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自主探究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2022-03-11王建忠

幸福家庭 2022年18期
关键词:浮力科学探究

■文/王建忠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需要做出调整。小学科学对学生自主控制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优化科学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自主探究活动的意义

(一)改善课堂环境

促进自主探究活动可改善小学科学教学的环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够重视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在开展教学时只将科学教学当成理论课程,未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此,小学科学教学需要优化自主探究活动,有效改善课堂环境,在教学时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与学生配合,将一些简单的科学活动当成实践课,达到师生相辅相成的效果。

(二)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教师需要由教学主导转向引导与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探究实验,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生喜欢开展探究活动,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有时却不太符合实际。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是要正确地引导他们去验证自己的猜想。针对科学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二、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不够重视科学课程

在目前的义务教育阶段,主科有语文、数学、英语,小学科学课程并不受重视,在课程安排、硬件设备等方面,与其他主科有一定的差距。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校仍未认识到科学课程的价值,未能意识到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除了硬件设施,部分学校缺少专业的科学教师,这限制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

(二)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覆盖面广,综合了自然科学课程知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同学校的硬件设施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学校有实验室和器材,基本可以满足实验需求,一些学校由于条件制约,缺乏开展实验操作的条件,无法有效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当前科学课堂教学对知识掌握有一定要求,再加上课时的问题,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实验能力的培养,未能做好学生探究创造能力的培养工作。同时,部分教师为保证教学进度,只采用单一讲解的方式,甚至把科学课堂变成了阅读课,从而无法实现科学探究的目标。这反映出教师只重视知识教学而没有注重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导致很多学生无法科学地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对探究式教学认识不足,教学策略选择不当

调查发现,多数教师认识到探究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学生在学习科学时必须掌握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内容缺乏了解,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也有限,对具体实施方法掌握不足,当前仍有部分科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热情。

由于教师对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理解不到位以及对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掌握不足,就算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法,学生也无法在合作探究时明确研究方向。许多教师只重视知识灌输,未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探究目标偏移、实验安排不合理、课程讲授过于死板等,使得探究式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也不理想。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来说,实验是一种自主探究活动,是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引入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完善自主探究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教师在开展“浮力”的教学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各种实验材料,如小木块、铅笔、空水瓶、笔盖、金属书签等材料,教师也要提前为学生准备水盆和肥皂。在开展具体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材料一起放入水里,观察不同物品在水里受到的浮力大小。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和拓展,将装有肥皂的水瓶放入水中观察其浮力的大小。学生还可以对比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浮力大小,探究材料的密度对浮力的影响。这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印象,促使学生开展深刻的思考。小学生更倾向于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实验教学的开展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结合实际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的例子,把学生带入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具体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节奏,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仍以“浮力”的教学为例,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简单讲述《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人是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然后提出问题:“人为什么可以漂到荒岛上?”“他是如何做到的?”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出浮力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如果一个人可以一直漂在水面上,那么为什么还会发生如此多的溺水事件?”学生思考、谈论后知道这和水的浮力大小有一定关系,由于海水的盐度高,海水的浮力大于淡水的浮力。教师还可以引出密度的概念,并进一步深化教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合适的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问题的方式引导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开展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引导学生参与室外活动,可以让他们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感受科学活动的魅力,在实践过程中提出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以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从实践出发做好后续的探究工作。

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学校内仔细观察,让学生在花园旁边寻找即将发芽的种子,思考种子发芽需要具备的条件。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总结并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究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让学生在具体的种子发芽实验中理解科学教学的内容。

(四)设计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

科学是需要具有探究性的思维才能学好的。基于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科学活动,以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促进他们学习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用水测量时间”一课时,教师可提前准备沙漏以及几种不同品质的水,水的主要区别在于黏稠度。之后,教师让学生选择不同品质的水,测量一杯水流进另一个杯子里耗费的时间,再利用这个时间测量沙漏倒立流完要花费的时间。针对这个活动,教师可以将其设计为一个游戏,让学生自行组队完成,准确测量出沙漏所花时间的团队获得胜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水的品质对测量时间准确性的影响以及哪些因素会对测量准确度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学校与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科学,愿意投入时间探索,从而能够体会科学的魅力。

猜你喜欢

浮力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神奇的浮力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