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 目 次

2022-03-13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研究

第1期

成语文化与运河文化断想

王建军(1)

康熙《无锡县志》中运河诗歌的整理与研究

曲金燕,贾愚(5)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初创

——基于瞿秋白的考察

张丽(12)

恽代英的修身“技术”考察

——基于“日程”视角

徐霞翔(16)

眷村小说中“外省女性”精神世界的多重悖论

周颖(20)

顾贞观词作中的故乡情结

张墨君(26)

论《重述神话·中国卷》中的现代性话语建构

崔芃昊(31)

新写实小说中的温情书写

张俊琦(37)

交错的时间线

——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时间模式

杨骁勰,张颢鹏(44)

命运主题与《雷雨》人物塑造研究

——兼谈《雷雨》与《红字》的互文性关系

王啟泽,王保中(49)

莫里森《上帝救救孩子》中的叙事判断

李钰,张琪(55)

悲剧中的死本能及情感体验的片面性

——对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说的反思

蔡咏(60)

芥川龙之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体验

——以圣愚式人物为中心

李金月(64)

论张爱玲与音乐艺术

周斌斌(69)

张爱玲散文集《流言》图本的价值探寻

陈彩琴(74)

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作品中表达的现状、困境与优化

王立超(78)

注释语中语素承袭类双音词成词规律浅析

——以《诗·国风》为例

陆震烁,霍生玉(83)

多模态隐转喻视角下北京冬奥会会徽研究

李欣榆,杜小红(89)

《周易》成语对培育健全人格的启示

李琳(93)

检查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前阶段的检察监督机制研究

商艺涵(97)

法定继承制度建构

——以财富代际流转为内在逻辑

莫庭云(102)

数字政府视域下政务数据开放的法治化路径研究

孙森,宣頔(107)

党政联合发文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研究

刘美娟(114)

社会资本视域下“村改居”居民社区意识研究

——以Z市A社区为例

李晓娟(119)

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究

史书明(126)

推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探析

秦士莲(130)

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优化策略研究

左宽,李琪,孙晓珂(136)

基于模因论的高校英语演讲教学设计初探

谈谷雨(141)

第2期

“532”发展战略引领下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推城乡文旅融合研究

陈国锋(1)

创排《光耀中华》大型演出 树立常州文旅IP新形象

张美伦(6)

明代常州致仕谏官毛宪的乡望人生

张武英,孙晓英(13)

薛应旂《宪章录》的记事特点

刘梦楚(19)

想象中国

——严歌苓《赴宴者》中的“自我东方主义”

倪文燕(23)

叛逆与悲情:特定“家庭”环境下的杨过书写

这些女人在城里呆过之后,就更像女人了,跟他们在城里打工时看到的城里女人一模一样,身上总有一股撩人儿的香味,就很像他们意淫过的对象;而且她们在床上也花样经贼透,不像过去那样是个闷葫芦,从头到尾不吭一声,现在动一动就叫,叫得男人心花怒放,感觉自己更像个男人了。这一点,是哪个男人都喜欢的。

李坤成(29)

修辞立其诚

——论吴坤元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周丽(35)

元初北方馆阁文人上京纪行诗研究

王嘉宸,辛昕(39)

《活动变人形》叙述视角研究

张丹(43)

左翼文学娼妓书写的社会学论析

——以《人与人之间》为中心的“性病隐喻”叙事

洪晴(48)

论魏微小说的叙事模式和道德情感张力

赵紫薇,方维保(53)

被凝视的女性

——普拉斯的自白诗《隐喻》解读

牛艳琪,刘明录(58)

乡音乡韵源流长

——闽南地区歌谣文化内蕴阐释

王舒静(63)

王府井《拉洋车》:公共雕塑的符号创建和启示

史华威(68)

基于中华古建的文创设计研究

周国宝,白瑰伟(74)

试论徐复对章太炎语源学的继承与发展

朱乐川(79)

《生经》与《搜神记》平比句比较研究

刘双双,王建军(84)

认缴制度下债权人利益之保护

——以《公司法》修订为视角

林威宇(89)

论基层协作治理的逻辑、不足及法治保障

吕子奇,张建(97)

城市化过程中邻避运动的生成逻辑及其困境化解

杜晚晴(103)

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与理论价值

朱义梅 ,董军(109)

未成年人心理安全:现状、特点及维护

潘凤丽,方翰青(114)

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基于科瑟根“洋葱模型”的分析

陈雨瑶,俞冰(120)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探析

姜颖鹏(126)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

张岚(132)

新时代大学生协商民主意识与行为素养培育

郭一宁,曲琳琳(136)

高校红色精神传承现状及路径研究

——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部分高校为例

孙昱(140)

第3期

融媒体时代大运河文化影像建构与传播转向

彭伟(1)

基于VR应用的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活态化研究

——以非遗数字化研究为例

魏砚雨(5)

论唐顺之诗中的“文武互动”现象

——以《杨教师枪歌》《峨眉道人拳歌》《日本刀歌》为考察对象

黎昇鑫(11)

由“味觉”寻找“身份”

——论也斯的《后殖民食物与爱情》

徐则慧(16)

论《倚天屠龙记》中的“医者”隐喻

杜肖柯(22)

论扬州竹枝词记述的时空生活

吴德馨(26)

论凌廷堪的观剧诗

孟根(32)

黄土地与芬芳

——蒋韵与葛水平小说比较研究

申朝晖,刘小丽(36)

朱英诞诗论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建构

——以《新诗讲稿》为中心

廖小婵(41)

路遥《人生》的文本裂隙试窥

张坡(46)

空间理论视域下的《变形记》异化主题与伦理困境

袁意(51)

规训与反抗

——论《长日将尽》中的权力空间

于婷,邱永旭(57)

建设性新闻视角下融媒体舆论引导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

郑久良(63)

基于中国民间传说IP改编动画电影的当代表达

李倩,宋蔚(68)

融媒体时代徽剧跨文化传播创新策略研究

张艺臻,薛强华(74)

魏晋“啸”乐论之疗愈功能阐释

徐超(78)

《说文解字》“支”族字研究

董守轩(83)

“流量”传播的语义认知路径

万世长(89)

生态视角下慕课教学中教师话语的及物性分析

时常珺(93)

苏南地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立法实践、启示及走向

陈良,章曌杰 ,杨建林(98)

行政裁判中法院援用宪法的实证分析

台沛渲(106)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涵释要与现实启示

——基于《〈共产党人〉发刊词》的文本考察

徐紫宁(113)

大学女性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进展及启示

周萍,张苏芹(118)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吴学翠(126)

儒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

朱晓楠(129)

“纲要”课程运用历史情景剧教学加强高校”四史”教育的探讨

郭昌文,周婧涵(133)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探析

高玄,沈伟(137)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专业“三全育人”路径思考

杨国萍,王毅(141)

第4期

大运河枣庄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体系研究

孟冬永,焦良欣(1)

大运河江苏段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通武(8)

后申遗时期江苏“小热昏”的活态传承

——以常州“小热昏”为例

刘廷新(14)

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区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路径

——以江苏常州为例

刘毅飞(20)

论张翎小说中的女性成长叙事

吕佳琪(26)

《无声告白》中的家庭伦理叙事探析

王文哲(31)

单士厘《清闺秀正始再续集初编》初探

张昕(36)

论《玉娇梨》中的占卜叙事及其功能

孙伟航(42)

先秦两汉“豫让刺赵襄子”故事流变研究

陆湛,陈洪(46)

灯火阑珊处的古典诗传统

——20世纪30年代“晚唐诗热”对现代诗创作的启发

吴俊辰(51)

鲁迅《伤逝》与森鸥外《舞姬》的比较研究

万宇翔,吴雨平(57)

论余华作品中父亲形象的演变

张浩(64)

书画艺术的治愈功能探析

——以徐渭为例

雷绍湖,梁静雯(69)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技艺类非遗手机App传播与推广研究

龚春英(74)

绿色美学视域下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文化生态建设路径研究

——以徽州屏山村木雕为例

崔杨柳,吴衍发(79)

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庆余年》剧评多元分析

董其鑫,白丽芳(85)

传播学视域下《大学》英译史及译介过程研究

李耀(92)

论多元解纷背景下替代型执行和解的出路

张洁(99)

人格权禁令与人格权纠纷诉讼并行的程序安排

——以人格权禁令的制度属性与程序构建为分析角度

周亦乐(109)

行政处罚中主观过错定位及归责客观化初探

赵雨迪(117)

AI-HR招聘的算法歧视及应对

程建华,刘菲菲(123)

常州市老人隔代抚养培训需求与服务路径研究

周冬梅(129)

常州市中小城镇农村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以常州市薛家镇为例

付志荣(134)

延安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

张思嘉(138)

基于多模态视域的高校英语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符君(142)

第5期

萧纲诗歌中的影意象研究

李艺蕴(1)

国家级非遗金坛刻纸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

万莉君(5)

瞿秋白宣传教育思想研究进展与思考

李灿娟(9)

张太雷的党建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陈莹曦,严晶,李冬钰(15)

论张太雷青年思想的四重维度

孙风婷,韩雪青(21)

现代性反思与中国认同

——试论陈映真《万商帝君》中的信仰转向

林钰婷(26)

邝丽莎《雪花秘扇》中的隐喻叙事

景思淼(32)

刘敞《诗小传》解经思想研究

李园园(37)

民间女性形象的差异书写

——以南北朝民歌为中心

蔡雨晴,张喜贵(43)

《绣谷亭薰习录》集部初探

刘占康(47)

论郁达夫小说主体的创生过程与颓废美学的建构

王俊利(52)

身体空间与社会秩序

——解读张洁的转型之作《他有什么病》

何满英,邹璐(60)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朱山坡小说的新南方书写

——从“蛋镇”和“电影院”谈起

秦永芝 ,黄伟芯(65)

道不尽的家庭情感与社会历史

——评阿摩司·奥兹的《乡村生活图景》

宋敏(73)

“大房子”里的疯癫与丑陋

——约翰·班维尔《桦林庄园》中的审丑狂欢

文箐一帆,刘明录(78)

明代山水画中的游仙形象解读

郑旭辉,陈雪梅(82)

从《春蚕》改编看左翼电影的艺术特征

陆淑敏(86)

新材料新技术在商业文化街区设计中的应用

毛唯臻,黄海波(91)

“飒”的词化及其语义演变动因

曹云,赵球,王光和(97)

歇后语中微型喜剧艺术的建构

梁德群(101)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CPTPP药品专利制度的反思

贾超(106)

论间接正犯的扩张与实质支配的回归

陈强(113)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应急法治

陈黎(121)

新时代高校海归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强化路径研究

陈启迪(129)

论新文科视域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吴琼(132)

经典文献融入“原理”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和建构路径

冯凯,张鹏 (136)

中小学德育评价的反思与改进

周奇,谢雨倩(140)

第6期

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思考

宋长善(1)

常州大运河红色文化: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吴晟,黄璐,沈欣(6)

思想引领与组织建构:常州三杰与中国青年运动

蔡嘉生(10)

恽代英的“新文学”创作实践

——以五四时期为中心

徐霞翔(16)

现代性·大众性·民族性

——瞿秋白与毛泽东的文艺大众化理论比较

庄颖(22)

献祭与救赎的现代神话

——论《灵感女孩》中的替罪羊机制

杨佳鑫(28)

超越宋辽的英雄

——《天龙八部》乔峰人物形象分析

张学超(36)

论南宋诗词中的苏州景观书写

——以灵岩山和姑苏台为例

唐采力(41)

宋代藏书诗中的修齐治平思想

包金冬(46)

论王端淑《映然子吟红集》中的代拟诗歌

徐心可(50)

建筑、身份认同与文化反思

——论《考工记》中“陈家老宅”的多重意蕴

李路(54)

从野蛮生长到有序运作

——论“新写实”之发生

周昱均(59)

神话的重述与再造

——论当代网络玄幻小说的神话书写

周艳,易瑛(64)

日本新宫市医药之神徐福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

华雪梅(70)

芥川龙之介对中国古典小说魔幻情节之借鉴

娄展铭(76)

近现代中国画改良中的“游观”美学思想呈现

林肖峰,于亚伟,朱平(82)

视觉与记忆:近代上海月份牌中的绘画实践与审美风尚

温涛(88)

赵元任语言思想内核研究

张智义(92)

论唐代冥婚书的语言特点

李红净(98)

个人信息权作为刑事诉讼权利的证成

边帅洁(104)

刑罚轻缓化的价值、困境与出路

邹子铭(113)

科技评估监督机制建设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常云志(122)

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

张志欣 (126)

立足地方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赵景波,郑仲桥(134)

“一生一策”理念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能力构建路径研究

吕莹璐(138)

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及实践指向

陈晓燕,廖成中(142)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