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躺平”与“内卷”现象透视及其破解路径
2022-03-13林修能
林修能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 100871)
近年来,“内卷”与“躺平”两个热词在网络“走红”,虽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将所处生活状态归结为“内卷”、将自身的无欲无求视为“躺平”,但是缺乏对相关话语进行社会心理反思。当前学术界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研究成果,并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揭示其深层哲学意涵。“躺平”与“内卷”这两个热词在网络“走红”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要如何寻找突破“内卷”困境的路径?在反对“内卷”的时候,又该如何避免落入“躺平”的窠臼?这些问题都亟需我们予以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躺平”与“内卷”意涵解析
康德首先使用“内卷”一词,原意是指“退化复原”。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对印尼的研究中借用了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的“内卷化”概念来概括印尼爪哇的农业发展模式。格尔茨指出:“我使用的‘内卷化’借用自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他发明这个概念来描述这样一些文化模式,当这类文化模式发展到似乎是一种‘最后的形式’的时候,尽管不能够保持稳定或进一步发展成一种新的模式,但通过内部的更加复杂化而继续发展”[1](P80-81)。也就是说,“内卷”本义指的是一种社会模式无法向外进一步发展、只能走向内部竞争消耗的情形。
这一学术概念从2020年开始迅速在大众中流行,被广泛用来形容现代人生活的一种状态:“人们依靠趋向极限的自我施压,来赢得在某一领域里的比较优势,结果却往往是普遍焦虑的生成与无意义感的弥散。”[2]这个词之所以受到普遍关注,主要是因为我们觉得身边的人都在朝着共同的目标,为了获取少量资源而竭尽全力地去竞争,使得社会蔓延着普遍的焦虑气息和巨大的同行竞争压力。
内卷成因在于大量竞争者在争夺少量固有的、难以有突破性发展的资源。因此,竞争只会愈发激烈,甚至走向恶性的互相攻击,内卷成为让每一个竞争者处于无奈的生活状态。为了争夺少量的资源而费尽心机,自身的身体健康、心态也就会因为激烈的竞争而深受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卷入竞争斗争的人,如果不全力以赴,不放弃一切真正的人的目的,就经不住这种那个斗争”[3]。
这样的图景折射出私人竞争的矛盾与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讽刺的那样,“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正因为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前定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4]。内卷使个人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不再把身边的其他人看作是自己的朋友,而看成是异己的对手、敌人;在竞争的时候,个体必须尽可能多地压榨自身,将自身变成机器,从而获得竞争的优势;而变成机器后,甚至还觉得不够满意,必须把自己变成更高级的机器,因为人除了和人“卷”,还要和机器去“卷”。总之,“内卷”扭曲了人的心态,带来了现代人的焦虑、抑郁与沉沦,越来越多的人处于这种生活状态之中,感到结构性的压抑。这种生活状态无疑是存在问题的,当心态的长期扭曲,部分竞争者开始不择手段,为了占有更多的资源而超越底线、损人利己。最终,人与人的关系沦为私人的“以邻为壑”“易粪相食”。
当内卷成为一种普遍生活状态之后,作为描述该社会现象的“内卷”热词也就产生了。这个词语的走红本身就意味着社会对于激烈竞争的普遍无奈与不满。竞争的确带来了社会生产的整体发展,但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当社会大众对“内卷”一词十分关注的时候,这意味着大多数人是对这一社会状态不满意的。一方面是不满意这种“卷”的激烈竞争氛围,另一方面是对于群体“内”部竞争的一种无奈。内卷对于社会的伤害在于,割裂了社会的整体性,为了争夺排他性的资源而内部消耗,甚至互相攻击;而这种社会的分化势必带来矛盾的加剧,这些矛盾成为了大量不稳定因素的本源。
当“内卷”受到关注之后,“躺平”随即迅速“走红”。有人喜欢将“躺平”看作逃离“内卷”的一种方法,对“躺平”一词进行严谨的学术定义无疑是困难的。“躺平”与“内卷”不同,没有学术渊源。如果追溯其“前身”,那应该是诸如“躺赢”与“佛系”这一类对人的低欲望状态描述话语。“躺赢”指的是自己不用努力,仅仅凭借队友的强大或对手的失误,就取得了胜利。“躺平”表达的含义同样也包括对于努力奋斗的拒斥甚至是“嘲讽”,但与“躺赢”不同,它并不追求胜利和成功,而是秉持着一种安于平淡的生活与平庸的现状的心理,与“佛系”一词意义相近,用以描绘一种“与世无争”的低欲望生活状态。
实际上,不仅个体“躺平”,有的国家也“躺平”。国家“躺平”往往是“放任自由”“撒手不管”。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初期,一些国家由于“管不住”,所以索性“躺平”,放任疫情流行。疫情防控“躺平”的后果纷纷呈现出来,病毒快速传播,给更多人群带来伤害,甚至让许多人重复感染,老年人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有基础疾病的中年人也处于危险之中。现实“躺平”并不容易。
从个人生活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躺平”一词折射出两种重要的社会心态。第一种心态是对激烈竞争环境的逃避。体现了很多人想退出激烈竞争的舞台的意愿,是一种消极人生态度。第二种心态则是回避现实中遇到的难题。比如,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认为即使付出很多努力也很难取得想要的结果,从而索性“躺平”;觉得能力有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无力应对挑战,不得不去“躺平”;还有的人是把“躺平”当成逃避的借口,把自己“不能干”包装成“不想干”等。
“躺平”并不是“内卷”的最佳出路。“内卷”根源于竞争的结构性压力,而“躺平”无法解决问题。某些人在某些时候可以“躺平”,但所有人不可能一起“躺平”。需要进一步探究破解“内卷”和超越“躺平”的具体路径。
二、破除“内卷”,走向共同富裕
内卷不是当代中国特有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心态。也就是说,现代人遇到的“卷”是一切国家在现代化历程中必须经历的共同问题。当前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认为内卷“无药可救”的荒谬观点。这种观点虽然揭示了内卷成因,也显示出大众对于残酷竞争的不满与无奈,但是这种观点仍然存在不足,其只看到了内卷的消极一面,没看到积极的一面。当一个领域发展已久、日渐成熟,并且仍然有大量的竞争者涌入的时候,内卷是一种必然现象,其起到了提高入门门槛、筛选竞争者的作用,提醒人们可以选择独立开辟出新的空间。内卷会激励着大家去探索开辟新的领域,去“做大蛋糕”“做新蛋糕”而非争夺已经做好的“蛋糕”。
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正在勇敢地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方法,推进“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都不想去解决内卷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自由竞争的常态,他们所要保障的只是这种竞争秩序的持续运行,至多通过一定的收入再分配策略缓和社会矛盾,并不想从根本上触及“内卷”的制度缺陷。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坚持共同富裕目标和理想,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幸福。
“共同富裕”是“内卷”最具突破性的解决思路。我们不会因为看到竞争的问题就选择让所有人处于低水平上的生活状态。既然竞争可以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带来社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我们就要善于利用竞争去推进社会走向富裕。我们的富裕是“共同”的,不仅仅是某些人的富裕,而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的富裕,这就要求竞争不能为零和博弈,不能仅仅是为了区分出占有者和非占有者,而是必须要携手共进,以合作为基石,以竞争促发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等富裕,强调共同体的生活状态,不陷入内部消耗之中,而是在共同体中实现“大同”。虽然这种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实现、同等水平的,但最终是推进大多数人实现“富裕”。“共同富裕”的最高追求就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也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那将是一个既没有“内卷”、又能够充分享有生产生活资料的世界。只有中国才能提出“共同富裕”的解决思路,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我们迈向共同富裕的未来。
突破“内卷”,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可行途径就在于不断开创新的增长领域。人类历史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进入了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年轻的恩格斯在工厂中目睹了这种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就天才般地预见了科技发展的无穷威力。当时马尔萨斯曾经提出“人口论”,认为随着人口增长,我们的粮食资源肯定供应不足,所以人们只能消灭自己。恩格斯则指出:“即使我们假定,由于增加劳动而增加的收获量,并不总是与劳动成比例地增加,这时仍然还有一个第三要素,一个对经济学家来说当然是无足轻重的要素——科学,它的进步与人口的增长一样,是永无止境的,至少也是与人口的增长一样快”[3]。“科学”正是这样一个无穷无尽的增长领域,它的发展本身就是人在扩展自己的认识极限。我们必须拓宽增长领域,从“内卷”走向“外展”,突破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而要去创造新的资源,走向“共同富裕”。
现实中也有很多人渴望创新,但往往不敢创新,因为创新蕴含着风险。我们的社会要想真正解决内卷问题,需要有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障创新的社会氛围,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要让有能力创新的人敢于创新,更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创新的能力与动力。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他与马克思见证了两次工业革命,那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革。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能的使用,一个个全新的领域都被开拓,当旧的领域正在内卷的时候,先驱者们勇于开创新的天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创新也没有停下来,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三、超越“躺平”,开启接续奋斗
“躺平”是现代人对“内卷”消极而无力的应对方式,而“接续奋斗”则是迈向“共同富裕”的积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7]。与个体的“躺平”相对应的是集体的“接续奋斗”,个体的躺平只能逃避一时,终究无法改变陷入内卷的命运,但集体的接续奋斗却可以发挥出巨大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提供不竭动力。
个体躺平的原因在于竞争制度的结构性压力以及个体力量薄弱,使得个体无法应对内卷困境。“集体躺平”的问题在于自由竞争信念的“泛滥”,以至于国家“撒手不管”。自由竞争具备强制性规律,这种强制性规律形成了稳定的社会交往结构,所有的交往都需要依靠竞争来区分占有与非占有,这使得个体无论愿意与否,都必须参与进“内卷”之中,以此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超越“躺平”不能仅仅依靠个体,需要集体的努力。我们已经看到,“集体躺平”因为其自身的反生产性,缺乏组织力,而社会的存续、人的存续、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依靠奋斗而非躺平。大多数个体为了美好生活还是愿意奋斗,只不过自由竞争仅仅提供了内卷这样一种消耗性奋斗路径,获取美好生活不仅艰难,而且要以排他为代价。
“接续奋斗”是一种生产性奋斗路径,这不仅要求每个个体处于一种奋斗状态,而且需要将他人纳入奋斗体系中。生产性奋斗的意义在于,奋斗的目标不再是排他独有,而是全民共享,奋斗的过程不再是优胜劣汰,而是互相支持、共同促进。因此,这种奋斗不是内耗,而是共同体的生产,是一种更为美好的未来,是对躺平现象的积极、建设性回应。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接续奋斗”的“接续”含义。第一,这种“接续”首先是时间层次上的连续接力,它给予人类社会、给予每一个个体以美好目标,同时指明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当所有个体都感到通过自己持续的努力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的时候,这种奋斗就会摆脱“私人”的束缚,走向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人类命运未来。第二,这种“接续”还有着代际接力的意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一代接着一代持续奋斗,每一代人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实现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后人也在前人的基础上推进发展。这种代际的接力超越了私有制框架下的财产继承,走向了生产继承,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代际交接,是革命前辈与后继者的交接。第三,这种“接续”更是一种整体的共同体生活状态,每个人的奋斗都为其他人的富裕和幸福提供保障,每个人都在其他人奋斗的基础上创造,通过所有人的奋斗实现集体的幸福与共同富裕。因此,奋斗具有生产性的而非消耗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8]。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依靠接续奋斗。选择超越“躺平”的“接续奋斗”,才能迈向扬弃“内卷”的“共同富裕”之路,从而破解“内卷”与“躺平”困境。
在合作的竞争、充满公平的竞争的社会网络中,我们可以通过集体的努力来实现结构的革新。因此,我们不应该放弃竞争,而是以共同体为基础、以共同目标为指向的合理竞争。而我们个体需要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做到接续奋斗、支撑起彼此的自由。
自由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能力[9],而实现自由的能力绝不是躺平就可以获得的,更不是内卷可以解决的。身处内卷之中的人,获胜者自然可以得到很多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脆弱的、随时可能失去的,而失败者更是极度缺乏自由。因此,必须开辟新的场域,鼓励竞争者进行生产创新,通过竞争促进“做大蛋糕”,提升集体福祉,解决个体的困难。当所有个体都相信通过自己持续的努力可以推动世界更美好和个人生活更幸福的时候,这种奋斗就会摆脱“私人”的束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躺平”绝非我们时代的积极选择,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构建“接续奋斗”的社会状态,迈向超越内卷的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