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盲人视角隐喻

2022-03-13侯志国

济宁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健全人推拿盲人

侯志国

(北京语言大学 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北京 海淀 100083)

毕飞宇小说《推拿》不以情节取胜,也没有宏大的历史感和对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而是用细腻的手法让读者真实体验到了盲人的生活境况和心灵世界。盲人的生活借助《推拿》浮出“黑暗”,给读者呈现出一个令人惊异的新鲜世界,并透过盲人日常的生活,追求一种普世价值——“在日常人伦的基本状态中呈现人心风俗的经络,诚恳而珍重地照亮人心中的隐疾与善好”[1]19。《推拿》体现了“人的文学”和人道主义立场,并让读者领略到文学的语言之美,把宏大叙事之外的长篇小说写作推向了另一种极致[2]15-20。学界就《推拿》的语言特色和主题阐释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分析作品语言修辞的别具一格,解说作品主题的多重意蕴等,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目前的研究较少指出其能产生这种独特艺术效果的根本动因。作者既非海伦·凯勒一样的盲人作家,写出的作品又何以能让盲人和健全人同样产生共鸣?这其间的多重互动关系就需要借助一定的表达方式来得以呈现。本文尝试通过作品中盲人视角的隐喻用法,对小说盲人叙事艺术特色得以实现的内在机制进行统一解释。

一、《推拿》的艺术特色与盲人视角的隐喻

隐喻(Metaphor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语言上的修辞。目前,隐喻作为一种“跨域映射”的思维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隐喻的认知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3]5。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一个概念隐喻包含始源域和目标域两个部分,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比喻、借代、拟人、通感等也属于隐喻的范畴。La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三种类型,并指出隐喻是人类核心和天赋的认知本能,我们日常的概念结构正是建立在这种思维之上①。“这一理论的提出,使隐喻成为了一种认知手段,一种重要的方法论”[4]47。

转喻(Metonymy)也被认为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关于隐喻和转喻两者之间的区分和关系学界也多有讨论,目前的观点大都认可转喻是基于邻近(contiguity),隐喻基于相似(similarity),两者之间是个连续统。陆俭明认为,在人的心智中,不同认知域之间首先不是投射/映射关系,而应该是激活关系。从激活的角度看,隐喻、转喻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要做区分,两者可以分别看作是一头方、一头圆的筷子的两端,到中间还是界限难分[5]46。本文所选取的《推拿》中的典型例句,有时的确很难区分是隐喻还是转喻,严格来说,两种现象都存在。鉴于本文是基于盲人的视角,隐喻/转喻在其心智中激活的方式或不同于健全人,且分析的内容重在凸显两种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这一端,故仍采用“隐喻”这一表述,对分析中出现的具有明显转喻倾向之处也将加以说明。

按照经验主义的观点,客观事物只有被大脑感知时才能获得“意义”[6]17。Lakoff&Johnson认为,抽象的概念大多用隐喻或转喻的方式来表达,要理解这些隐喻或转喻有一个推理过程;推理是隐喻性的和想象性的;推理过程是有情感因素参与的;推理是与我们的身体经验密切相关的[7]36。盲人因为眼睛看不到,他们的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就会比常人更为灵敏和发达,以补偿视觉的缺失,但这种补偿终究不能完全代替眼睛的作用。他们既然缺失一个向外部世界的通道,就只能向内部转移。因此,盲人的心理自然要比健全人更为幽微细密,更加丰富复杂[8]48。《推拿》盲人视角的叙事方式可以让读者对盲人群体的生活产生沉浸式体验,而其中盲人视角的隐喻由于突破常规认知,便显得更加绚丽灵动,给读者构建出另一个“新奇”的世界,进而完成一种诗学构建。另一个层次上,盲人群体更加细腻的生活体验又是健全人生活的一种隐喻。这样,《推拿》的主题得到升华——通过盲人的“看不见”,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全人类的共同困境。

二、《推拿》中盲人视角隐喻的用法分析

通过盲人视角来写盲人群体感知世界的特殊性,无疑会给读者以强烈的代入感,达到“以物观物”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在《推拿》里得到深刻体验。盲人视角的隐喻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体现盲人认知的特点

人类通过感官来构建客观世界,视觉是其中重要元素。因此,我们很难想象盲人心目中的世界是怎样的。若想走进盲人的精神世界,首先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建构的客观世界是怎样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盲人视角”的隐喻,从盲人的视角来看可能是正常的,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正如我们自己对日常中的隐喻早已习焉不察。但当我们以健全人的视角来看这些盲人视角的隐喻时,这种最原始的“隐喻”感觉便又清晰起来。

1.盲人感知世界的方式

盲人由于没有视觉,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则是靠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联觉认知在文学作品中多有出现,常被称为通感修辞。在小说《推拿》中,作者通过盲人视角的隐喻,既体现出通感营造的新奇效果,也形象地写出盲人群体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例如:

(1)热情都洋溢到王大夫的耳朵里来了。

(2)说到底,“美”无非是一种惊愕的语气。

(3)比红烧肉还好看。

(4)嫂子的气味有手指,嫂子的气味有胳膊,完全可以抚摸、搀扶或者拥抱。

例(1)描写王大夫给沙复明打电话时的兴奋状态。热情洋溢,一般形容气氛、情绪等充分流露,多是通过视觉感知,这里让热情能洋溢到耳朵里了,是为强调听觉感知。例(2)体现盲人通过听觉来感知本义为“好看”的“美”。语气以一定的语言形式(外化为声音形式)来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传递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对于盲人群体来说,语气也是他们认知抽象概念的一种方式。从多模态的角度来看,盲人的语气语调应该是和聋哑人的表情一样复杂而丰富的。因此,沙复明从客人对都红的美的评价语气中,听出了权威性,坚信都红的美似科学结论般毋庸置疑。女推拿师们也争相向远方的朋友发短信分享她们中间有个被著名导演认可的大美女。客观地说,她们没有能力描述都红的“美”,“但是,没关系。她们可以夸张,实在不行,还可以抒情”[9]66。这样看来,她们的措辞是神经质的也不难理解了——“美”对于盲人群体来说,可以是一种惊愕的语气。当然,他们也可以通过触觉来描述和感知“好看”,例(3)就是金嫣问泰来她长得是否好看时泰来“信誓旦旦”的回答。泰来的盲是先天性的,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好看”,这里就运用“味觉的好吃”来映射“视觉上的好看”,打通了视觉与味觉的通道。例(4)描写小马迷恋嫂子,被嫂子的气味笼罩的状态。嗅到的嫂子的气味就是嫂子的身影,嫂子的气味就是嫂子,可以理解为转喻,但因盲人视觉缺失,嗅觉感知在其心理中激活的方式便不同于健全人,因此也可以理解为隐喻。触觉是盲人感知外界事物和补偿视觉缺陷的主要途径之一,这里通过进一步将嗅觉感知转化为想象中的触觉感知的“抚摸”“搀扶”和“拥抱”,更加形象地表明小马对嫂子的痴迷和渴望。

2.眼睛是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盲人与健全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看不见,对于他们来说,最渴望的无非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对于盲人来说是神圣和珍贵的,爱情也是如此。小说中有多处将眼睛比作爱情,例如:

(5)爱真好。比浑身长满了眼睛都要好。

(6)我爱他是一只眼睛,他爱我又是一只眼睛,两只眼睛都齐了。

(7)一定要得到一份长眼睛的爱情。

上述例句看似是用“眼睛”指代爱情,可以理解为转喻,但基于常理,我们可能会说出“爱情就像皇冠上的珍珠,格外的神圣和珍贵”这样的句子,却很少会将眼睛指代爱情。这里更多的是激活盲人心理的有眼睛的感觉(健全人对这种感觉是无感的),然后和珍贵的“爱情”之间形成一种映射,因此,也可以理解为隐喻。例(5)用夸张的“浑身长满了眼睛”来说小孔体会到王大夫对她的爱时的美好感受。由于小孔是盲人,父母希望她能和一个健全的人结婚,但小孔下定决心和王大夫在一起,她在给父母打电话时通过例(6)的“两只眼睛齐了”来表达她对王大夫的爱,以及这份爱的完美。例(7)是沙复明受自己年少时两个多小时的“小爱情”的巨大影响,而对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提出的一个特殊要求,表现出他对神圣爱情和主流社会的向往。

3.盲人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

研究显示,盲人的其他感官能力要比正常人强。由于人类大脑具备“可塑”的特性,失明的人神经元间会产生新的连接。因此,盲人的想象力是丰富而独特的。《推拿》中通过小马沉默时对时间的揣摩和沉默的沉默中对嫂子的幻想,以及金嫣对婚礼的幻想形象地展示了这一点,其中盲人视角的隐喻使这种超乎常规的想象充满盲人的逻辑,更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例如:

(8)一秒可以是一个长度,一秒也可以是一个宽度。

(9)等最后一个咔嚓被他拆除之后,一个开阔无边的下午就十分神奇地消失了。

为了理解和认识时间,人类有“时间是金钱”的隐喻。小马对时间的判断力却有着惊人的禀赋,对他来说,时钟的“咔嚓”声就是时间,而且时间有它的物质性,具象且具体。时间可以是四四方方可以拼凑的马赛克,时间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三角形,还可以是一条竖直的线,时间既然可以组装,也可以拆卸。时间还可以有不同的玩法……他认为“在时间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瞎子”[9]116。谁说时间必须是金钱,必须用来花,用来珍惜,用来浪费,谁说时间必须是河流,必须奔流不息,一去不复返的?

(10)火罐也可以结婚。……金嫣给客人拔火罐的时候往往很特别,她总是成双成对地使用。

(11)滋味也可以结婚。最为般配的有两样,甜与酸,麻和辣。

(12)它们的婚礼无疑是糖醋排骨。又酸又甜,酸酸甜甜。这是贫寒人家的婚礼,寒酸,却懂得感恩,知道满足。

(13)麻是不讲理的男人,辣却是一个胡搅蛮缠的女人。它们是冤家,前世的对头,从道理上说它们是走不到一起去的。……打了一辈子,吵了一辈子,……却越嚼越有味。

与其说金嫣是在谈恋爱,不如说是在想婚礼。金嫣的脑袋其实是一个硬盘,储存最多的则是婚礼。于是客人的背脊是巨大的礼堂,火罐就在办一场集体婚礼,于是酸和甜、麻和辣的滋味也可以结婚,以及后面自行车的婚礼、花生的婚礼等,都对应不同的结婚类型。毕飞宇以盲人熟悉的推拿业务以及味觉感知为切入点,通过一串串幽默诙谐的隐喻,为金嫣的硬盘连上数据线,把她的婚礼梦播放了出来。

(二)突出体现盲人叙事的视角

娄烨根据小说《推拿》导演的同名电影,在第64届柏林电影节获得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电影画面呈现给我们的却是一种暗淡的“丑”,丝毫没有第五代电影语言油画般的唯美感觉,但正是这种盲人视角的叙事风格,体现了一种电影的情怀。这里电影的摄影风格和小说的叙事风格之间,形成一种隐喻映射。毕宇飞除形象地描写出盲人的认知特点外,其叙事语言也多采用盲人视角的“元语言”。小说主人公都是盲人推拿师,其中与“推拿业务”和“眼睛”相关的隐喻用法使这种“元认知”风格得到集中体现。

1.与推拿业务相关的隐喻

(14)也不是真恐慌,准确地说,是“虚火”旺,表现出来的却是咄咄逼人的精神头。

(15)他的钱不是钱。是指关节上赤豆大小的肉球。是骨头的变形。是一个又一个通宵。是一声又一声“重一点”。

(16)它们在胃的内部,不停地推、拉、搓、揉,指法一点也不比沙复明差。

(17)痛是一个面积,有它的散发性,是拓展的,很钝,类似于推拿里的“搓”和“揉”。疼却是一个点,是集中起来的,很锐利。它往深处去,越来越尖,是推拿里的“点”。

例(14)用盲人推拿师熟悉的病症“虚火旺”将世纪末人们的恐慌,以及人们为了挣钱而疯狂的状态形象地展示出来,然后给出解决之道——做中医推拿,从而将推拿业兴起的社会背景作了形象介绍。例(15)描写盲人赚钱的艰辛。我们通常把辛辛苦苦赚的钱叫血汗钱,其实也是一种隐喻,而这里则是站在盲人的视角,将血汗钱更具象为他们做推拿工作的过程,使读者切身体验盲人赚钱的艰辛。同时,也体现了盲人对钱的看重,因为他们的钱赚得比正常人更不容易。例(16)和(17)用推拿的手法力度和具体动作形象地说明胃病对沙复明的折磨,也显示盲人群体为了进入“主流社会”顾不上身体健康而付出的巨大牺牲,让人感到既疼也痛。

2.与眼睛相关的隐喻

眼睛是神圣和珍贵的,因此盲人将爱情视作眼睛。眼睛对于盲人来说总是特殊的存在,小说中多次用到与“眼睛”以及“看不见”相关的隐喻。例如:

(18)健全人是另外的一种动物,是更高一级的动物,是有眼睛的动物。

(19)沙复明这小子说话办事的方式越来越像一个有眼睛的人了。

(20)盲人的怕太辽阔了,和看不见的世界一样广袤。

(21)命是看不见的,盲人也看不见,所以,盲人离命运的距离就格外的近。②

例(18)说明盲人和健全人打交道时的胆怯心理。因为他们看不见,所以他们在明处,健全人却藏在暗处。在盲人的心目中,没有眼睛是形成他们与健全人巨大差别的根本原因,所以例(19)王大夫觉得沙复明成了老板,有出息,会说话办事像是主流社会的人时,就说他像一个有眼睛的人。例(20)描写盲人的怕的辽阔,恐怕健全人闭上眼睛也无法想象。因为看得见的世界总是有限的,看不见的世界才没有边际。可见盲人内心是非常容易恐惧和脆弱的。因此,盲人是迷信的,多多少少有点迷信,他们相信命。例(21)用盲人和命运同样“看不见”的特点形成映射,既写出盲人迷信的原因,也形象地表现出他们因看不见而内心产生的恐惧与不安。

(三)盲人视角隐喻的诗性构建

语言是形式也是内容。毕飞宇是位对语言敏感的作家,在《平原》和《玉米》中,他用的多是政治性语言,而《推拿》的一大特点则是运用盲人的视角进行描写,以盲人之“道”去观察和体悟世界。其中盲人视角的隐喻性语言,打破常规认知,凌越一切确定的意义,诗一般地让读者体验到一股开阔、奇妙的洪流。似乎可以完成对无名之物的不可表达的表达,达到一种真正自由的境界。

1.人类的最初语言是诗

起先,人类的大脑就像地球初次形成一样,混沌一片[10]92。在先民的语言初创过程中,语言与事物结构的本源是同一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初民描述和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人们常用身体的部位或器官构成隐喻来认识其他领域的概念,例如用“腰”“背”“脊”等表达山的部位,杯或壶都可以有“口”有“嘴”,鞋的“舌”,瓶的“颈”,针的“眼”,果实的“皮”和“肉”,以及风在“吹”等等。原始思维时期的整个语言体现出一种盘古神话式的对大地的阐释,所以海德格尔指出,人类的原初语言是诗。但是,随着人类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这幅原始的壮丽图景已经显得极为模糊,甚至面目全非而不可见了[11]130。语言的发展,使它自身日益抽象化和逻辑化了,于是逻辑击溃了隐喻,语言由“及物”变成“他在”,变成一个庞大的过滤系统,预先安排人以特定的方式去认识世界[12]152-153。

2.盲人视角的隐喻体现出诗性美

《推拿》中也有许多灵动绚丽的非盲人视角的隐喻,也是构成其作品语言艺术特色的重要内容,例如将“郁闷”比作“利息”在慢慢生长,将“恐惧”比作“蛇”可以缠绕,用黛玉和鲁达的不般配来说金嫣和泰来的不般配,用“打工呢,又不是打江山”的幽默来说王大夫秉持“和气生财”的理念而不想和任何人闹别扭,以及把南京的遥远比作藏在谜语背后的谜底等这种想象力丰富、极具审美价值的抽象式隐喻[13]199-206。但这些终归都还是常规性的隐喻,总还是在人的常规认知范围内,难以产生超越感和惊奇感。

耿占春在《论诗》中问道:“为什么一个事物必须不是它自己,而是别的东西,才让人愉悦?”[14]17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的敏感性和“当前图式”与“心中熟悉的图式”之间的差异程度有关。所以当我们用眼睛在阅读《推拿》时,盲人视角的隐喻性语言,就像是人类最初的语言一样,为我们的心灵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可以重新去认识、去感知。谁说“好看”就不能像红烧肉一样?当我们暂时摒弃视觉的干扰,用更加敏锐的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去重新隐喻的时候,我们仿佛就可以突破形而上学的逻辑重围,从名为“聚合和组合规则”的语言牢房中越狱了。

三、《推拿》隐喻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困境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断言人类永远不可能看到真正的世界。人类生活在四维空间里,所能感知到的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而且这种感知还要受到人类自身感知器官结构的限制。我们的世界是从某一角度被描述的世界,我们所能感知的并不是现实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是盲人。但我们对这些早已习焉不察,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看得见”。《推拿》讲述的是盲人群体的故事,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仅仅是对特殊人群的特殊关照,我们最终会发现毕飞宇是在通过盲人群体的生活,来反映人类共同的困境。这种困境,恰恰是通过盲人群体因“看不见”而形成的独特感知和体验,通过盲人视角的隐喻让读者突破常规认知而去领悟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温锁林指出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用式否定句式,并将之称为“隐喻式否定”[15]50。例如“他不是人,他是神”“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等。这类句式推翻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常规认知,然后给出另一种超常规的全新的认知诠释,通过两种认知域之间的映射(隐喻),完成“无理而妙”的表达效果。隐喻式否定句式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补充和突破,因为我们对事物的常态认识往往隐含了“仅仅/只是什么”的意思,这一隐含义反倒容易成为人们思维的壁垒。为了凸显对事物更为本质的认识,有时必须突破人们认知上的常态。[15]49-56

隐喻式否定句式体现的是“说话人认为对某个事物的认识不可能在常规的认知域来容纳,只有在另一个超越常规的认知域才能容纳,让人们在一个更高的认知层面上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15]55。《推拿》这部小说的主题得以升华的方式,恰似这种“隐喻式否定”句式,两者之间可形成一种隐喻映射:盲人的看不见,正是对我们健全人视觉的一种否定;盲人“看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角度或认知域可以理解和体验到的生活真谛和困境——关于人性的善与恶,关于爱情的盲目和甜蜜,关于对美的理解,关于对梦想的追求,更有关于对个体尊严的思考。所以,毕飞宇在小说中借小马之口说出“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9]116。所以,毕飞宇本人也曾这样说道:“作为一个健全人,我借助于盲人,以《推拿》描述了一个错位的世界,在他们的命运和经历里,我看到和我们同样的遭遇。说到底,我想通过这个小说写人类之盲。”[16]

总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小说是对社会的发言,毕飞宇正是用文字推拿着社会和人性的疼和痛。本文从《推拿》中盲人视角的隐喻用法入手,对作品的语言特色、叙事风格和主题意蕴进行重新解读。隐喻不仅可以使我们利用熟悉的事物来认识陌生的事物,还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已知事物,并加深或反省对已知事物的理解。目前,隐喻研究发展迅速,已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从隐喻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也已成为一种趋势。同时,隐喻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也极具启发性。由于盲人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盲人视角的隐喻大大增强了《推拿》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进一步研究将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本文成稿后曾多次与北京语言大学年震博士进行交流探讨,对其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济宁学院学报》编辑部为本文初稿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在修改中多有受益,谨致谢忱。文中谬误,概由本人负责。)

注释:

①结构隐喻如“时间是金钱”,使我们可以用与“金钱”相关的词汇来描写“时间”,如“花时间”“浪费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等;空间隐喻如“温度升高”“情绪低落”“三天前”等,赋予非空间概念以空间方位;实体隐喻如“从危险中抢救出来”“渐渐进入状态”等通过把抽象的事物概念化为实体的容器,从而将抽象概念用实体概念表达出来。我们对于很多这些原始的隐喻早已习焉不察,但隐喻作为一种思维认知方式无处不在。

②文中例句分别见毕飞宇《推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66,134,43,77-78,258-259,110,114,114-115,156,156,156-157,157,4,12,32,32,206,17,59,95页。

猜你喜欢

健全人推拿盲人
随声附和的盲人
盲人和健全人的故事
自首的盲人
那一套与另一套
那一套与另一套
盲人节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盲人分衣服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