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专利创新激励的“三维”调查研究
——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12邱银婉李迟芳莫成美赵佰鸣潘树东周丹季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维申请专利专利

邱银婉,李迟芳,莫成美,赵佰鸣,潘树东,周丹季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

0 引言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届,2019 年第五届大赛共有8.3 万个项目,共计36万人参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大赛中去。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也出台了众多激励专利研发的政策和制度。但是,关于这些政策和制度对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激励效应到底如何,学生们对相关政策和制度的需求怎样,一直缺少一个有针对性的研究。

1 国内相关研究

1.1 关于专利激励的国内外研究

Polanyi(1958)首次提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并指出科技人员体内的隐性知识具有可独自发挥作用的能力。1986 年,美国《拜杜法案》的补充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中首次明确提出:联邦支持的科技专利项目,科技人员的技术权益不应少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15%。自此开启了关于创新人员激励的相关研究。VanDyne(1998)等学者从行为学和创造者内心情感认知的角度提出组织的保障与激励对专利创造的重要性。Liu(2012)进一步认为以金钱奖励和分配为条件,鼓励个体产生组织期望是激励专利行为的重要方法。ChengMM(2014)提出没有互惠、经济补偿的情况下,个体由于无法获益则不愿进行知识的流动、分享或创造。Brandes(2003)、郭英远(2015)、赵健宇(2015)等学者分析了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契约关系对激励专利创造的影响机制与技术。现有研究主要借鉴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麦格雷戈X-Y 理论、麦克利兰成就激励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等激励理论,学者们普遍认为:专利激励机制一般都是通过组织、心理和行为这三个重要中介变量来达到激励效果的。

1.2 关于大学生专利激励的相关研究

李力(2006)较早地提出理工科大学生具有专利创造的潜质,应较早地开展知识产权课程设计,提升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李伟、孙晓红(2008)认为通过课程、学分设计可以有效激励理工类大学生开展专利活动。陶爱祥(2011),杨晨、谢裕莲(2013)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水平、实训课程体系和创新大赛与大学生专利活动的关联性。张武军(2014),张录发、陆虹宇(2015),朱丹(2018)指出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专利创新抱有较大热情,但政府、学校的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尤其是成果归属和收益的相关引导是关键。关于大学生专利激励,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外部的角度探讨相关政策、制度的激励效应,很少有研究从创新人员内部感受的角度去研究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激励效应。

本文将以参加“互联网+”双创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创新人员内部感受与预期的角度评估不同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对高校大学生专利激励的“三维”感受,为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团体的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平台搭建等提供实践借鉴。

2 研究目标、对象、方案与方法

本文以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和相关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分析调查问卷的方式。在调查问题确定之后,在每个问题上讨论出3 个以上的可能符合的回答或者想法作为选项去选择或者进行排序。在填写完调查报告后,再对每个问题得出的情况进行小结并汇总。调查他们对典型激励政策或制度的激励效果和改进意见。调查报告每一个填写者只能够填写一次,以确保报告的有效性和防止刷票导致报告报废情况的发生。

本次问卷调查共调查245 人,其中文科177 人占72.24%,理科46 人占18.78%,工科18 人占7.35%,艺术4 人占1.63%。大一新生和大二大三学生占77.6%,应届毕业生以及往届毕业生占22.4%。超过一半的被采访人都有创新发明申请专利的想法,但是不知道操作的流程,了解关于“鼓励大学生专利研发以及申请的相关制度和宣传”的途径主要是:学校课堂、论坛宣讲;政府、媒体网站宣传;企业招聘或者企业其他宣传资料。较少比例的被采访人从来没有听过相关信息。

3 研究主要观点

3.1 关于组织激励的相关调查

3.1.1 大学生专利创新组织激励的意义是什么

组织激励是强化单位、组织、个人的运行效率或信息交互的一种管理方式。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专利激励机制的意义还是很大的,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学校、社会和国家,都有很大的正面影响。只有3.67%的学生认为是没有突出意义的。有55.5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专利激励机制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激发大学生进行创新的热情,促进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进步。有29.3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专利激励机制的意义在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产权保护意识,引导其开发创新思维和时间意识。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仅有精神的激励是没办法面对生活的压力的,所以学校的专利激励机制也必须有所改变、有所适应。发挥利益驱动的激励作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其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有力的激励手段是必要的。所以,学校的专利激励机制意义很大,无论对哪一方来说。

3.1.2 哪些组织能有效激励大学生的专利创新

据统计数据,有26.08%的学生认为学校是开展对在校大学生或走入职场后的大学生的专利激励制度设计的最重要的组织。其次是地方政府,占比18.42%。有18.08%的学生认为国有企业是开展对在校大学生或走入职场后的大学生的专利激励制度设计的最重要的组织。还有11.13%的学生认为民营企业是最重要的组织,有10%的学生认为行业协会是最重要的组织等。由此可见,学校、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这3 个组织,对在校大学生或走入职场后的大学生专利激励制度设计起重大作用,原因有:专利权并不单纯是一种法律规定的权利,而是增强拥有者技术实力、竞争能力,提升地位和话语权的重要筹码。从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角度看,有必要把大学生专利意识培养列为大学生科研能力考核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3.1.3 哪种组织激励方式对大学生专利创新的吸引力较大

据统计数据可得,在给出的11 种激励方式中,有17.41%的学生认为学校招生加分、加强校企合作、高校之间的合作,对专利持有人招生、考试等开展加分激励的组织激励方式对大学生专利创新的吸引力较大;有15.56%的学生认为采用现金激励方式吸引力较大。而有15.37%的学生则认为对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激励的激励方式的吸引力较大;由此可知,这3 种方式是被调查者认为最有运行效率的激励方式。原因有:大学生面临学历提升需要或毕业工作需要,学校招生加分,校企合作,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激励,现金激励方式都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大。

3.2 专利创新的行为激励分析

3.2.1 大学生专利研发、申请的相关制度或宣传不足

大学生在学校课堂、论坛宣传上听说过占比77.14%,在政府、媒体网站宣传上听说过占比54.69%,在企业招聘或企业其他宣传资料中看到过占比42.04%,不知道在其他途径有看到过的占比0.41%,从没听说过占比8.98%。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知道并且了解过鼓励的制度或宣传的,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听说过相关制度或宣传。在学校的课堂上、政府媒体和企业也有做相关的宣传工作,还有少部分的同学可能因为觉得跟自己无关或者没有相关专利的缘故而没有去关注和了解。

3.2.2 大学生对激励制度不太了解的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激励制度不太了解的原因有:大学生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占67.35%;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没有考虑大学生的现实状况占68.57%;相关单位普及和宣传不够占63.67%;激励的方式单一占44.9%;激励的力度不够占44.9%。进一步分析表明,长久以来的学习背景使大多数大学生没有专利申请的机会,“专利”这个词与自己关系不大。只有少数学生会着手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实践中创造价值。但能够成功申请专利的不足2%。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缺少知识产权意识,致使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准备资料,进行数据采集、提取,提高专利的通过率。另外,许多大学生参与创新科研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得荣誉与物质奖励,并为自己以后的求职简历锦上添花。所做的研究只有短期内容,缺乏长远规划,自然不愿在申请专利上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3.2.3 学校的激励机制作用效果

从统计分析看,认为学校的激励机制非常有吸引力的占比9.39%,占比较少;一般吸引力占比71.84%,占比最多,可以反映出学校的奖励机制吸引力不强;对学校的激励机制不感兴趣的占比13.47%,比非常有吸引力的占比大,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奖励机制不完善,吸引力不足;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一小部分同学没有体现出激励作用。学校在激励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吸引力。

3.2.4 关于当前各领域对专利保护以及扶持的力度是否足够的问题

据调查统计,关于当前各领域对专利保护以及扶持的力度是否足够的问题,认为是足够的仅有19.59%的学生,而有72.24%的学生认为是有所欠缺的,8.1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够。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各领域对专利相关的保护和维持是有所欠缺的。我们知道专利保护会破坏秘密性,因为申请专利必须要把专利公之于众,那么就容易被别人识破其技术,侵权纠纷就会随之而来;专利保护会使企业失去竞争力,发明成果被授予专利后,别的企业就会剖析其技术,再进行创新,那么原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了。所以,很多时候各领域不愿意进行专利保护也是一种“保护”。

3.2.5 大学生专利创新行为激励方式的吸引力较大

从统计结果分析,大学生认为学校招生加分,加强校企合作,高校之间的合作;对专利持有人招生、考试等开展加分激励的行为方面的激励占70.61%,其次是对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的行为激励,占64.08%,大部分大学认为这两种激励方式是从大学生专利创新的行为方面的激励。税收抵扣激励占48.57%;融资贷款额度提升占41.22%;将专利列入人事评定考量因素占40.41%;对专利代理机构补贴占33.88%;将专利列入职称评定考量因素占27.35%;对有商业产出的专利人进一步奖励占33.88%;鼓励依托机构的专利研发人员逐步提升发明人的收益分成占30.2%。一小部分大学生认为将专利列入职称评定考量因素的激励方式不是从大学生专利创新的行为方面去激励的。

3.3 专利创新的心理激励分析

3.3.1 大学生申请专利目的

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认为申请专利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占比87.35%,占比最多,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专利的保护意识较强;有67.76%的学生认为申请专利的目的是为了梦想;35.51%的学生认为申请专利的目的是为了学校的奖励;72.6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以后的就业。

3.3.2 大学生没有申请专利或有了相关作品却未申请专利的原因

调查显示,对专利带来的名利不感兴趣占28.16%,缺乏专利方面的法律意识占79.59%,学校没有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占40%,缺乏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占78.37%(见图1)。从调查中可知大部分同学没有申请专利的原因是缺乏相关指导和帮助以及缺乏专利法律意识。缺乏专利知识可能是因为在学校开展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讲座不够多,又或者是大部分同学没有想去了解的意向。没有相关老师的带领,又或者老师没有把工作宣传做到位。现在部分学生的通病就是嫌麻烦,如果要去弄的话很费时间和精力,又不想去询问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忙。少部分的同学对专利带来的名利不感兴趣的原因可能是不在乎,属于很随意的人,不爱争一些名利的东西,觉得不影响自己就好。学校没有设置相应奖励也有差不多一半的同学,原因可能是没有奖励就没有动力,有没有申请专利都不会带给自己什么好处,所以就会很少出现一起竞争一起进步的情况。

图1 大学生没有申请专利原因调查

3.3.3 大学生专利创新心理方面激励方式的作用效应

据调查统计,10 种激励方式中,各种方式占比比较接近。其中现金激励方式,对专利持有人招生、考试等开展加分激励,对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最为突出,分别占比60.41%、72.24%、58.78%。因为物质奖励就业与考试是最接近学生的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也会比较大。从10 种激励方式中也可以看出,政策制定者对专利创新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社会未来走向的推测,专利创新必然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项重要因素(参见图2)。

图2 大学生专利创新激励方式的作用效应

4 对策与建议

4.1 学校视角下激励大学生专利创新的对策

(1)加强专利激励制度的宣传。首先校方要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加大专利知识宣传和教育力度,使专利知识在大学生中普及。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专业实验以及实习教学,探索多层次、多维度的大学生专利意识教学培养模式。同时课内引导学生掌握专利文献检索与利用方法,真正发挥专利文献在协助大学生实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及时申请、保护及获取多边信息上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充分了解专利价值,强化大学生法制观念,提高专利保护意识,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专利权知识竞赛和专利事务实践,聘请专利事务所专家来校讲学,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知识指导,并就典型案例做出详解,提供向专家咨询、提问的机会,大大提升大学生专利申请的成功率。

(2)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的专利激励方法。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应采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及相关的管理,如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普及相关的知识占88.16%,增加科技、实践、学术等比赛和活动,树立浓厚的学术气氛,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占78.78%,帮助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学生申请专利占73.88%,学校有义务为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而进行额外的工作占57.55%。从这些数据得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学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及相关的管理,应增加科技、实践、学术等比赛和活动,树立浓厚的学术气氛,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帮助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学生申请专利等具体措施来激励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一小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有义务为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而采取额外的工作措施来激励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3)加强现金激励方式。学校可建立专利激励基金,用于学生专利项目研发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时的资金资助、专利申请与维护或激励学生进行专利研发。

(4)学校招生加分,加强校企合作,高校之间的合作;对专利持有人招生、考试等开展加分激励。这项措施对大学生的升学和实习工作都有直接的帮助,对激励大学生进行专利研发的效果明显。

(5)对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止步是由于资金的不足,采取对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有利于激励大学生进行专利研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继续发展。

(6)优化专利激励方式。为了避免在单纯的经济激励之下去申请专利的情况发生,应该改变重申请重授权、轻转化轻应用的政策导向。对仅申请而未获得实质审查和授权的情况,不予资助和奖励,这样能提高专利奖励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变全面奖励为重点奖励,过滤掉不适当的专利申请需求。

(7)提高专业申请质量。提高创新能力,用能力和努力真正创造出对社会有用的专利成果,提高科研发明成果的质量。

4.2 从政府的角度激励大学生专利创新的对策

(1)现金激励方式是最直接的激励方式,对专利研发人的吸引力大。在专利研发的各个阶段对其进行现金资助奖励,在专利项目研发前期可根据项目研发资金合理预算,根据预算按一定比例在各个研发阶段进行资金资助奖励。也可在专利研发项目进行专利申请授权后给予一次性现金激励。对只提交申请,而未获得实质授权的情况,不给予资助和奖励。

(2)税收抵扣激励。政府根据企业专利申请项目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税收抵扣激励或免税激励。

(3)对专利代理机构补贴。加大对专利代理机构的政策补贴,鼓励专利申请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申请专利,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提升专利的授权率。

4.3 从企业的角度激励大学生专利创新的对策

(1)将专利列入人事评定考量因素。企业的专利创新发明可以使企业提升自身实力,保持企业的活力;同时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可通过专利列入人事评定来激励员工进行专利创新。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将专利发明作为参考条件,优先考虑有专利发明的人才。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专利奖励制度和岗位竞争制度,以此来激励企业员工进行专利发明。

(2)将专利列入职称评定考量因素。对一些有特殊专利发明成果的人给予部分优先权,进一步地给他们提供便利从而激励他们继续奋进继续创新,从而提高专利的质量和带动科研水平的提升。

(3)鼓励依托机构的专利研发人员逐步提升发明人的收益成分。专利发明人是专利研发项目的提出者,是专利研发的主要执行者,应当是享有主要的成果收益。只有让发明人享有成果转换带来的主要收益,才能激励发明人进行发明创造,并且将获得专利成果进行转换和转让,使之专利发明真正对社会产生价值。其次也可以对有商业产出的专利人进一步奖励,给予动力和条件去发展更好的发明专利来推动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三维申请专利专利
专利
Joseph F. Engelberger
发明与专利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提升专利审查质量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专利
不是为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