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语言扶贫研究
——基于宜宾市高县丛木村的语言调查

2022-03-13李尔康温自强陈迅雷杨思琪吴梦怡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码五保户普通话

李尔康,焦 蓉,温自强,陈迅雷,杨思琪,吴梦怡

(1.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3.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0 引言

语言是人类的重要工具,是各种社会行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公民个人语言能力可以作为社会发展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语言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2018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目标定位。在此前后时期,学界陆续产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就语言与贫困的关系、脱贫的语言要素性质等方向开展了广泛的探究。2021年2月至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发布。作为重要的发展要素,如何做好语言扶贫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的有效衔接,建立语言扶贫的长效机制,确保语言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可持续性,都成为了相关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落脚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开展语言调查,在基于走访调查数据分析提出语言扶贫事业发展建议的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实证数据。

1 调查基本情况

1.1 调查背景

丛木村脱贫摘帽前为省级贫困村。截止2020年12月,丛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656户,合计2 580人,其中劳动力1 622人。2019年丛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 362元。与之对应地,2019年高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045元(高县统计局,2019)。2014年,丛木村贫困发生率为22%。其中2014年脱贫4户19人,2015年脱贫13户45人,2016年脱贫106户372人,2017年脱贫3户7人,2018年脱贫1户3人,2019年脱贫2户7人。丛木村于2016年实现脱贫,退出贫困村序列。截止2020年8月31日,丛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12户,合计365人。截止2020年12月,丛木村有低保户20户42人,散居五保户9户9人,残疾人92人。2015年到2020年间,累计投入丛木村的扶贫资金约为2 164.4万元。2020年到户项目涉及农户11户,累计项目资金74 900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自脱贫攻坚时期以来,丛木村的经济情况稳步提升,成功脱贫摘帽。但相较于同区域其它地区,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属于典型的相对贫困的欠发达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工作重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1.2 调查方法和基本数据

本次语言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要调查方法,辅以实地访谈、观察。调查对象选取了丛木村贫困程度相对最深的所有9户散居五保户,以及9名于当地童伴之家随机抽取的留守儿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其中散居五保户及其同居者11份,留守儿童9份。散居五保户及其同居者中,男性9人,女性2人,其中46~60岁3人,60岁及以上8人;留守儿童中,男性5人,女性4人,其中13岁以下9人。对调查对象的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对有关语言话题的看法。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各类调查对象自身的语言情况,二是各类调查对象与开展乡村振兴建设有关的语言情况。本次调查工作在参考李现乐、刘逸凡、张沥文(2020)和徐林、黄雨(2021)语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结果整理。

2.1 调查对象自身语言情况

下文从现状和成因两个角度探究了调查对象的自身语言情况:从现状的角度,调查了村民当下实际语言使用状况;从成因的角度,调查了村民过往的语言学习情况。

2.1.1 使用状况

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当地村民的实际语言使用状况,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散居五保户的语码选择非常依赖于当地方言,在各个不同场景下,基本以全用方言或方言为主作为语言习惯,以普通话为主的语码选择仅在政府或单位办事场景中少量地出现,不存在全用普通话的场景。与之相对的,留守儿童的语码选择倾向则介于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受场景因素影响比较明显,没有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在日常社交中仍以方言为主,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方言为主或普通话为主的选择率相近,而在学习场景下则表现出了很强的以普通话作为语码的选择特征。

表1 村民语言使用状况(%)

2.1.2 学习情况

通过问卷、实地访谈和观察调查了村民的语言学习情况。为了解此项状况,分别调查了村民所掌握的语言技能水平和村民的普通话学习途径,表2、表3分别展示了结果。

表2 村民语言技能水平评价(%)

表3 村民普通话学习经历(多选)(%)

不难看出,散居五保户与留守儿童在普通话技能水平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散居五保户对普通话的掌握水平以不熟练为主,有少数不能,评价为一般或熟练的比较少。留守儿童不存在不能或不熟练的情况,多数能熟练掌握普通话技能。在方言技能水平上,不出意外地,散居五保户和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是高度相同的,都能熟练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对外语技能的统计数据在以上两个群体中也表现出了高度的同一性,调查结果都为不能。

结果显示,散居五保户在调查中对自身普通话学习经历表现出了较为保守的认同倾向。只有很少的散居五保户接受过学校教育;认为自己在日常活动中学习过普通话的也很少;认为自己曾通过观看电视节目等渠道自学过(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普通话的相较前两种多,但也只有36.4%;有少数散居五保户认为自己从未学习过普通话。总地来看,散居五保户在学习经历的调研中,对自身学习经历的认同比较保守和谨慎。而留守儿童在此方面则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100%的留守儿童接受过学校普通话教育,认为自己通过日常活动和自学学习过普通话的比例也很高,没有留守儿童认为自己从未学习过普通话。

2.2 调查对象与开展乡村振兴建设有关语言情况

为系统地探究当地村民与开展乡村振兴建设有关的语言情况,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开展,分别面向村民的语言需求,对待语言的态度和语言期望进行探究。

2.2.1 语言需求

语言需求主要考察当地村民对学习各种不同语码的意愿。主要通过问卷形式完成了此项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村民语言需求(多选)(%)

与表3中散居五保户普遍表现出对自身普通话学习经历的低认同度不同,散居五保户对学习普通话的意愿比较强烈。学习外语的需求度则很低。留守儿童学习普通话的需求是100%,认为自己需要学习外语的比率则相对低,只有普通话的一半。散居五保户与留守儿童在统计结果中都没有选择不愿学习的。

2.2.2 语言态度

在语言态度中,程度用自然数1~5表示,数字越大表示程度越深。表5展示了本项统计结果。

分析表5数据可知,在村民语言态度中,对方言的亲切感要显著高于普通话。相较而言,留守儿童群体对普通话的亲切度评价较之散居五保户要高。在就业帮助、多用性、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等指标中,散居五保户对普通话的态度评价都显著高于方言,呈现出非常正向的评价态度。留守儿童对以上评价项作出的评价与散居五保户基本趋同,但对普通话各项评价的数学期望均明显低于散居五保户,呈现出相对较为中立的态度。尤其是在社会地位一项,首次出现了方言期望值高于普通话的现象,意味着中立态度比较强烈。

表5 村民语言态度

2.2.3 语言期望

语言期望的问卷考察了当地村民对不同语码的期望值,通过调查村民对使下代学习该种语码的意愿程度来量化。程度仍然用自然数1~5表示,数字越大代表程度越深,表6展示了统计结果。

表6 村民语言期望

分析数据可知,村民对的普通话、外语、方言三种语码的语言期望依次降低。普通话一栏的数学期望接近于最高程度5,同时方差也为表中最低,表现出了非常稳定的强烈语言期望。外语的数学期望相较较低,但仍体现出了较高的学习期望。较高的方差值意味着数据波动强,表示村民对外语的语言期望个体差异性比较大。对方言则以中立态度为主,重视程度最低。

3 结语

通过本文第三部分所展示的调查数据和结果分析,本次调研能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语言扶贫工作给出以下总结和启示。

一是散居五保户与留守儿童两个群体在语言使用状况上分化差异大,老龄、无劳动力群体可以作为未来持续化推普扶贫的工作重点。结合语言技能水平评价结果来看,可以认为散居五保户在语码选择权上的缺失导致了普通话在其社会活动中的低使用度。因此,在承认对当地儿童群体的推普工作比较成功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当地老龄、无劳动力群体中的普及度仍然是相当低的,可以作为未来持续化推普扶贫的工作重点。

二是留守儿童群体普通话技能水平好,外语能力缺失,未来语言扶贫工作可以重视对其外语能力的培养。留守儿童群体在语言调查中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对普通话的掌握和使用已经比较优秀,能做到自由使用方言与普通话,而对外语虽然有比较积极的语言需求和语言态度,但实际了解掌握程度还极低。因此,在未来的乡村语言扶贫工作中,可以重视对此类群体外语技能的教学培训,助力其综合语言素质进一步发展。

三是方言仍会长期地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一定的良效促进作用,但学习与使用的期望水平已显著偏低,后续语言扶贫工作也需重视当地方言的存续。调研数据中村民对家乡方言普遍给出了较高的“亲切度”评价,同时绝大多数老龄、无劳动力群体的社会活动还相当依赖方言。这表明在工作中必须因地制宜,适当地使用当地方言。值得一提的是,散居五保户群体中对下一代继续学习和使用当地方言的期望水平显著偏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对当地方言的低认可度。方言同样是语言生态中的重要存在,对方言的消极态度不利于延续良好的语言生态。因此在后续语言扶贫工作中,也要重视当地方言的存续,助力构建良好语言生态。

总地来说,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转型衔接的历史节点上,语言扶贫工作在做好经验总结和成果交流的同时,还要不断探索其新内涵,赋予其新使命。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期建立起长效化的语言扶贫机制,确保语言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助力欠发达地区“脱真贫、真脱贫”,还需要有关学界与政府各级部门的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语码五保户普通话
农村五保户供养方式对心理的影响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浅析农村“五保户”供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浅析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的本质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从语码交换角度看中国文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