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恪守“守规矩、勤思考、乐运动”的校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东西湖区足球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文化传统优势,以体育引领学校走健身育人办学特色之路,把学校办成了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培养了王霜、吕悦云等女足国家队主力,收获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学校校长,我总在思考,健康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为什么体质与健康的问题却依然突出呢?答案可能是,体育没有成为生活方式,体育与健康没有成为生活日常。人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走、爬、滚、跑、跳,就要穿越各种障碍,这不就是体育吗?能正常地坐、立、行、走、跑、跳,不怕日晒雨淋,能忍饥挨饿,这不就是健康吗?这一教育常识既成为每年体育的第一课,也是学校建构“大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课程理念。

课程是体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把“大体育”课程分为体育课程、融合课程和德育课程三个方面,开展全校性体育课程的规划与实践。

学校体育课程在全面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要求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足球、篮球等特色课程,还开设跳长绳、踢毽子、竹竿舞等10多种体育项目的幸福乐园校本课程,满足学生每天下午的阳光活动需要。

基于学生的终身健康生活、家校协同育人与打破学校办学空间、不断突破育人空间的思考,学校着力构建“三个一体化体育特色课程(项目)”。

一是小初高足球、篮球课程的一体化构建。在总结反思与吴家山第三初级中学、吴家山中学足球一体化培养的成功经验后,学校与初中、高中一起,开发、建设“小初高一体化足球、篮球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小初高体育特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让学生从小就喜欢体育活动,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學校家庭体育健身课程的一体化构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体育健身课程就必须是家庭、亲子的。只有家长与学生一起运动锻炼,家庭与学校才能一体化开展日常性体育活动。学校把体育健身课程从学生选择,升级为家长与学生共同选择;体育健身课程从学校开发、建设引入家长的参与和建设,让体育健身课程成为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通道。

三是学校社区体育活动课程的一体化构建。群众性体育活动、朋友式体育活动、玩伴式体育活动,是体育作为生活方式的三大形式特征。在特色体育课程的选课中,学校引导居住、生活、玩在一起的学生,尽可能选择相同的课程,并以校外课程的方式,引导他们在放学后、周末时、节假日里一起活动。

融合课程,就是引导教师研究学科中蕴含的体育要素,把体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与教学中。首先,开发各学科与体育融合的系列课程,融合课程由学科教师和体育教师共同备课。学校先后开发了弘扬体育精神的语文主题阅读、体育运动中的数学、运动与审美等系列融合课程。其次,各学科教师学会恰当运用相应的活动与游戏,解决本学科问题,特别要求每位教师每天都要与学生一起运动30分钟,倡导教师要建立基于运动的学生圈子。

德育课程,就是把体育融入德育课程。体育能使人养成团结合作、互助友好与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德育课程融入体育理念,在学生品格、思想、道德情操锻炼中,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观念,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为了持续打造高品质的健身育人特色,学校把体育运动、体育精神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并进行相应培训,让人人都成为体育运动达人,让人人都成为体育与健康生活的传播者。

动起来,火热起来,沸腾起来,这就是吴家山第一小学校训“乐运动”的最美景象。这个最美景象,描绘的是学生的健康幸福成长。

3724500338211

猜你喜欢

足球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