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变学习方式到赋能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行与思
2022-03-13浙江杭州江南实验学校310000林丹玲
浙江杭州江南实验学校(310000)林丹玲
素养蕴含着学习和学会学习的内涵。素养的获得不是靠外界“填鸭式”、机械化地学习和训练,而是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并学会迁移且创造性运用而获得的。核心素养和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有所不同,它指引、带领着各学科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为人的终身发展量身定做,将教学活动升华为育人行动,折射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和与国家、社会一致的核心价值观。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来理解更深刻的核心概念和技能。它的关键在于设计,往往以和生活有关的问题或事物作为起点,用探究的方式来实践。它贴近真实生活,让学生带着浓浓的童真趣味和丰富多彩的想象,将元认知、各层次的思维、创造性的行为、带有情感的文字和表达抒发等融合在一起。在真实项目驱动的过程中,使学生俨然像大作家、数学家、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等一样进行综合性的深度学习和创作,学生的素养伴随着项目化学习的进行时刻得以发展和提升,思维逐渐由低阶进入高阶。在项目化学习中,我们可以追寻到学习素养的含金量。核心知识的串联和构建,真实情境下驱动性问题的创设,富含个性化高阶思维含量成果的产出,最终将素养转化为可持续的学习实践。本文将从以项目为驱动改变小学科学学习方式的视角,思考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赋能。
一、在科学项目化学习整合中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现行的教科版新科学教材中,在大单元概念统领下,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工程设计课作为单元总结课。教学时,我们应该挖掘这一课的内涵,整合项目化学习,融合学科内的知识点、学科间的特点,沟通学科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浸润式、体验化学习中提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反思性、成长性的全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世界的热情和能力,让他们看到的不是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独立的知识点,而是自然的奥秘和神奇,体悟到知识用于生活的巨大力量,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绚丽和社会生活的美好。
在短暂的课时学习中,科学教师可以引领孩子进行项目化学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以比赛的方式展开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无限潜力。同时,以赛促学,在比赛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目标,精心设计比赛内容,每一项竞赛不仅要看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比如设计《桥》一课,我们采用两课时,设计如下的课堂流程:明确任务【比赛规则:①材料为老师提供的报纸。(可以使用剪刀、尺子、双面胶等工具)②桥长50厘米,宽20厘米。③将评出最美之桥奖、最省材料之桥奖和最佳之桥奖。】→交流怎样加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点→交流选择什么形状的桥→画设计简图→制作汇报交流→比赛评奖。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如下表的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从真实生活中的桥出发,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发现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观察与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过程 项目学习表现 素养内涵
续表
以上就是在科学课堂中的项目化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组成了多个学习共同体,并根据项目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清楚了项目化学习的具体要求及成果的展示方式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种认知方法对项目困惑、项目计划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讨论与合作分工,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计划,并进行多次项目交流,思维碰撞,阐述自己观点,为其他组做示范,互相启发、互学互用。每一位成员带着项目任务进入角色,有着强烈的目标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彼此的合作互助中反复质疑、求证、坚持、达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进度与任务,在比赛评奖过程中对项目进行评价,整个课堂以项目撬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经历了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对真实而又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和思维迁移。
二、在科学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中发现核心素养的生长点
在科学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先明确和发现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核心素养的生长点。所谓生长点,指使学生即将拥有的素养能够得到支撑,它可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得以发展。
例如,在学了《形状改变抗弯曲能力》这一节课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新型瓦楞纸的实验研究。学生经历了以下过程:制订计划→设计(附设计图)→模型的制作→探究过程→改进模型,再探究(纸板厂实地考察研究)→后续应用展望。
瓦楞纸的设计图三层平板形,两层波浪形①五层波浪形,且波浪重五层波浪形,且波浪交叠②错③三层平板形,两层波浪形,交叉成十字两层平板形,三层波浪形重叠⑤两层平板形,三层波浪形交images/BZ_88_1420_481_1540_532.pngimages/BZ_88_1560_481_1672_532.pngimages/BZ_88_1712_473_1829_530.png形④images/BZ_88_1997_473_2107_523.png错⑥images/BZ_88_1854_563_1968_625.pngimages/BZ_88_2139_529_2278_581.png
上述这节课的活动,融入了认知、行为和社会等多个维度的素养与应用技能。在开展此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不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是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养成动手做项目的能力。教师带领学生走入实际工厂进行考察和比较,从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解决问题。这样的项目化学习捕捉了学生素养的生长点,使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学科的某些概念和技能,更指向学生的内在自驱力、探究深度、思维能力和“三观”的形成与进阶,最终使学生获得在不同学习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在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化学习中赋能核心素养
多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可以跳出单科课堂长时间的小组合作研究,利用并整合多门学科,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屏障,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从单一学科核心素养转变为综合的科学素养,通过对真实素材社会价值的挖掘,让学生具备担当和责任,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电学教学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以“重寻旧故里 重温长征情”为主题,点亮长征路。活动前期我们做了以下的工作:科学老师带领学生熟悉小灯泡的简单连接,并进行电路基础二极管的认识和电路拓展(如下表)。
材料:白色卡纸1张,红绿黄发光二极管(3V)各1个,纽扣电池(3V)1个,回形针1枚,图钉1个,金属子母扣1对,导电胶带1卷。操作内容及要求:1.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马路上的指示灯(红绿黄灯)。2.每个二极发光管都有两个接线端(俗称“引脚”),只有正极端接纽扣电池正极,负极端接纽扣电池负极才容易导电。通过接通电路,你发现引脚短的一端是 (填“正极”或“负极”)。3.用纽扣电池点亮“二极发光管”和点亮“小灯泡”的最大不同之处是。4.设计并制作马路口指示灯(红绿黄灯),要求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之前,先亮起黄灯。(提示:先在纸板上画电路图,再按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制作)
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党史,深刻了解长征路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美术教师则组织学生将长征路上发生的故事场景以图片的形式绘制在比萨盒上。科学教师再在前期二极管活动的铺垫下,引导学生在盒子内部设计出了长征电路,通过二极管开关控制电灯的亮灭。
现将发光砖的制作项目学习过程如下分析。
初看这是一个德育活动,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多学科融合活动,将科学元素、美术元素与历史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当电路上小灯亮起的那一刻,学生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所焕发的燎原力量,感受到了长征所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用顽强意志征服人类极限的奇迹。在校园里铺设长征路线,每个小组把项目成品按照长征路线定点,小小讲解员给每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同学详细介绍每一个定点发生的长征故事。学生一次次被长征事迹所感动,一次次被长征精神所感染!学生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一次次实现了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了素养的提升。
这样的多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把科学学科中的发光砖制作项目再延伸到一个爱国主题的“重走长征路”,借助各学科独特的育人特色、学科本身所具的内涵,搭上精彩纷呈的学科教学列车,项目成果驶向了核心素养的目的地。在长征故事里,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长征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值得铭记,当二极管电路上的七彩小灯亮起的那一刻,学生感受到科技的神奇和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所焕发的燎原力量。当学生合作摆好长征图片、亲自点亮长征发光砖,当学生整齐队列重走这条红色线路、认认真真重温这段光辉历史的时候,我们坚信收获的不仅仅是各种能力和素养,更是发奋图强的力量和浓浓的赤子之情。
多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实践技能,更将伟大的长征精神融入德育的体系中。同时,各学科支持下的项目化学习也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多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还体现了以“大融合”促进“大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单纯地获得知识或培养技能,而是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各种做事的能力。这样的学习在我们的教学中多发生,可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赋能。
项目化学习强调真实情境、真实问题、跨越学科、团队合作、成果导向及评价跟进,以深度学习和持续建构各学科大概念为目标,以做项目为主要载体,以解决项目为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素养的重要路径。多元融合的项目化学习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和生活焕发生机,学生学得鲜活、灵动、自由。在项目化学习中应追寻核心素养的含金量,只有最大化追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含金量,才能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才能让学生具备会整合、会迁移、会实践和会应用的素养。具备这些核心素养的学生终身自带学科壁垒的“溶化剂”,并能如鱼得水般地遨游于广阔的空间中。
教师应多改变学习方式,师生一起投入项目化学习的热情和智慧,且思且行、且行且思,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激活学习的本质意义,留住学习过程的美好,让核心素养生长,让综合素养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