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掌握语言逻辑,更要把握政治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答疑工作的一点体会

2022-03-13王福美

民族翻译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二十大依法治国

王福美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研究室,北京 100080)

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闭幕。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组建的民族语言翻译组承担了大会文件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个语种的翻译工作,笔者有幸加入其中,承担会议文件的答疑工作。就翻译工作来讲,对原文的理解是翻译的先决条件,没有对原文内涵的准确理解,翻译优良与否就无从谈起。特别是作为我国内宣工作重要载体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准确、完整、全面的翻译标准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党代会的答疑工作主要解决的是对原文的理解问题,下面结合党代会答疑问题,就党的二十大报告①民族语言翻译在词汇、句子以及段落层次的理解方面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对词汇的理解

词汇是理解的基础,也是翻译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词汇,必须准确把握、深刻领会。

本次会议的主报告中,有一个主题词汇:“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作为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心任务提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本质要求、战略部署、面临的挑战和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那么,从翻译的角度,应该怎么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呢?有人认为是中国模式的现代化,有人认为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还有人认为是指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可以翻译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后一种看法可能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对此,专家解读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相对于西方式现代化而言的,强调中国的现代化要按照中国的模式走。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应该理解为“中国模式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体现了我们党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二十大报告中的这类主题词汇,对准确把握报告内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翻译中需要足够重视。

对近几年出现的新造词的理解问题也值得注意,如与香港、澳门问题直接相关的“管治权”一词。这一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14年,当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中指出:“中央拥有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2]。白皮书英文版中将“全面管治权”翻译为“overall jurisdiction”,其中“jurisdiction”是一个国际法概念,指主权国家对其领土范围的一切拥有管辖权。那么,这里的“管治权”可以理解为“管辖权”吗?在我国的政治语境中,这样理解可能有失全面。“管治权”一词自提出以来,我国学术界就对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现在大家一般认为,“管治权”是中央基于主权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领土、居民和事务,直接或间接行使的管辖权和治理权,它兼具“管辖权”的法律属性和“治权”的政治意涵,是管辖权和治理权的统一。

对民族语言翻译而言,尤其应注意同一词形古今含义的差别。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翻译时要注意这一点。如,“治乱”作为现代汉语词汇,多理解为“治理乱象”,属于动宾结构的词语。如,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3]11-12在这里,“治乱”就是治理乱象的意思。但是,报告在同一自然段中提到:“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3]12。这句话中的“治乱兴衰”就是古汉语词汇,指的是国运的四种情况:安定、动乱、兴盛、衰落。一般而言,社会安定预示着国家兴盛,社会动荡预示着国运衰落。这里的“治”,即“善治”,可以理解为天下安定、太平。“乱”,即动乱、祸乱。“治”和“乱”在这里是并列关系。

二、对句子的理解

就政治报告而言,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是语言学问题,但更多地涉及政治逻辑问题,特别是在句子的理解方面。如,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谈到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时提到:“(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3]6对“提出”的支配对象有三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种认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种认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三种理解各有道理,但哪种最恰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对这一历史使命的阐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4]11并强调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十九大报告同时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4]14。可见,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提出了“四个伟大”这一新时代行动纲领的根本遵循。由此,二十大报告中的“提出”支配的对象应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在新时代党政文献翻译工作中,必须学懂弄通党中央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必须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话语鲜明的中国特色了然于胸。如,在我国的政治话语中“坚持”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大多数语境中“坚持”一词体现出我国政治话语的权威性,体现出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如,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3]17这里对“坚持”的支配对象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一种认为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这种不同的理解,可能与对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熟悉和把握程度有关。

在我国的政治话语中,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表述见诸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文献。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综上,“坚持”的宾语应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处理事情的不二法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规则和政治逻辑二者往往不可偏废。如,二十大报告中在阐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时指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3]31其中,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坚持”的宾语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坚持”的宾语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人认为“坚持”的宾语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也有人认为“坚持”的宾语是“党的领导”。对这一句的理解应该结合所在的具体语境。就其所在的复句来讲,很明显,每个分句的结构都是“谓语+宾语”模式。第二种理解明显缺少谓语,第三种不符合我们的政治话语规范;可能第一种理解比较恰当。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比较详细的阐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4]29由此,从语言规则和政治逻辑来看,第一种理解应该是正解。

三、对段落层次的理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段落的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很多段落层次的理解问题也是难点之一。主要原因在于段落中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用标点符号来显示不同的层次关系,也没有其他比较明显的衔接手段。

以前文提到的段落为例:“——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3]6这一段内容,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长句,翻译时可能需要拆分为多个句子才能完整体现其语义内容;那么,如何拆分才能体现其层次关系?如果了解语句之间蕴含的政治逻辑,段落层次就比较容易明了。

段首主题句是“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接下来以“提出”为关键词,三句话概括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遵循。用“明确”“确定“统筹”三个关键词,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要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战略规划和部署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第二个“明确”指出了新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强调各项工作必须围绕主要矛盾推进,以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部署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此基础上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上主要针对二十大报告民族语言翻译质疑解答工作谈一点个人体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央政治文献的文本典范,推而广之,就中央政治文献的翻译来讲,要准确理解原文内涵,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中包括语言规则在内的语言逻辑和政治逻辑,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翻译策略或方法问题。

注 释:

①这里指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报告,简称“二十大报告”。

猜你喜欢

中国式二十大依法治国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