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世遗典范城市背景下老年开放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泉州老年开放大学为例

2022-03-13蔡金铭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泉州养老老年人

蔡金铭

(泉州开放大学,福建泉州,362000)

一、引言

文化养老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老年大学是文化养老的重要阵地。2021年12月《“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老年开放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建设对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推动文化养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建世遗典范城市背景下泉州老年开放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宏观层面,利于服务地方发展战略。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非遗种类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产业基础,泉州正大力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积极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进一步提高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培育更多专业人才,推动非遗融入市场、融入现代生活,推进泉州非遗工作开创新局面。老年开放教育特色课程的建设,有利于系统性地对外传播泉州非遗文化,服务“海丝名城”建设。

中观层面,利于丰富国家老年开放大学课程体系。教育养老,以课养心,课程是教育实施的载体,开发建设有质量、有特色、丰富多样的老年开放教育特色课程学习资源,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升老年人的学习兴趣,让老年朋友“学得了”“学得好”,特色课程的开发建设是有效提升老年人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基础。当前,国家老年开放大学已通过多种途径汇聚近20万分钟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新建了《老年安全合理用药》等多门特色课程。

微观层面,利于增强老年学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2021年中国居民退休生活愿景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6%的人希望发展新的爱好,及22%的人想要学习之外,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希望在退休之后在志愿者、同一领域等继续工作,贡献自己的社会价值。老年开放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理论条件,还从多个角度和多个领域设置相应的课程,引导老年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延续个人能力,特别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保护非遗文化上,很多老年人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与经验优势,可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凸显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三、基于文化养老教育需求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一)泉州老年开放大学特色课程开发建设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泉州老年开放大学针对老年群体特点,贴近生活实际,立足地方特色,适应时代要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文化养老发展,积极加强老年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1.针对老年群体特点,开设娱乐休闲课程

针对老年群体娱乐休闲、康乐养老的需求重点,通过线上线下开设“专业兴趣班”和“体验点”。泉州老年开放大学“以示范点为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开展老年教育”,除立足校本部外,先后建立泉州市丰泽社区、圣湖社区、东海翡翠老年学校等10个老年教育示范教学点。

2.紧跟信息时代发展,开展智慧助老课程

开展“关爱银发 智慧助老”《智能手机应用功能》系列讲座,内容涵盖:手机摄影、微信抖音、视频直播等;身份验证(含反诈骗)和支付类的闽政通、防范信息诈骗、微信支付宝;出行类的滴滴出行、掌上公交;网上购物等讲座。通过智慧助老教学培训,帮助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助力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乐享智能生活。

3.立足泉州地方特色,创建非遗特色课程

开发建设闽南文化课程,即以“闽南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撰写教材、拍摄“非遗课程”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直播带学、组织教学成果汇演,彰显办学特色,在促进内涵发展的同时,提升服务区域文化养老的能力和水平。

(1)设置非遗特色课程。以“闽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主题,编写《闽南民俗文化漫谈》《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泉州海丝文化》等课程教材,拍摄“走近非遗泉州南音”等“非遗”系列课程,有针对性地介绍泉州当地的“闽南文化”,将文字教材配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像资料,以视频方式活灵活现地向学员展示课程的内容,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助力地域“非遗”活态传承,让“闽南文化”融入老年教育过程。

(2)建设微视频资源库。录制了具有泉州地方文化特色的《走近非遗安溪铁观音》《走近非遗泉州花灯》《走近非遗泉州提线木偶》等10余个“非遗”系列视频课程,形成了系列泉州“海丝文化”特色教学视频资源。

(3)创建实践教学基地。泉州老年开放大学与惠安国明雕刻艺术园、陶知然陶瓷文化创意公司等合作,成立闽南文化主题“实践教学基地”,在办学过程中,老年学员深入实地,熟悉木雕、石雕、陶瓷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宣传推广、销售一系列业务流程,拉近学员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员身临其境,切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4)组织形式多样教学。线上与线下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网上学习与办班面授结合。一是开展线上理论教学。充分发挥学校“互联网+”教育的技术优势,录制“非遗”系列视频课程,例如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魏月德录制《走近“非遗”安溪铁观音》,为老年学员传授铁观音制作技艺,让老年学员了解铁观音的制作过程和方法,让老年学员了解铁观音文化,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真正了解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和内涵。二是开展“直播游学”。针对教学内容,开展生动的“直播游学”等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式教学,让老年学员走进实地参观、体验学习。如开展“直播带学 人文研学”活动,组织老年学员走进“清源山上的宋元泉州”“聚宝城南——泉州人的江湖”,实地感受泉州海丝文化魅力。三是运用“翻转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主讲人变引导人,一方面是充分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员在课前学习理论知识,课上则教师引导探讨分析或动手实践。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教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他们的手艺或经验。如学校开设的白鹤拳班,由学员同时也是“非遗”传承人苏瀛汉指导教学;开设的纸织画班,则由“非遗”传承人、市工艺大师林志恩指导教学,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让白鹤拳、纸织画等特色课程,在非遗“传下去、活起来、美起来”。

(二)泉州老年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现状特点

2017年至2022年期间,泉州老年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课程资源门类齐全,课程数量分布差异大。泉州老年开放大学服务平台资源同步链接福建终身教育学习在线,通过对平台的学习资源进行搜索整理,共有318个优质课程资源,对应涵盖公民修养、文化艺术、实用技能、文娱休闲、家庭生活等五个类别18个课程标签。总体门类齐全,内容丰富,但课程数量分布差异大,主要集中在实用技能、防疫知识、非遗课程、文化艺术四个标签类别,其他类别的课程数量少。二是课程资源更新慢,开发频率低。受师资力量弱、课程开发经费不足等因素的限制,课程开发的频率低,更新慢,无法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老年人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需求。三是课程多以线上课程资源为主,总体浏览使用率低。通过对在线课程浏览量进行统计,课程浏览量在2000次以上的仅仅14门,占总课程资源数的4.4%,课程浏览量在100次以下的有18门,占总课程资源数的5.6%,超过一半的课程资源浏览量在300~1000次之间,总体浏览使用率不高,较受欢迎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文化艺术、非遗课程等三类课程上。在浏览使用率最高的前十门课程中,文化艺术与非遗课程占了90%。

四、基于文化养老教育需求,明确建设课程目标

(一)泉州文化养老教育需求分析

文化养老主要是实现“六个老有”目标中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通过对泉州市7个街道15个社区中的200位老人文化养老情况开展调研,总体上看,老年人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已能得满足和保障,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比较旺盛。在精神活动方面,65%的老年人平时会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听广播、逛公园为主,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不高;在网络使用方面,超过一半的老年人会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但使用电脑上网的人数极少;在学习意愿方面,六成以上的老年人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新鲜事物有较强烈的学习意愿,特别是对文化艺术及非遗课程的学习兴趣很高,主要缺少学习途径。为了避免课程的学习使用率低、课程教学效果差、资源浪费等问题,应根据当地老年学员的文化教育需求,更精准地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养老教育服务。

(二)泉州老年开放大学特色课程建设目标

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群体,老年教育对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结合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地方特色课程建设目标:一是突出实用,服务地方。泉州老年开放大学立足泉州,面向全省,辐射全国,通过系统的文化课程学习,宣传泉州海丝文化,服务“海丝名城”发展战略。二是发挥功能,传承文化。充分发挥老年教育代际传承功能,将“海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海丝”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开创传承弘扬“海丝”文化、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淳化民俗民风的新途径。三是丰富选择,滋养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根据老年人文化养老的教育需求,开发设计相应的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为老年学员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选择,疗养身心,滋养精神。

五、创建世遗典范城市背景下老年开放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精准课程定位,满足文化养老教育需求

一是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导向。地方老年开放大学要围绕国家及所在区域的发展战略,做好文化养老教育服务工作,深入调研,挖掘整合区域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信息技术优势,强化服务当地发展需要职能,精准定位课程目标。二是以满足老年人教育需求为中心,根据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指标,结合不同群体学员的不同需求,有目标地提供学习内容,并以便捷的方式为学员提供多种学习选择,真正让老年人“学得了”“学得好”“随到随学”“随时随地”,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差异化的课程体系

渗入地方特色课程的构建有利于引起老年人的共情,借助共情来激发老年人文化传承的内驱力,提高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一是弘扬地方特色,渗透传统文化。借助当地资源优势来传承传统文化,在老年人文化课程开设以及活动组织中,注重地方特色,提高课程和生活的联系,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更好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二是借助地方特色,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充实老年开放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数据显示,情感陪伴与支持以及文化娱乐活动在整个服务需求中分别占了26.2%以及18.8%,而从中国居民退休生活运行统计来看,有22%的退休老人喜欢学习,所以综合来看,要尽可能地健全文化体系,在文化教育当中渗透非遗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承。

泉州是世界闽南文化的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是全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泉州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5个。泉州老年开放大学要立足地方区域文化,开发本土化、人文化、特色化的老年教育课程,在弘扬地方特色方面多涉及一些非遗文化,激起老年人的情感共鸣,提升老年人的共情能力,共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挖掘学员力量,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加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注意挖掘学员力量,加入特色师资队伍。一是助力低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通过调查发现,在老年开放教育的学员中,有超过三成的学员为65岁以下的低龄老人,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还有一技之长,仍然有意愿、有能力继续就业,参与社会活动。应该充分挖掘这样的学员,加入特色课程的师资队伍,充分挖掘他们发挥余热的潜力和空间。二是利于提高特色课程教学质量。是学员,又是教师,让特色课程互动性更强、实用性更大,学员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更高。应充分挖掘学员力量,寻找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工匠能人、行家里手等学员,加入特色课程的师资队伍,激发特色师资活力,以促进提高特色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体系办学和网络教育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课程特点,形成线上与线下结合、虚拟体验与现场实践结合、请进来教学与走出去表演等多种教学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教育服务。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老年开放大学线上教育资源及信息技术优势明显,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更应发挥线上教育优势,让老年人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做到可随时随地学。

(五)建立教学评价机制,提升课程开发质量

一是评价主体多方参与。合理全面地评价课程,提高课程开发建设的质量,要联动社区、学校、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完善。制定《学员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由教师、学员参与,了解他们对课程整体的满意度情况,并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加以有效持续更新完善。二是评价指标合理完善。根据课堂教学形式不同,区别评价内容。针对线上理论教学的评价,对学员的评价注重文化素养理论学习效果,对教师的评价注重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对于教学成果展示,例如乐器、舞蹈、书画等,评价内容则采用成果质量评价方法进行考核评价。三是评价形式多元灵活。如理论部分的课程评价,因老年人书写不一定便利,可采用说话录像等更灵活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针对实操性课程,则以成果作品展示形式进行评价;针对音乐歌舞、太极瑜伽、书画摄影等,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成果汇演展示考核、参加各种比赛评审。通过多元灵活的课程评价,以更好地推进课程的更新及质量的提高。

六、结语

立足地方特色,打造人文化、本土化、特色化课程满足不同老年人多样的精神需求,创新养老教育模式,推进文化养老生活多元化,提高老年生活品质,助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泉州养老老年人
泉州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