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一策”理念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能力构建路径研究

2022-03-13吕莹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一策资助困难

吕莹璐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已经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失学问题,但如何实现精准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的问题、能力提升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命题。

一、“一生一策”资助育人理念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资助工作而言,其工作的重心、工作的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重要的“育人”作用。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资助育人质量的提升,是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最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因此,实现精准资助,是新时代高校开展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资助,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管”并不容易,构建精准资助长效机制,更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生一策”的资助育人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我们认为,“一生一策”是实现精准资助的有效方法,但它并不是指为每一个经济困难学生制定一个政策,而是指对每位经济困难学生都有一个针对性的扶助策略,即助困策略、学习策略、生活策略、成长策略、成才策略,特别是在他们成长成才过程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做到“两个关注”,即“关注全体贫困学生,关注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们对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能力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他们进行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式,培养他们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在学生在校期间做到“精准施策”。

二、动态能力理论及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建设的启示

(一)动态能力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是在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Teece是动态能力理论最杰出的代表。1994年他首次提出将动态能力分为“适应、整合、重新配置”3个维度。 2007年,Teece将动态能力分为3项能力:对机会和威胁的感知和塑造、捕捉机会、对威胁和转型进行管理。2012年又将动态能力分为3类活动:确认和评估机会的感知活动;调动资源以利用机会并从中俘获价值的捕捉活动;持续更新的转型活动。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超常利润,不但必须有核心能力,还必须对其核心能力和资源进行动态管理,这种管理能力被称为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的立足点是环境的多变,而落脚点是适应环境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二)新时代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建设现状

新时代的学生资助工作,应该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虽然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已经提出来很多年,但是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一定的缺位和错位。一方面,很多高校对资助育人工作缺乏深入探索,开展的一些活动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从中认识到感恩、励志、诚信的重要意义。还有一些高校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大范围的资助宣讲,没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导致此项工作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受助学生本人缺乏自助意识、感恩意识,缺少提升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更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研究表明,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在学习、个人能力提升、环境适应及心理调适上产生困难,这越来越成为困扰和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因此,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建设,是资助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育人”功能的集中体现。

(三)动态能力理论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建设的启示

第一,动态能力理论拓展了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建设的内涵。国内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建设的探讨和研究文献很多, 提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的能力种类繁多,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管理能力等等,但无论这些核心能力的提出是基于何种理论和研究,它们均只是静态的能力。面对日新月异、变化迅速的社会环境,动态能力理论无疑为我们资助工作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将培养学生的动态能力作为新的课题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对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动态能力理论提升了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根据动态能力理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一种可持续的竞争能力,是学生对自身核心能力和资源进行动态管理的能力。我们强调“资助育人”,到底要如何“育”?要“育”哪些方面?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仍以经济性的无偿资助为主,更多的是关注教育公平的实现而不是经济困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供需关系的失衡,使得“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大大降低。这些学生本来是想通过高等教育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进而彻底改变自身及其家庭的命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但一出校门,由于失去了政府和学校在经济上的扶持,面对生活、工作的巨大挑战,根本无法适应,又会重返贫困的状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实现经济困难学生自身可持续的发展,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学生在校期间动态能力的培养,是达到“助人自助”目标的重要一环。

第三,动态能力理论为“一生一策”的能力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精准资助是新时代资助工作的首要要求,也是“一生一策”理念的集中体现。动态能力理论,更多强调的是这些学生对自身资源、能力的认知、学习、重新配置和转型的过程,长期来看,是学生形成竞争力的根本动因。这是践行“一生一策”理念,实施对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发展差异化策略的理论基础。

三、新时代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根据前期的研究和实践,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精准的长效资助机制,这是条件和途径;二是有效唤醒和激发经济困难学生自助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解决贫困循环问题的核心和前提。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会不断变化,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动态能力理论,随着环境的变化,有的企业或个人仍能保持竞争力,是因为他们具有动态能力,能够及时对其战略资源和能力进行更新。结合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建设问题,我们认为其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含3个方面:

(一)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确认和评估机会的感知活动。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进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学校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了思想引领、专业学习、课外实践、能力培养等多项内容,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最后的准备。但是再新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被淘汰。对于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提升其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感知力和判断能力,使其能敏锐地捕捉各类机会,对威胁能感知并有效地进行调整,为变化提前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二)对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认知

经济困难学生对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认知和分析,是对这些资源和能力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这种准确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包括:个人拥有哪些资源(包括家庭、社会、人际资源等)?个人拥有哪些核心能力和竞争力?这些资源和能力有哪些用途,怎么用?个人最擅长的能力是什么?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哪些资源和个人能力仍然是最有价值的?经济困难学生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认知和判断,直接决定着动态能力的第三个构成要素,也就是对自身资源和能力进行管理时的行动方向。如果这种认知和判断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那么很可能会导致自己再次陷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困境。

(三)对自身资源和能力进行管理的模式

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管理,这是动态能力构成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管理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扩大自身资源和能力的适应范围,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和能力

在准确研判新形势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地扩大自身资源和能力的优势,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并与自身的能力相结合,这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一般其自身原有的资源相对较少,但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的校内外实践、社会服务等,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

2.创造新的资源和能力,放弃现有的资源和能力

创新创造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更是如此。放弃与创新一样,对于个人来说也非易事,达成这一能力要素的前提就是要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整合能力,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学会重新配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保持一种持续更新的状态。

四、构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能力的主要途径

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 还要健全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素养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每个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能力构成要素的需求都不一样,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以个性化与分类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在“一生一策”的资助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精准施策。

(一)坚持系统协同,提升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能力培养的整体效能

作为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社会各方面进行协调统一。在制度层面,学校应有针对动态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将动态能力要素进行分解,融入培养计划中。在协同层面,要整合资源、合理育人。要提高校内师生、校外基地对此项工作的认同感,梳理现有的校内外资源,与高校其他育人工作如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等相协同,围绕能力培养,合理有效地分配好专业知识培养与动态能力培养的时间,使经济困难学生提升更为全面的能力素质以应对社会变化。从评价机制来看,要完善动态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评价体系,使能力的培养成效与第一课堂的成绩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比例。

(二)坚持“一生一策”,打造分层分类培养平台

“一生一策”资助理念与精准资助的要求完全契合。高校应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动态能力的培养打造分层分类平台。

1.扎实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打造核心平台层

要重视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关键是要实现帮困助学工作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转变。动态能力培养要有成效,必须与学生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紧密结合。入校后,经济困难学生应借助心理测试量表、职业性格测试量表等相关工具,较为精确地了解自身的优势、短板以及适合的职业类型,进而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为学生大学期间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培养提供精准方向的核心一环。4年的在校生涯,经济困难学生在提升各项能力的过程中,应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探索职业角色,修订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对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有正确认知的核心环节。

2.构建阶梯式动态能力培养体系,打造助力平台层

大学4年,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断积累,每个年级自然形成一个阶梯。按照每个年级能力不同的培养要求,构建阶梯式的动态能力培养体系,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打造匹配,能形成较强的助力态势。根据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我们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年级为阶梯,形成菜单式培养体系。建议:大一阶段,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其了解相关行业的国际国内前沿形势,培养其获取人力资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能力等。大二和大三阶段,教师应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方法,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用团体工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用社会工作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自身社会资源的构成和现状。同时,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其获取与经济资本相关能力的水平。大四阶段,应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意志力和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

3.完善动态能力培养的资源和基地建设,打造接力平台层

动态能力培养需要人力、经费和场地资源等的投入,这是接力核心平台层、助力平台层的重要环节。只有资源配置、基地拓展、队伍建设全面发展,此项育人工作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三)强化理论研究,推进培养的科学化进程

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很多工作不能完全按照普通学生的要求进行。只有不断强化对服务对象的理论研究,才能提升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升精细化和个性化方案的可操作性。

动态能力不是一种固定的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一种“元能力”。它是一种理论上永不过时、永不落后的核心能力。对于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在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动态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其形成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从而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其彻底改变自身以及家庭的命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供了可能。

猜你喜欢

一策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河北省滦河“一河一策”方案编制与实施评估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旧改“一村一策”补偿差异大? 黄埔或执行片区标准模版
一城一策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