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建模渗透思想方法
——以人教版数学教材“数与代数”领域为例
2022-03-13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宋府沟小学733000张海文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宋府沟小学(733000) 张海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新课标”)中指出:“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模型意识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形成模型观念的经验基础。”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数学的概念、定律、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统计图表等属于数学模型。
同时,2022版新课标对模型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渗透模型思想,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什么模型系统;第二,把复杂的情境和数字化繁为简,从较多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确定有用的数据;第三,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量关系式或图形模型;第四,通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拓展模型的应用价值。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是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经历探索和再创造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遇到挫折和困难,但这有利于他们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进。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效建立数学模型,并让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一、借助加法故事,建立加法模型
学生学习加法运算时需要掌握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先呈现圆片等模型,再借助文字呈现问题,最后用算式表示模型的计算方法。如教学加法运算4+3=7时,教师出示4个圆片和3个圆片,让学生结合模型来讲一讲4+3=7的加法故事以及用圆片说明等式的含义。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加法运算包括四种不同的模型:一是“添加型”,即知道起始量和改变量,计算结果量的问题;二是“拿走型”,即知道改变量和结果量,计算起始量的问题;三是“组合型”,即知道部分量和另一个部分量,计算整体量的问题;四是“比较型”,即知道小的集合和差异量,计算大的集合的问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一课后,教师在教材情境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加法运算模型,让学生对加法运算模型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活动1:学习“添加型”加法运算模型
出示题目: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人,到站后又上来3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边读边想怎么计算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生1:5+3=8(人)。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2:因为“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人,到站后又上来3人”,这时候公共汽车上的人变多了,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师:用1个圆片表示1人,原来有5个圆片,后来增加了3个圆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现在有多少个圆片。
……
活动2:学习“拿走型”加法运算模型
出示题目:铅笔盒里有一些铅笔,明明拿走4支铅笔后,还剩2支铅笔,铅笔盒里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边读边想怎么计算铅笔盒里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生3:4-2=2(支)。
生4:4+2=6(支)。
师:要计算铅笔盒里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到底用加法还是减法呢?谁能说明理由?
生5:(边说边操作)我认为这道题目要用加法计算。看,这是明明拿走的4支铅笔,这是剩下的2支铅笔,计算原来铅笔的支数,就是把拿走的和剩下的合起来。
……
活动3:学习“组合型”加法运算模型
出示题目: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4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边读边想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生6:3+4=7(个)。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7:因为苹果和梨都属于水果,要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就要把3个苹果和4个梨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来计算。
……
活动4:学习“比较型”加法运算模型
出示题目:迪迪有7元,佳佳比迪迪多1元,佳佳有多少元?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边读边想怎么计算佳佳有多少元。
生8:题目告诉我们“迪迪有7元,佳佳比迪迪多1元”,由此知道佳佳多、迪迪少,而要算佳佳有多少元,就是算多的,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边讲边画线段图)如果我们用这样一条线段表示迪迪的7元,那么表示佳佳的线段就要画得长一些,这是多出来的1元……
上述教学,教师将生活中的情景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圆片、铅笔、线段图等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最终抽象出用算式和符号表示结果。同时,教师借助问题串联起加法运算中的四个模型,有利于学生对加法运算的解决问题形成网状结构,结构化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借助减法故事,建立减法模型
减法运算模型和加法运算模型一样,也有四种基本运算模型:一是“添加型”,即知道结果量和起始量,计算改变量的问题,或知道结果量和改变量,计算起始量的问题;二是“拿走型”,即知道起始量和结果量,计算改变量的问题,或知道起始量和改变量,计算结果量的问题;三是“组合型”,即知道整体量和部分量,计算部分量的问题;四是“比较型”,即知道大的集合和小的集合,计算差异量的问题,或知道大的集合和差异量,计算小的集合的问题。运用哪个模型,主要看哪个量是由未知量来决定的。
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后,教师设计了一节有关减法运算模型的数学课,让学生对减法运算的四种模型有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解。
活动1:学习“添加型”减法运算模型
出示题目:树上现在有16只小鸟,原来有10只小鸟,多了多少只小鸟?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边读边想怎么计算多了多少只小鸟。
生1:16-10=6(只)。因为“树上现在有16只小鸟,原来有10只小鸟”,要计算多了多少只小鸟,就是计算现在和原来相差多少只小鸟,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能用这道题中的信息编一道减法题吗?同时写出减法算式。
生2:树上飞来了6只小鸟,现在有16只小鸟,树上原来有多少只小鸟?算式是16-6=10(只)。
……
活动2:学习“拿走型”减法运算模型
出示题目:粉笔盒里有36支粉笔,聪聪拿走了11支,还剩多少支粉笔?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边读边想怎么计算还剩多少支粉笔。
生3:36-11=25(支)。因为聪聪拿走11支粉笔,粉笔盒里的粉笔变少了,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能用这道题中的信息编一道减法题吗?同时写出减法算式。
生4:粉笔盒里有36支粉笔,聪聪拿走一些粉笔后,盒子里还有25支粉笔,聪聪拿走了多少支粉笔?算式是36-25=11(支)。
……
活动3:学习“组合型”减法运算模型
出示题目:小华和小军一共跳了86下,小华跳了45下,小军跳了多少下?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边读边想怎么计算小军跳了多少下。
生5:86-45=41(下)。因为题目告诉我们“小华和小军一共跳了86下,小华跳了45下”,算部分量——小军跳了多少下,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能用这道题中的信息编一道减法题吗?同时写出减法算式。
生6:小华和小军一共跳了86下,小军跳了41下,小华跳了多少下?算式是86-41=45(下)。
……
活动4:学习“比较型”减法运算模型
出示题目:小明有56枚邮票,小芳比小明少24枚邮票,小芳有多少枚邮票?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边读边想怎么计算小芳有多少枚邮票。
生7:题目中说“小芳比小明少24枚邮票”,由此知道小芳的邮票少、小明的邮票多,所以计算小芳的邮票数量要用减法,算式是56-24=32(枚)。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能用这道题中的信息编一道减法题吗?同时写出减法算式。
生8:小明有56枚邮票,小芳有32枚邮票,小芳比小明少多少枚邮票?算式是56-32=24(枚)。
……
上述教学,教师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信息编写减法运算的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减法问题。在分析和解决减法问题时,学生需要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建立模型,从而解决新的减法问题。
三、借助乘法故事,建立乘法模型
乘法运算也包括四种不同的模型:一是“等值群组型”,即求若干个相等集合的和的问题;二是“倍数比较型”,即每一个相等的子集合对应参考集合,求子集合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三是“搭配组合型”,即计算出两种集合之间可以制造出的搭配种数的问题;四是“面积测量型”,如长乘宽求面积的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生经常遇到的是“等值群组型”和“倍数比较型”的问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后,教师设计了一节有关乘法运算模型的数学课,帮助学生梳理哪些情况下要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活动1:学习“等值群组型”乘法运算模型
出示题目:杰克有4袋苹果,每袋有7个苹果,杰克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同学们,先读一读题目,再在学习单上列式计算。
生1:4×7=28(个)。题目告诉我们“杰克有4袋苹果,每袋有7个苹果”,就是求4个7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同学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想一想,还有哪些题目也是用乘法计算的?你能编道题目吗?
生2:知道速度和时间,计算路程用乘法。比如:客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生3:知道单价和数量,计算总价用乘法。比如:一条毛巾的价格是8元,10条毛巾要多少元?
……
活动2:学习“倍数比较型”乘法运算模型
师:你还能想到哪些乘法运算模型呢?
生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师:那你能编一道有关倍的问题的题目吗?
生5:红花有8朵,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蓝花有多少朵?
……
活动3:学习“搭配组合型”乘法运算模型
生6:我还想到了上衣和裤子的搭配问题,求搭配种数也是用乘法计算的。
师:那你能编一道有关搭配问题的题目吗?
生7:上衣有5件,裤子有3条,能搭配出多少套不同的衣服?
师:请你试着通过画图解决问题。
……
活动4:学习“面积测量型”乘法运算模型
生8: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面积用乘法;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求正方形的面积也是用乘法。
师:那你能编一道有关面积计算问题的题目吗?
生9: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乘法运算模型,共同总结出“等值群组型”“倍数比较型”“搭配组合型”“面积测量型”等乘法运算模型,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乘法学习的规律。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并且利用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课堂中,教师渗透模型意识,能为学生跨学科学习和再创造提供活动经验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