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的弘扬之道

2022-03-13王天民张娇阳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弘扬决策绿色

王天民,张娇阳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1]。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的创新发展,要更加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更加突出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和谐发展,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开创美好生活。

一、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重要价值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精神就是中国人民的修身之基、持家之宝,就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要。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简朴观念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健康乐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勤俭节约理念,勤俭节约精神始终贯穿于国家治理、家庭维系与个人发展的全过程。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具有重要价值。

1.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强化勤俭政德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以勤俭政德来凝聚民心、党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营造了风清气正、崇尚节俭的社会氛围,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对政德建设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明确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2](P162)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创造辉煌的。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与党的勤俭政德相契合,集中体现在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作风,廉洁自律、尚俭戒奢、抵御腐败的崇高素养上。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强化党的勤俭政德,彰显党的政治本色,增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利于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党带领人民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作风保障和精神依托,是激励共产党人顽强奋斗、锐意改革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利于传承党的宝贵精神、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净化党内生态、增强党的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党员思想的纯洁性和行动的积极性,使其以崇高的理想信念践行好党的初心与使命。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勤俭,既体现为勤劳勇敢、奋发有为的奋斗精神,又体现为情操高尚、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勤俭品德是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勤俭政德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立党宗旨具有内在一致性,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更好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又是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关照人民群众现实需求、应对人民群众难题困惑、回应人民群众殷切期待,从而密切党同人民鱼水情谊的重要依托。

2.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力抓手

广大劳动人民在创造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崇尚勤劳、恪俭黜奢的优良传统,是激励中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3]。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弘扬勤俭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崇勤美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农业生产、治国理政和治学修身等各个层面均以勤为美。既有“劝耕桑,足衣食”[4](P1743)和“舜既躬耕,禹亦稼穑”[5](P36)的勤耕思想;又有“克勤于邦”的勤政思想;亦有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勤学思想。古人勤耕、勤政、勤学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对于人们奋勉创业、勤政尽责、勤勉治学具有积极的引领激励作用。新时代,传承中华民族崇勤美德,培育以勤为美的社会新风,对培育时代新人高尚精神品格意义重大。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恪俭美德。中华传统文化之“俭”,主张外在“节用”与内在“节欲”的辩证统一,既体现为物质生活的厉行简约素朴,实现资源节约、物尽其用;又体现为精神生活的严于自律,少私寡欲,涵养品行,在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品行修养等多个层面都有突出表现。如政治层面主张以俭治国,《尚书·太甲上》以“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来强调实施俭德对王业长久的重要性;又如日常生活层面主张勤俭持家,荀子曾提出,“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以继之也。是于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强调人在有一定积蓄的情况下仍需要节俭,以便为长远打算;再如品行修养层面主张“以俭养德”,《周易》中之箴言:“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告诫人们通过奉行节俭来避免厄运。诸葛亮也曾告诫世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即提倡以节俭朴素的作风克制欲望,强化修养,不为物欲蒙蔽本心。如此多方面多层次丰富深刻的恪俭文化,为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为弘扬恪俭美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托。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勤俭节约精神代代相传于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和生命信念之中,不仅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国家历经磨炼日益强盛的力量源泉。新时代,通过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既能使人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增强奋斗精神,提升民族自尊意识和文化自强观念,还能够抵御错误思潮,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

3.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开创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勤俭节约精神关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重要精神与观念支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助于化解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开创美好生活。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利于推进大国之治。国家治理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紧密相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治国,是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方略。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一方面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国家在思想宣传和制度安排中提倡厉行勤俭,能使人们在增强勤俭意识的同时,自觉产生文化认同,并以良好的行为规范积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助于节约宝贵资源,保障国家安全,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节约粮食就是保障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粮食安全我们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当前,世界粮食安全挑战依然严峻,各类资源日益紧缺,传承勤俭美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增强我国发展主动权,对抗国际霸权、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经济的良好运行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所在。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解决经济发展矛盾的必要举措。当前,我国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运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本国资源的需求量大大提升。面对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的现实国情,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对于化解经济发展的资源限制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是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的应有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取得全面胜利。但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并未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稳定好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果实。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勤俭的生产生活方式能推进资源优化利用和经济绿色发展,从而提升人们生活的健康度、满意度。一方面,我国有限的自然资源与目前我国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将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必要选择。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等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切实提升社会生态文明水平,充实、推进美丽中国和美好生活建设。

二、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需要党和国家、社会及个体各司其责,全部参与;需要明确各层面的目标方向和实践要求,上下联动、协调运作才能使勤俭之德引领时尚,成为新时代的亮丽风景。

1.提高决策领导能力,减少决策性浪费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色和优势,是确保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因此,弘扬勤俭节约精神,首要问题是强化党的领导,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提高党和国家的领导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正确而强大的决策领导力强化勤俭节约精神的弘扬效果,避免决策性浪费。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决策导向,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决策导向,在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中增强决策能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通过创新决策思路和决策方法来应对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过程中的矛盾问题;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创新决策话语体系,提升党的决策在弘扬勤俭节约精神中的引领力和号召力。同时,要以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利用全球资源。要从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社会生产、节能环保等多个层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创新决策思路方法,提高决策活力效率。

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决策立场,明确决策的方向性。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的决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将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决策的目标取向。党在领导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决策的制定符合群众利益,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方向,正确处理群众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要使决策的执行切实实现群众利益。扎扎实实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踏踏实实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减少因决策失误、失效导致的浪费现象。

2.倡导绿色发展方式,降低消耗性浪费

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念,深化落实绿色发展模式,从根本上降低消耗性浪费,理应成为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基本目标和必然路径。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首先要认清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6](P39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为解决当前突出存在的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冲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提供了总体思路和基本对策。其次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培育生态价值理念和生态道德观念。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对自然的道德感与责任感。

深化落实绿色发展模式。一方面,国家要大力倡导和推广绿色发展模式。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开展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的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体系。倡导创新驱动绿色生产,降低消耗性浪费,推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提高;另一方面,企业要主动承担绿色发展职责,落实落细绿色生产模式。企业是落实绿色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应主动贯彻落实节约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以正确的资源观,处理好节能环保与顺利生产的关系,处理好降低成本与增加产能的关系,减少消耗性浪费,不断追求资源的集约使用和高效利用。同时,企业应积极参与各类环保事业,联合营造绿色发展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

3.倡导简约生活方式,抵制挥霍性浪费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最终必然落实为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通过积极教育引导使个体认同勤俭美德,内化勤俭观念,自觉践履勤俭生活方式,最终养成勤俭品德,从而在个体层面明确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目标方向尤为重要。

提升对简约生活方式的思想认同,纠正挥霍浪费的错误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意在告诫人们要秉持初心,含朴守素,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超越自我欲望的牢笼。不为物役,不被欲蔽,回归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当前,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们物质生活愈加丰裕,在此背景下社会个体亟需提升需求层次和精神境界,社会要通过及时的教育引导使人们在丰裕物质生活中确立高尚的精神追求,坚决抵制和避免沉陷于物质贪欲,腐化堕落,不思进取。因此,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激发人们的超拔精神和形成简约生活观念,积极抵制挥霍性浪费,对于提升个体精神品格和社会文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倡导简约生活方式,抵制挥霍浪费的不良风气。党和国家机关培育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是以党风、政风带动民风,使人们自觉抵制挥霍浪费不良风气的有力保障;学校弘扬勤俭美德,是加快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培养受教育者自律品质和崇高追求的可靠环节;家庭自觉传承勤俭品德,是培育良好家风,形成简约生活方式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需要各系统协同发力。各机关单位在具体工作中,应设置严格的行为规范,形成勤俭工作作风;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应倡导勤俭美德,使受教育者在亲身实践中生发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自觉培养勤俭生活习惯;在生活实践中,家庭和社区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帮助人们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适度消费、节约消费、合理消费的绿色消费习惯,使人们在绿色舒适的生存环境中,以富足的精神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开创美好生活。

三、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实践对策

新时代卓有成效地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必须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落实具体对策,切实强化党的领导,细化政府及企业的政策举措,优化个体的生活志趣。

1.强化党的领导,提高决策效率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命脉。党决策领导能力的强弱关系着决策成效的高低。新时代,要切实强化党的领导,完善顶层设计,放眼长远、科学研判,依托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决策制度和科学的教育实践提高决策效率。

首先,要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培育勤俭风尚。新时代,党和国家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立足实际,科学研判,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一方面,坚持辩证思维,科学把握社会发展与勤俭节约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看待短期效应与长远规划的关系,为社会更好的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和政策支持;辩证看待“危”“机”并存,提升忧患意识与创新意识。要以资源利用效率不佳、社会浪费现象严重的恶劣后果为教训和警示,做到居安思危强化超前思维,通过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来保障社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整体协调,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深刻把握生产生活各个环节的关联制约关系,整体破解导致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工作中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避免部门利益冲突导致的浪费。领导干部要深入实践,在精准把握各行业、各要素间联系的基础上综合研判,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化结构组合,制定出有利于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科学决策,切实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其次,要在科学的决策制度中提高勤俭效能。科学的决策制度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从决策制度的层面提高勤俭效能,前提是推进相关决策机制建设,关键是强化相关决策制度执行。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党和国家的决策机制建设,完善与建树勤俭风尚相关的决策信息—反馈机制,既保证各级党组织能够及时获得决策信息,又保证各类新情况、新问题能及时反馈到决策中心,从而确保决策及时优化与有效实施;与此同时,要着力构建和完善新时代党和国家决策咨询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政策研究机构、党政职能部门调研机构和民间咨询机构参与其中,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分工,确保决策制定的科学化、高效化。另一方面,要强化决策制度的执行。要通过有效的监督措施确保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按制度决策,照章程办事,减少和制止随意决策、专断决策及其所导致的消耗和浪费现象。为此,要充分调动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使决策在全方位的监督下“阳光”运行、高效执行。通过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切实强化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的主体责任,使其不但有权利做出决策,而且有责任承担决策后果;使决策过程严谨慎重,决策后果赏罚分明,嘉奖善策,追责过失,从而在提高决策效能的同时营造科学严谨创优争先的优良行业作风。

最后,要在科学的教育实践中锻造勤俭品质。优良的品质既是教育的结果,更是实践磨砺的结果。培养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勤俭品质,需要从教育和实践的角度采用有效对策,通过科学、合理、深入、扎实的教育实践塑造和优化党员干部的勤俭品质,带动和引领社会成员勤俭品质普遍提升。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干部的勤俭品质与党性、政德特别是理想信念密切相关,因此勤俭品质教育要与党性政德、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融注于党性、政德、理想信念教育之中,不断把好党员的思想关,补好党员的精神之“钙”,使其在勤俭品质的提升中自觉树立起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二是要在实践中锻炼党员的勤俭品质。实践出真知,实践见品格,科学的实践措施、合理的实践方式、适宜的实践环境,是塑造党员干部勤俭品质的重要途径,可通过设置和完善“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让每个党员都能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践行党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亦可号召党员到基层经受艰苦复杂环境的锻炼与考验,在实践中保持勤俭节约、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

2.优化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益

完善的生产模式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前提。为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这一生产目标,需要不断优化生产模式,在生产政策执行、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过程管理三个层面协同发力,从源头上解决制约生产发展的问题。

首先,在生产政策执行层面,应建立政府引导、管理和评价的作用机制。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促使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厉行勤俭的相关政策,切实发挥好方向引导、科技管理和科学评价作用。其一,发挥方向引导作用。着力提升政府部门对科技体制创新的重视程度,统筹发挥其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引导全社会通过科技创新进行勤俭创业、勤俭生产。其二,发挥科技管理作用。加强政府科技管理改革创新,不断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关注,加大对环保、健康等社会公益领域的科技投入,突出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科研工作,着力整合、开发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其三,发挥科学评价作用。推进政府部门不断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针对基础性、前沿性和关键性领域的创新项目,加强分类指导和考核,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对于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在生产技术革新层面,应加大科技创新,构建绿色智能生产新模式。优化生产模式,实现资源节约与生产效益共同提升,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构建绿色智能生产模式。一方面,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坚持立足中国,找准着力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集中攻关,着力优化科研立项、研发、结项、应用等各个环节。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创新型人才,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坚持面向世界,拓宽国际视野,坚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支持技术、产品、标准走出去,与发达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构建绿色智能生产新模式。绿色智能生产模式,从产品研发、制造、包装、使用到报废的每个环节都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致力于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发展。如推进绿色智能产品研发,加强在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技术上的研发力度,加快创新技术向生产成果的转移;推进绿色智能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实现园区能源梯级使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产生及排放;此外还涉及打造绿色智能供应链,构建绿色智能物流体系,形成绿色智能回收体系等。

最后,在生产过程管理层面,应注重优化企业管理模式,突出人文关怀。一方面,应培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内部共生共享的协同关系。将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开发、利用和发展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促使其以勤俭品质投入工作。如通过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充分的职业成长空间等,切实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促进员工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激发员工勤俭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应不断丰富企业文化中的勤俭内涵,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员工作为企业最具能动性的资源,相对于企业的物质资产来说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意义。在致力提升生产效益的同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培育企业勤俭文化。通过制作宣传册、录制视频影像、开展素质拓展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培养其责任感和组织归属感,使其在积极投入工作的同时自觉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浪费行为。

3.传承中华勤俭美德,开创简约美好生活

新时代弘扬勤俭节约精神,需要引导人们深刻体味中华勤俭美德中所蕴含的“适”之美、“俭”之美和“勤”之美,使其在不断提升自身审美修养的过程中,自觉传承中华勤俭美德,积极开创简约美好生活。

首先,以“适”为美,提升审美素养。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生活资料的富足,还在于精神层面审美素养的提升。这意味着人们要在选择“适合”,把握“适度”,追寻内心“安适”中逐渐提升自身需要的层次、纠正不当需要、追求高尚需要。因此,一方面,要引导人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庄子曾言,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7](P180-181)。这启示人们要学会避开盲从选择的陷阱,在厘清现实境况、理性认识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纠正不合理需要,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获得自己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要提倡适度节制,追求高尚需要。把握好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妥善解决个体内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提升人们的需求层次继而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因而,要使人们掌握好满足自身需要的尺度,善做减法,在乐观的心境中克制对物质的过度依赖,在知行合一中体味生活之美,回归至内在的安适平和。同时,又要做好加法,更多关注自身精神层面的富足,提升对于高尚品德、情操的追求,不断增强审美判断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其次,以“俭”为美,追求简约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俭素为美。新时代,传承“俭”德之美,开创简约生活,一方面要唤起人们的节约意识,减少生活中的浪费。可借助新媒体、报刊、书籍、展览等传播媒介,在网络、学校、社区、家庭中做好知识及信息普及工作,也可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提高浪费成本,着力强化人们的节约意识,使人们逐渐养成自觉节约的良好习惯,继而营造出以“俭”为美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鼓励人们以“俭”养德,追求简约高效。引导人们学会认识自我、观照自我,使其以宁缺毋滥的人生态度,追求内心的素朴与宁静,使心灵无困于物,最终达至身与心的和谐;使其以健康、高效的生活方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提升生活的质量和效率;使其以真挚朴实的情感与人交往,不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人格更加正直高尚、生活更加简约美好,社会更加温暖有情。

最后,以“勤”为美,发扬务实进取精神。自古以来,“勤奋”与“进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紧密依存、不可分割。新时代,以“勤”为美,发扬务实进取精神,要使人们在所思、所学、所行中发掘和吸收宝贵资源,在激昂奋斗人生中创造生命价值。具体来讲,其一,要使人们在勤“思”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使人们端正人生态度、激扬奋斗精神,培育坚韧品格;其二,要使人们在勤“学”中认同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厚植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是指引人们前行的力量之源,因此,要使人们在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和发展逻辑中厚植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激发个人潜力,为践行中华勤俭美德扎下深厚根基;其三,要使人们在勤“行”中善用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提升实践本领。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号召人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挑战、新问题和新困难面前主动将奋斗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脚踏实地为创造美好生活不懈奋斗,争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新时代,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是,历史与现实仍赋予勤俭节约精神以重要价值。新时代,培育勤俭节约精神,是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应然之举;是提升人们精神境界和生活品质,开创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有效抵御风险、应对危机,实现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多向发力、多维并举,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必然能够进一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弘扬决策绿色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绿色低碳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再造绿色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