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批判和创新能力
2022-03-14邵艳红
邵艳红
无论是“自学初探”“合作共探”还是“运用再探”,探究式学习永远是培养学生批判和创新能力的温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下放活动自主权,维护学生独立性,及时、积极评价和引导学生批判、创新思维和行为,呵护学生批判和创新意识萌发,教育者大有可为。
一、批判性思维指向的能力培养
教师批判精神的具备。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源自何处?毫无疑问,家庭很难直接培养,这就与教师紧密相关。教师不去引导,不去熏陶,学生很难在阅读学习中产生批判性思维。
打造批判性课堂环境。和谐的课堂环境是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温床,精心创设课堂环境,可以“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场所,让教学彰显精彩”。教师是这一环境的设计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质疑、批判上的鼓励,都能让学生思绪飞扬。比如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提供某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找到批判点并引发讨论,能有效活跃批判性思维,为后面的批判性阅读教学做好铺垫。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批判点激发批判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郑人买履》一课,郑国人忘带尺码而不买鞋便是很好的批判性课堂环境打造点。“买鞋忘带尺码怎么办?”学生会想出很多办法,“这些办法中哪一种最可取呢?”“可郑国人没这么做,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气氛上来了,批判性思維此起彼伏,学生受益良多。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批判能力。阅读文本往往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阅读教学应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批判思维的飞跃。试看《滥竽充数》,学生解读常停留在“人要有真才实学”上,批判也仅限于不学无术之人。这种思维孤立狭隘,如果鼓励学生联系社会现实,批判的深广则又是一种境界:南郭先生也有敬佩之处,他的冒险精神是时代所需;南郭先生的底细定有人知道,却无人揭发,这如生活中面对歪风邪气不去揭露如出一辙……
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教学文本,精心策划教学活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二、创新性思维指向的素质养成
时代需要创新,高素质的现代人需要具备创新能力,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需要大力发展创新性思维。
小学阅读教学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一,语文阅读文本中,有许多篇目充满诗情画意,而小学生又普遍喜欢作画,所以我们可以紧抓文本中的语言,以绘画方式表现学生捕捉到的内容和画面意境。绘画作品中,学生会融进想象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原文本进行改造或扩写。这种对“联想沟通”的引导,培育了“思维的广阔性” ,这样无论是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还是创造思维都能得到锻炼。
第二,小学语文课本页面重视觉,重感性,阅读文本中往往配有形象可感的图画。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破有好处。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正式开始前,引导学生对固有图画进行观察、想象,请他们造故事、说故事。甚至还可以根据文本细节对配图“添砖加瓦”,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么做的理由。想象之门被打开,又能愉悦阅读学习,创造思维无形中得以养成。
第三,小学语文课文常常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情景上的留白现象可以作为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契机。比如,“狐假虎威”之后,狼“向小羊扑去”之后故事情节又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我体验来一个“后传”,“这种‘猜想’能诱发直觉思维,进而让直觉思维催生学生的创新能力。”这该是多么有趣的创造。
39035003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