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03-12宋志伟
宋志伟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8)
引言
教育部等八部门在2020年4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任务,这顺应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也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律。
“三全育人”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它即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系统化、全面化、立体化的育人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通过整合学校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有效的合力,发挥育人机制,构建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体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1 高校“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
1.1 组织领导机制
组织领导机制是“三全育人”落实与实施的根本保障。其目的就是高校党组织要牢牢地把握对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从组织上和领导上积极推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所以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力,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组织展开和实施常态化、持续化的“三全育人”工作,从整体上谋划、统筹、领导、组织和实施“三全育人”的工作方案。同时要协调院系之间的配合与联动,打破院系之间的相互壁垒,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和工作机制。
1.2 合力机制
合力机制是指整合全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系统化、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形成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全校要凸出彰显各项工作、每个领域、各个部门的育人功能,建立全校的共享价值和责任清单。共享价值的建立,就是让全校教职树立“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在思想上和价值观上达成共识,成为育人思想的基础。建立责任清单,根据高校各部门的工作属性、工作内容、服务对象,制定相对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育人责任清单制度。以价值共享为引领,以责任清单为任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实现“三全育人”工作合力机制。
1.3 融入机制
融入机制是指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的融入到大学生在样期间的生活、学习、工作与实践活动之中。首先是思想价值的融入,把国家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公德、人性的良好品德等这些社会共享的价值,转化为大学生主流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进而维护和推动社会价值的承传与再生产。其次是将“教书育人”的专门性的知识,通过一定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转化为大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而推动和强化知识的转化与再生产,形成大学生自主的知识体系。如何把国家的思想价值、知识价值有机衔接起来,这才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2 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实践路径探析
2.1 把“三全育人”工作理念作为统一意识
(1)树立立德树人理念
立德树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高校育人的根本目标。所以高校要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育人中心开展一切工作,把全校的思想意识集中统一到立德树人上来,让立德树人的理念成为每一个人的主流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育人的需要与行动。在思想上要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塑德”“育德”和“养德”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过程之中,形成良好的立德树人工作氛围。
(2)树立“三全育人”理念
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校要不断地拓展育人的广度,加厚育人的深度,在党党委的正确领引下,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树立“三全育人”的思想意识,把“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贯彻到办学思想、办学定位、政策制定、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等教育全过程之中,从体质上、制度上、管理上、保障上、执行上构建一整套“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从而让立德树人的理念和行动在“三全育人”工和作中得以落实。
(3)树立为师长友的理念
高校不仅要充分发挥领导、学生工作者、思政教师、辅导员、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还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让全校教职工树立人人皆为师长友的理念。尽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不是直接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他们在学生心中也具有老师的角色与身份,所以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极大的重要影响作用。所以高校要积极推动树立人人皆为师长友的理念,发挥全员育人的工作效率和作用。
2.2 做好“三全育人”的领导组织保障
(1)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三全育人”组织机构
高校党委要把“三全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抓好,从学校层面到各院系、各部门都要建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做好“三全育人”的顶层上设计,统筹规划、总揽全局,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统一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协调各方面的育人力量,强化监督、检查、评价的力度,明确分工责任,精准把握育人方向和方法,在各项工作中做好“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运行,在全校范围内稳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2)突出基层党组织在“三全育人”中的领导权
在高校党委做到“三全育人”的顶层设计基础上,更要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在“三全育人”中的领导力,这是“三全育人”的落实与实施的根本保障。在基层党组织在组织上和领导上,稳步加强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强化组织的领导权,组织、领导、实施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三全育人”工作,落实工作分工和主体责任制,使“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3)构建育人队伍体系,提高育人队伍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标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强、人格要正,这为高校“三全育人”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高校育人队伍建设中,要形成育人主力队伍、育人教师、育人辅助人员等层次化、立体化的育人队伍体系,并按照岗位要求,构建准入标准,把住政治可靠这一底线,强化政治标准和人格品性,确保政治品质强、素质高的人员作为思想政治育人队伍成员。
2.3 建立完善的“三全育人”制度体系
(1)以制度建设保障“三全育人”落地生根
制度建设是“三全育人”落实落细的有效保障。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紧紧围绕“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制定完善的“三全育人”工作的政策和体制体系,结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形成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系列的配套文件和综合实施改革治理方案,并融入到高校工作计划与发展规划之中,形成系列性的制度、常态化的机制、长效性的举措,在制度层面上确保“三全育人”工作能够坚定地落到实处。
(2)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三全育人”评价体系
高校在创新“三全育人”工作过程中,要密切对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三全育人”评价体系,将“三全育人”成效作为考核评价的核心指标,并作为“晋级考核、评先评优、教学评价、职称评审”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与内容。制定“三全育人”考核评价方案,完善评价机制,特别要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引导全校教职工全心的做好育人工作。
(3)建立“三全育人”的责任清单和落实制度
“三全育人”工作制度的建立,其目的就是将“三全育人”工作能够贯彻执行,落地生根子,做细做实,赋有效果。所以高校更要建立“三全育人”工作主体的责任清单和落实制度,将育人工作任务分解细化,明确部门责任,把责任与任务落实到人。加强“三全育人”落实制度的评估监督的执行力度,重视在育人工作运行中提出负面清单和问题清单,并定期加以解决和突破,从而实现育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让“三全育人”工作有质量有成效。
2.4 构建一体化的协同育人体系
(1)育人目标协同
将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价值目标有机的融合与融通,充分发挥“理想价值,品德在先,能力为本、责任担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目标统领地位与作用,做好“分阶段”、分年级开展的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分年级且目标协同一致的育人工作方向。
(2)育人内容协同
要以“明、信、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以“懂、透、化”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核心观为抓手,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品德修养、厚植爱国情怀、增长知识见识、提高专业能力、培养工匠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教育内定融为一体,构筑“大学科”一体化的育人“同心圆”。
(3)育人方式协同
通过不同的育人方式、不同的育人渠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科思政与课程思政、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等多个方面的加以协同,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同构一体化协同联动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实现育人方式的精准化和育人资源供给系统化。
3 结语
高校在“三全育人”工作过程中,要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突出加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建设,强化 “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联动与协同有效运行,创新育人体系和实践路径,才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