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教融合”的中学校园篮球运动发展路径研究
2022-03-13方津晶
方津晶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一、引言
篮球是一项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需要参与者进行跑、跳等快速移动,全身多个器官参与锻炼。而“体教融合”是基于我国体育发展现状提出的科学理念。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提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这就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政策保障和明确的发展路径。中学校园篮球运动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因此,在“体教融合”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作用,通过发展竞技体育带动学校体育,将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以实现校园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满足学生对篮球运动学习的要求。
二、体教融合与校园篮球运动概述
(一)“体教融合”概念界定
“体教融合”这一概念主要是从“体教结合”的概念延伸而来。“体教结合”顾名思义,是将教育和体育相结合的理念;而“体教融合”是在我国新历史条件下,经过国务院批准,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提出的一种教育新理念,目的在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从而为国家培养素质高、具专业能力的体育后备人才。本文中的“体教融合”是基于中学生身体素质偏低情况,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提出的指导性政策与教育理念。
(二)“体教融合”的作用
首先,“体教融合”的提出符合体育强国的发展要求,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本质是体育训练与文化课教学的共同发展,即通过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爱好体育、参与体育的良好习惯,注重学生文化课教学,提升学生尤其是专业体育生的文化水平,为专业体育生今后走向社会提供文化技能保障。其次,在“体教融合”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体育运动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学校通过组织各种主题体育活动或比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团结合作的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从而感染全体师生踊跃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培养师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再次,“体教融合”实现了体育与教育的高度融合,丰富中学校园的体育活动,构建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
(三)“体教融合”对中学校园篮球运动开展的意义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篮球运动始终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点项目。一方面,篮球运动拥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在校园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展成果;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来说,篮球运动更适合作为校园体育课程开展。同时,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学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还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首先,在校园中开展篮球运动,有助于学生通过篮球运动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突出体育育人的教学意义。其次,篮球运动因其形式灵活、占用场地较小、对场地专业性要求较低等诸多优点,更加适合以体育课程的形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中学校园体育课程的内容。再次,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开展校园篮球运动还能够壮大学校篮球人才队伍,培养高素质的篮球人才,为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储备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三、“体教融合”中学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困境
(一)教育理念落后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自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观念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全国各地进行大刀阔斧的素质教育改革。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体制根深蒂固,中学校园篮球运动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中考、高考的重要转折,教学理念上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应试教育理念,将重点放在学生文化课的教学工作上,认为开展校园篮球运动会影响到学生的中考、高考成绩。在临近期中、期末时,体育课被其他文化课占用是常有的事。同时,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甚至把校园篮球运动的教育经费公开挪到其他地方,导致篮球运动训练最基础的器械设备都无法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校园篮球运动发展可谓是步履维艰。因此,教育理念落后是制约中学校园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教学过程传统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正朝着契合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中学校园篮球运动开展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方面恪守传统的弊端。具体来说,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陈旧导致校园篮球教学课堂氛围刻板、严肃,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校园篮球运动的有效发展。篮球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知识、掌握篮球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组成,重视以文育人的思想教育,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
(三)专业训练不足
中学校园篮球运动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在科学、专业的训练基础上。现阶段我国中学校园篮球运动普遍存在训练不足的现象,难以满足新时代校园篮球的发展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篮球教师或专业教练员的缺乏,导致中学校园篮球的训练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教练员专业知识的欠缺,严重制约了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受到我国现有教师资源制度的影响,我国许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退役之后却无法进入教学领域,使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篮球比赛经验以及最先进的训练理念与篮球战术,无法确保学生篮球训练方法和训练强度的科学性。专业场地设施的短缺也是制约中学校园篮球运动无法有效开展的瓶颈之一。而现阶段中学受自身校园面积较小这一条件的限制,专业的篮球场地数量也相对较少,甚至难以满足学生的日常训练需求。
(四)竞赛体系不健全
篮球运动是一项充满对抗性、竞技性、戏剧性、娱乐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往往需要通过比赛来检验篮球训练的效果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校园篮球的竞赛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无论是校内竞赛体系,还是学校之间的竞赛体系普遍尚未健全,这就导致学生参加篮球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首先,由于篮球教育理念落后,大部分学校领导对校内篮球联赛的建设并不重视,所以中学生参与篮球竞赛的形式更多的是自发、非正式的。其中,学生自发组织的篮球竞赛,无论是比赛环境还是竞赛质量,均无法与正规比赛相提并论。这类篮球比赛的娱乐性往往要高于竞技性。其次,目前我国尚未有完善的全国中学生篮球竞赛体系,各省、市都有自己的中学生篮球赛事,但赛事的涵盖面相对较为狭窄。大部分农村中学、乡镇中学等很难有机会参与到各种篮球赛事中去。竞赛制度的缺失,竞赛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中学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
四、“体教融合”中学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路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落实校园篮球运动发展政策
准确把握当下中学教育的时代性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性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客观事实,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深入推广“体教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下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开展中学校园篮球运动,首要目的并非培养专业的篮球运动员,而是要通过篮球运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坚持不懈,形成奋勇拼搏的精神。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作为中学开展校园篮球运动的主要目的。最后,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学校园篮球运动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建立在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对篮球运动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就需要家长对“体教融合”有深入的了解,转变传统唯成绩论的教育观念,真正重视校园篮球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校园篮球运动发展水平
提高中学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水平,前提是要树立科学的育人目标。“体教融合”提出“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强调文化课学习与篮球训练的结合,竞技人才培养与国民教育体系的融合。
其一,享受乐趣。这一育人目标要求学校体育执行者及其相关工作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校园篮球运动。如树立“快乐教育”的篮球运动训练理念,借助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体育艺术文化节和学校运动会等载体,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性,达到“勤练”的目标。
其二,增强体质。《意见》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学校在篮球教学内容上重视身体素质与耐力素质的训练,以改善当前中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如将身体素质训练融入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课后练习也应布置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保持身体素质训练的持续性,帮助他们完成高难度与高强度的篮球战术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
其三,健全人格。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学体育需要渗透人文关怀,在引导学生参加篮球运动训练的同时,还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如在篮球这一对抗性的运动过程中,学会合理利用身体,避免对他人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在参加篮球比赛中,告诉学生不能恶意犯规,倘若对方犯规的话,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裁判的判定,防止与对方发生冲突;给学生传授二打一、一防二的技术创新以及发边线球时对方紧逼发不出来的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四,锤炼意志。它是开展校园篮球运动的目的。这就启发篮球教师开展校园篮球运动不仅仅是教授篮球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这项运动引导学生参加篮球运动训练,把握篮球运动技能,并培养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等精神,锤炼其意志,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价值观;充分借助竞技体育联赛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竞技体育比赛当中,达到“常赛”的目的。
(三)优化师资设施,强化校园篮球运动专业训练
教师作为中学校园篮球运动中的核心角色,其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篮球运动发展的水平。而学校“体教融合”理念的落实也与其篮球教师息息相关。因此,篮球教师应该认真解读“体教融合”对校园篮球运动教学的具体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技能性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真正将篮球教学与培养学生精神内涵相联系,促进篮球训练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发展。从学校层面来讲,一方面要从落实“体教融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聘请专业篮球教师进行校园篮球运动的授课,从而确保篮球训练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另一方面,教师要从“体教融合”的角度设计校园篮球训练的形式和内容,确保篮球训练的专业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篮球教学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习最先进的篮球运动技能与战术等。
除专业的师资力量外,学校还应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提升场地和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为专业化的篮球训练提供物质和场地保障,满足学生的篮球运动需求。如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建设篮球场地、篮球场馆、篮球文化展览馆等。
(四)健全竞赛体系,夯实校园篮球运动文化基础
篮球竞赛体系的健全是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训练的利器,不仅为学生提供新的自我检验机会和平台,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推动其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校园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因此,各学校和相关政府单位应该在深入贯彻国务院印发的《意见》相关精神的前提下,积极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中学篮球竞赛体系,从而夯实“体教融合”理念下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建设。首先,以“体教融合”作为学校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开展校园篮球教学的同时,打造形式多样的校内篮球竞赛体系,并且定期举办各种校内篮球赛事,如班级之间的比赛、年级之间的比赛等,发挥校园篮球运动的精神教育作用。其次,各地教育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协调本地各中学共同构建地区范围的校际篮球竞赛体系,塑造浓郁的篮球校园文化氛围,为“体教融合”背景下的校园篮球运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知,完善的竞赛体系,为中学校园篮球的发展打造出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也为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篮球运动的精神教育功能提供了展现平台。
总之,“体教融合”并非仅仅是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的叠加,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政策性理念变革。学校应遵循“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发展理念,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篮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多措并举,通过更新教育理念,落实校园篮球运动发展政策;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校园篮球运动发展水平;优化师资设施,强化校园篮球运动专业训练;完善竞赛体系,夯实校园篮球运动文化基础等,跟上时代进程完成传统教学的蜕变,提高学生的篮球综合素质,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