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藤峡 涅槃换新颜
2022-03-12罗勇强晏洋
罗勇强 晏洋
大藤峡是广西最长最大的峡谷,传说,古时有大藤如斗,横跨江面,昼沉夜浮,供人渡江,因而得名大藤峡。大藤峡山雄、峰秀、水急、滩险、景美,有“广西三峡”美誉。南宋诗人曾几在《大藤峡》诗中写道:“一洗干戈眼,舟穿乱石间。不因深避地,何得饱看山。江溃重围急,天横一线悭。人言三峡险,此路足追攀。”
走过岁月的长廊,一些人、一些事始终回响在历史的天空中,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也始终为世人所铭记和津津乐道。
厚重大藤峡
大藤峡纵贯广西的桂平和武宣,全长41千米。勒马滩位于大藤峡上游入口,2017年,一处古代城堡遗址在这里发掘,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片。从出土的文物看,这座城堡在这里曾矗立了近300年。城堡里有很多整齐的房屋,也有一些大型的建筑,考古学家初步判断,这是一座古代县城。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建造县城呢?故事要从一份水系图讲起。
这是中国第三大河珠江的水系图。其中,西江水系呈放射状,也是岭南地区重要内河航运通道。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遣10万军队,分5路进军岭南。有三路大军依托水路沿西江流域而下,其中,第五路的行军线路就途经大藤峡。随后,汉王朝在大藤峡上游入口设立要塞,派驻军队,管理航运,这就是武宣县的由来。
今天,在武宣县西门码头,依然保存有古老的青石板路,江面上,船只往来,热闹非凡。这也是大藤峡上游、武宣县境内最大的一座古代码头,已经繁忙了上千年。很多武宣人祖祖辈辈以航运为生,饱经磨难,也饱含深情,至今未曾停下前进的脚步。
由于大藤峡自古水深流急,匪患众多,山下行船多有遭难。于是,人们在大藤峡上下游建了两座庙,一座是下游弩滩的甘王庙,一座是上游勒马滩的大藤庙。旧时,下大藤峡的客商都会到这两座庙烧香,祈求平安。
弩滩是黔江最险恶的滩,弩滩村就在弩滩边。弩滩水流急、波浪大、礁石多、漩涡多。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是对弩滩的形象描绘:“疗掉一孤舟,必剥水上浮。吁乌人声涌,移牙上滩头。”
关于甘王,有这样一个传说: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弩滩多险滩,沉船之事经常发生,土匪也很猖狂,不但过往黔江的商船提心吊胆,弩滩村村民也不得安宁。从小好打抱不平的甘王,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武功,带领治安队员保护村民,还常到黔江弩滩岸边保护过往船家。在一次保护官盐的战斗中,甘王舍生忘死,令土匪闻风丧胆。为此,朝廷决定嘉奖甘王,但他面对高官厚禄不为所动,依然在弩滩村做一个普通村民,继续保护乡亲和过往船队。
甘王死后,村民常常怀念他,后来有人在黔江边发现了一块石头,酷似甘王,村民认为这是河神为了保护他们而送来的,就把它立在弩滩上进行朝拜。因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甘王石下落不明,于是村民们修建甘王庙纪念他。
明成化年间,甘王庙始建于鹿岭巅,清康熙年间则移建于弩滩上。清同治八年(1869年)八月,甘王庙毁于大火,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四月重修。比较完善的建筑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再次重修。甘王庙分上里甘王庙和下里甘王庙。上里甘王庙面朝碧滩,下里甘王庙面朝弩滩。上、下里甘王庙分上、中、下三进,中进两旁有耳房、阁楼,供香工居住。现两庙均仅残存上殿,皆为砖木结构,我们还可看到当年的风采。
今天,弩滩上的甘王庙已搬走,但传说在这里扎下根。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当地都会举行甘王庙会,成为民间传统节日,至今香火不断。除当地人外,周边县(市)以及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一些水上船家,还有经过红水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商人,也纷纷加入了朝拜者的行列。
悲怆大藤峡
大藤峡瑶民起义,“啸聚万余之众”,规模宏大。
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明崇祯末年(1644年),在长达270多年的时间里,大藤峡当地武装起义数十次,被杀者10万多人。明王朝先后派遣韩雍、王守仁、蔡经、陈金等数十名御史、总督、总兵,领兵60万,镇压、剿杀农民起义军。明朝自誉的“敕赐永通峡”,也向后人诉说着那段不幸历史。
在漫长的大藤峡瑶民起义活动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明正统七年(1442年)到明成化元年(1465年),这是大藤峡瑶民起义的首义阶段,瑶族领袖蓝受贰、侯大苟领导瑶民起义。传说,起义军领袖侯大苟,在江里布置神鸡、神狗、神鼓,明军来攻时狗吠声、鸡叫声四起,起义军听到警报及时设伏。明军四面楚歌,屡次败阵。
1465年,右佥都御史韩雍率大军16万余人镇压农民起义军,侯大苟等数千人被杀。韩雍命人砍断大藤,将“大藤峡”改为“断藤峡”。
第二阶段是从明成化二年(1466年)到明嘉靖六年(1527年),由侯大苟余部侯郑昂领导义军继续坚持斗争,明王朝则一面镇压义军,并在大藤峡及其周围地区强化统治机构,一面以物质引诱来收买民心,起义逐渐转向低潮。在此期间,在明正德三年(1508年),左都御史陈金率军镇压再度爆发的农民起义军。陈金采取“约法三章”策略,使船只正常往来,局势趋于稳定。陈金向明皇帝请赐“永通峡”,壁刻“敕赐永通峡”。
多年后,官方失约,“永通峡”再次不通,留下一首讽刺民谣:“永通不通,来葬江中。谁其作者?噫,陈公!”如今,“敕赐永通峡”已成重要文物,承载着那段厚重历史,和黔江一起流淌着让人咀嚼的故事。
第三阶段是从明嘉靖七年(1528年)至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藤峡瑶民起义达到最高潮,也是最后失败的阶段。嘉靖年间的明王朝,政治日趋腐败,宦官弄权,皇室、官僚和豪强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此时,大藤峡瑶民在胡缘二、黄公豹的率领下起义,活跃在黔江沿岸。他们西联八寨,东联府江的壮族、汉族人民,互为犄角,相互声援,狠狠地打击了明王朝在广西的统治。迫于无奈,1528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派出王守仁(王阳明)赶来广西镇压。
王守仁被封为左都御史新建伯,总制两广、江西、湖广4省军务,兼理两广巡抚。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他指挥6000多官军,分两路向大藤峡包抄疾进,夜袭义军,牛肠、大寺、油榨、花相被占领,随后又包围了八寨。义军据险英勇反击,战斗异常激烈。王守仁也不得不承认:“我兵自下仰攻,战势不便,贼从巅崖发石滚木,多为所伤。”经过两个多月激战,义军虽然失败了,但也沉重打击了明政府在当地的统治。王守仁在疲惫与焦灼中病倒了,被部下抬回南宁。病重的王守仁未等皇帝批准就急匆匆乘船回乡,结果于当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病逝在青龙铺(今江西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与此同时,受挫的义军经过短期休整后又频频出击,重创官军。
就是这样一支人数少、装备原始、力量单薄的义军,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大藤峡瑶民起义浪潮,长期牵动着明王朝统治者的神经,逼迫明王朝数易将帅,牵制、打击了数省的几十万官军,最终迫使明王朝做出种种让步,有效减轻了当地人民负担,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瑶、壮、汉各族人民相互支援、共同战斗的光辉篇章。
在中国历史上,大藤峡瑶民起义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少数民族起义,更是值得瑶族人民引为自豪的壮举!
求索大藤峡
历史的脚步一刻未曾停歇,时代也从未忘记大藤峡和在此世代生活的各族人民。
为实现大藤峡流域岁岁安澜、福泽绵久,人们前赴后继、孜孜以求。早在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同治年间,桂平人就有了大藤峡工程之梦。当时,桂平城有个叫周溯贤的读书人,考中进士后在安徽、江西等地做官。他在江西省任按察使期间,曾三次倡议在赣江拦河筑坝,疏浚河道,以利农桑,且成效卓著。清同治三年(1864年),他因丧母回桂平守制,居家两年。其间,他仔细考察了桂平城郊黔、郁两江沿岸地势,然后结合自己在江西从政期间兴修水利的经验,写成《弩滩马流滩开渠议》一文,建议浔州府、桂平县当局“在黔江之弩滩(即今天大藤峡出口处,大藤峡工程坝址处)、郁江之马流滩(即今天的桂平航运枢纽工程)各开筑石渠一道,引大河之水分流于小河,而于小河之下筑石闸储水,以旁通各乡。”
周溯贤认为,此工程如能实施,必将“春夏水涨,闸门不闭,任水宣泄;天旱时齐上闸板,使水盈满,旁引而支分之,则无处不利,无田不滋。如此,二里(指姜里、军陵里,即今南木、寻旺两乡镇)之田皆可变瘠为利,其利可胜言哉!”
这是一个多么大胆而又科学的设想啊!如果当时周溯贤的这一倡议能够实现,那将成为可与四川都江堰相媲美的、伟大的水利工程。可惜,当时各方面条件有限,这一建议没被采纳。
半个世纪后,革命先驱孙中山又与大藤峡结下不解之缘。1921年,北洋军阀混战,孙中山在改造中国道路上遇到来自各方强大势力的反对。他决定北伐,并从广州逆流而上,亲自去南宁动员陈炯明出兵北伐,途中驻足桂平,大藤峡见证了这段珍贵历史。
孙中山说:“当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的时候,考虑过借大藤峡的天险求退路,明朝时汤静恭就是借大藤峡的险要来控制柳江口几十年,导致浔州至黔江水路几十年都不能通行。”
随从说:“前年,总统在《建国方略》的‘实业计划’中提到改良西江航道,在柳江口建一商埠,那江口便是此处。桂平大藤峡水流湍急,山势险峻,行船非常艰难。”
孙中山说:“这是个蓄水的好地方,因此,今后在大藤峡拦水筑堰,提高水位,既可使十英尺的船只航行,又可以借以发电,一举两得啊。”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可以在珠江、西江流域建设大型水利枢纽,防范洪水、改良航道、水力发电,他还亲自到大藤峡实地考察。然而,这个大胆又科学的设想终究没有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大藤峡建设水利枢纽工程的伟大设想开始逐步付诸实践。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耀眼时刻,标注历史的进程。2020年3月10日9时19分,大藤峡工程左岸泄水闸弧形闸门缓缓落下,左岸主体工程成功实现下闸蓄水。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告别了漫长的刀耕火种时代与封建残酷压迫,在历经150余年的设想、论证和建设后,大藤峡终于涅槃换新颜,历代先贤和人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大藤峡工程是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为一体的综合体,对控制西江洪水,解决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防洪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值此盛世,当梦想照进现实,人民幸甚,民族幸甚!
猜你喜欢
——太和新农村系列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