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13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高职

陈 曼

(河南开放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020年7月9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指出,高职院校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且要注重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当中。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统筹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国家相关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为高职院校发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依据与主要方向。如何更好的发展劳动教育,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车丽娜等人 (2020)、程德慧(2019)、孙晋超(2019)提出需要从国家和社会层面上,加强劳动教育的制度和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联盟,提升劳动教育的占比。[1][2][3]高勇(2019)、王生雨等人(2018)、胡君进等人(2018)认为要加强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4][5][6]赵章彬(2020)、徐海娇(2019)认为高职院校要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线上劳动教育平台,将“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纳入到学校劳动教育体系中。[7][8][9]赵早军(2020)、张熙等人(2019)、杨晓慧等人(2019)认为高职院校要拓宽劳动教学的渠道,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将学生的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与劳动精神紧密的结合起来。[10][11][12]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三全育人的效果,本研究拟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以找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区别于其它学段、其它类型劳动教育的主要教育特点与教育目标,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涵为出发点设计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对劳动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基于调研结果数据分析,总结造成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挖掘问题的根源,进而阐述提升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辞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德育的一部分,主要侧重于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13][14]《教师百科辞典》和成有信(1993)认为劳动教育主要是向受教育者传播现代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15][16]《中国百科大辞典》认为劳动教育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劳动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德育,技术教育侧重于学生的智育,两者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17]黄济(2004)认为学校劳动教育包含德育和智育两大方面的内容。[18]徐长发(2015)认为劳动教育包含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19]陈勇军(1995)认为,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20]苏霍姆林斯基(2009)认为劳动教育即为“做中学”的一种实践形式,促进学生内在更好的发展。[22]我国台湾地区2015年制定的《劳动教育促进法草案》认为劳动教育属于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应从各个层面的教育对公民进行劳动价值观、劳动认识和劳动态度进行教育,构建雇员和雇主权益双赢的社会格局。同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指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基于上述概念的分析,结合高职教育以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的自身特点,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对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实践锻炼,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进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情况,本研究以某高职院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班级群发布问卷星进行调研,共收到792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实际得到有效问卷786份。另外,针对劳动教育开展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本研究从教师视角设计7个问题对全校劳动教育授课教师进行抽样,选择5位教师进行访谈。参与调查的学生基本信息如下表1所示,本次调查选择2018级到2020级的在校生,由于2018级参加校外顶岗实习,参与人数较少,仅仅占比8.4%。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中,理工类各专业学生占比63.87%,社科类各专业学生占比36.13%,符合该校总体学生人数占比。参与调查的学生户籍分布中农村户籍占比为51.15%,城镇户籍占比为48.85%,性别构成比例中男生人数占比58.4%,女生人数占比41.6%,其中独生子女占比38.42%。整体来看,样本分布均匀,可以对该校劳动教育现状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进而挖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表1 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调查学生基本信息

(一)学生劳动意识淡薄

在“父母是否支持你做家务”题目的调研中,有35%的学生选择了父母不支持,有26%的学生选择了父母不鼓励。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灌输的教育理念是学生要集中精力学习,家长包办了家庭生活中大部分的体力劳动,使学生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缺乏劳动意识。在“你在家中做家务的时长是多少”的题目中,有62%的学生选择不超过1个小时,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家庭中除了劳动意识缺乏外,还存在由于劳动时间不足而导致劳动主动性不强的问题。针对 “你认为什么是劳动”的调研中,有75%的学生能够形成统一认识,但是也有近三成的学生表达了其他看法,甚至有5%的学生选择了“劳动就是干体力活”。这些数据说明该校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足,劳动意识淡薄。针对学校厕所张贴的“捐精、卖卵和裸贷”小广告,有48%的2019级学生在选择“个人行为,无可厚非”,说明该校大二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合理的劳动价值观,应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劳动教育。针对就业的时候是否选择去偏远地区或者基层从事一份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超过50%的学生选择依靠父母暂时不用工作或者从事更理想的工作,这一选择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另外,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选择的时候会以劳动来锻炼个人品质,与2019级学生和2020级学生有着区别。

(二)劳动教育内容不足

针对“学校提供了哪些劳动教育形式”中,学生的选项包括校园办公区义务劳动(89%)、家属区义务劳动(62%)、个人宿舍卫生(92%)等,服务性劳动包括疫情防控志愿者 (43%)、校园活动志愿者(56%)、勤工助学 (36%)以及劳动教育主题报告(87%)等,且不同专业趋同。针对“多久参加一次劳动活动体验”,有79%的学生选择每月一次。上述数据说明该校劳动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单一,在时间和内容上缺乏连续性,容易形成“摆造型、拉条幅、喊口号”的形式主义,劳动教育活动浮于表面,造成“有劳无教”的现状。同时,根据对教师视角下劳动教育相关问题的访谈发现,该校劳动教育形式方面均以体力劳动为主,几乎没有有关于劳动教育内涵和意义等相关内容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因此,有3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但是由于劳动教育认识和意识的缺乏,且受限于学校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对劳动教育的兴趣不足。

(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单一

针对开展顶岗实习的2018级学生调研中,有76%的学生选择了 “实习实训提升了我的劳动技能”,62%的学生选择了 “实习实训增强了我的职业技能”,但是在社科类专业的学生调查数据中,这两项学生的占比较低,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可度与其所在专业自身特征和职业特性密切相关。在“我经常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我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这三项问卷中,所有专业的学生选择比例较低。因此,本研究发现该校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缺乏与不同专业进行融合,且忽略了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中的劳动思想挖掘。由此可以看出,该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中,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体力劳动和劳动知识教学上,没有进一步增强劳动意识和提升劳动能力。

(四)劳动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访谈调查中,关于“不同专业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如何”的调研,有的老师表示,“学生就业中社科类专业倾向于文职、管理类的岗位,理工类专业在校动手实践较多,就业面较广,因此在社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开设一些办公实践、公文写作的实践课程,让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来解决问题,而实际的劳动教育内容与专业的结合特别少”。关于 “劳动教育课程如何考核”的调研中,被访教师的回答其考核方法是在期末提交劳动实践报告,考核内容主要在于考察学生参加劳动活动的次数,获得了多少劳动知识。由此可以看出,该校对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劳动素养的提升缺乏关注。因此导致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对“劳动法律和法规知识”(3%)、“劳动关系与劳动权益”(8%)等职场中的自身切身利益了解非常少。由此可以发现,该校劳动教育在帮助学生解决进入职场后面临的实际问题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

调研发现,学生普遍缺乏对劳动本质与内涵的认识,认为劳动教育就是重复学校环卫人员的工作,进而忽视了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劳动活动,在日常课程的学习和实习实训中为了完成学分需要而付出的劳动与汗水。另一方面,由于该校没有系统得劳动教育活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内容少、途径少,因此由于缺乏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认识,学生对于劳动意识和态度也比较消极,对于劳动的本质、意义和价值等劳动知识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甚至只停留在感性的描述阶段,妨碍了学生对自身合法权益的认知,不利于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和行为规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的劳动教育人才缺乏,没有开发出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倾向于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习得,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关于劳动教育价值观、劳动思想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内容,实习实训环节中只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缺乏对劳动价值的引导。创新创业课程是与劳动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但是,在对老师的访谈数据分析发现,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创业项目的路演技能、公司法等内容,缺乏积极的劳动教育引导。

(三)学校对劳动教育的投入不够

劳动教育是理论和实操并重的课程,既需要专业化的师资,也需要劳动教育场地。通过调研发现,该校对劳动教育的投入不够,具体表现为师资缺乏、经费保障不足、实践场地不足三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该校劳动教育的师资主要由辅导员担任,辅导员自身学生管理工作繁重,难以全身心投入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研究。同时,由于其自身所学专业与劳动教育专业领域不同且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培训,授课教师无法构建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该校对劳动教育经费的保障不足,主要表现在无法建设足够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无法培养优秀的师资、无法引进优秀的能工巧匠进入学校,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最后,由于劳动实践场地不足,学生没有办法开展丰富的实践劳动,进一步阻碍了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

(四)家庭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支持不够

首先,家长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尤其是该校对于农业大省,家长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求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其他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活动都是由家长代劳,这些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这也是造成目前该校大学生不爱劳动、不愿劳动的主要原因。其次,社会上的团体组织对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技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极少,比如,工会等组织对劳动精神的宣讲和“五一劳动奖章”、“能工巧匠”称号获得者的劳动价值宣传极少。最后,由于社会中缺少针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劳动教育的社会资源建设虽然比较丰富,但是难以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系统地结合起来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社会层面需要建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发布。

四、高职劳动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高职院校要开设专门的、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第一,劳动教育课程要与劳动相关的专业课区别开来,比如劳动法、劳动伦理学等专业课程,要更加侧重普及性的劳动科学知识传播。第二,要围绕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以培养学生劳动观、掌握劳动知识为目的,对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进行科学设计。比如,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大纲,分层次设置劳动类型,比如讲座、公益劳动、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等等;明确劳动课程的教育内容和劳动目标,为劳动教育设置相应的学分和学时,将劳动教育学分化。第三,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写要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避免理论灌输,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提高教材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功能,策划大国工匠进校园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崇敬劳动、热爱劳动。第五,需要与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课程实践场所。

(二)劳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学相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各类专业中,自然科学领域的机电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中的应用技术和工艺、社会科学领域的田野调查研究、艺术领域的创作都需要与劳动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因此,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环节,都应注重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结合起来,比如,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利用课外、周末或者寒暑假进行实施,以达到通过劳动实践促进专业学习的目的。此外,专业课程的教学要以案例、问题和项目式教学为中心开展,保证学生能够在创设的真实工作的情境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真实的成长。最后,高职院校劳动思政教育可以体现在学生的课程内外,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自身认真备课、教学和学生作业批改反馈,以及实习指导等环节,为学生做到表率,树立榜样的力量,进而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品格,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专业实习实训大纲设置中,教师要明确实习实训的目标、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确立实习期间和实习结束的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劳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更好的适应未来职场的能力;在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的过程管理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实训企业的选择上,积极与尊重劳动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实习合作,坚决不与存在产品纠纷、劳动纠纷、信用缺失的单位开展合作。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契机,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讲座、辩论赛、摄影比赛等活动来传播劳动精神;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引入学生参与机制,对取得不同等级成果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奖励,让他们体会劳动收获的成就感;在暑期三下乡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走进企业一线关注劳动者,感受和谐劳动氛围;大学生挑战杯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倡导学生到基层就业等类型的活动。

(四)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

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要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贯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一,学校要明确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一体化的教育目标,实现劳创教育价值同向。劳动观念教育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理念,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动力,学校应将劳动教育结合创新创业主题教育,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是大国工匠精神,也是培养学生的专注、执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创业能力是高职教育中和学生知识能力、职业能力相并重的能力。第二,构建阶梯化劳动教育与高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课程,比如设计通识类、专业类、项目类、培训类等课程体系,促进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第三,开展系统化的实践活动,比如设计学生个人活动——校园活动——社会活动三级系统化的实践活动,打通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路径。其中个人活动包括学生的个人卫生、文明宿舍等日常活动,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财富观。校园活动包括学生参与校园公共场所的卫生打扫等活动,举办劳动创造价值论坛,增强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社会活动包括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依托实习实训基地,参与真实的劳动生产过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多次围绕中国梦、劳动、劳动者、劳模精神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这些重要的论述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高职院校应该深刻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为导向,多措施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主体出发,多元化发展,以学风、教风、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强化理想劳动教育,以体制创新机制建设为抓手规范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高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