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本化“建组带研”教研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思考

2022-03-11江苏省江阴市云亭中心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项目组组员研讨

江苏省江阴市云亭中心幼儿园 钱 萍

开展园本教研是促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为了解决传统教研中的集中培训、全员参与、同步学习脱离教学实践,教研主题过大或过于空泛等问题,我园尝试在园内组建各种内容的项目组。这种“建组带研”的教研模式由教师主导,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学做日常小研究,共享集中研训的大平台,从而让教师在持续学习中解决专业难点问题,助推专业发展。

一、“建组带研”模式的实施实例

(一)因需建组,支持教师成长中的“传、帮、带”

1.情景回放

三年前的一次游戏展示活动,中心园小、中、大24 个班级同时开放,三园区共有40 多名教师参与观摩。活动现场,教师们成群结队游走在班级之间,从这个游戏看到那个游戏,如走马观花;大多数分园教师对游戏材料、班级环境布置拍个不停;有些教师在某个区域一直观察、记录;有些教师在聊天。看完游戏后,每个组派出代表围绕观摩的游戏发言。

2.问题追溯

(1)对外展示的班级太多,观摩的教师也太多,且能力参差不齐。(2)教研主题不明确,幼儿游戏时,观摩教师应该干什么?

3.教研重构

(1)因需建组:以展示活动为契机,以教师真实需要为根本,临时组建区域游戏项目组。(2)招兵买马:以教师专业特长为基石,以尊重教师为前提,招募小、中、大各一个“先行班”。(3)组内研讨:以“在自然中学习”为研讨主题,聚焦如何将丰富、适宜的自然材料引入游戏区域,如何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探索。(4)以组带研:项目组以“先行班”环境创设调整为实践案例,针对如何凸显本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深入开展研讨;以“先行班”游戏现场展示为突破口,带动同年级组的教师加入互助式研讨,为后期全园展示做好准备,同时集合全体教师加入共同的研讨。

4.实践感悟

传:项目组的建立需要组长的传,作为项目组组长的笔者是一个引领者,应发挥带头作用。笔者借助“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身份,将所学、所见迁移到项目组教研中。如笔者为项目组提供丰富的课程游戏化项目园活动照片以开拓组员的眼界,同时和名师工作室的其他成员展开线上交流,以解决我园区域游戏中的重点问题和组员的疑难困惑。

帮:“先行班”的环境创设不是孤军奋战,需要项目组组员定期进入先行班现场,对该班组员的教育实践给予指导,推动项目组组员的互动交流与专业发展。各组之间通过现场帮扶、组员互帮,解决区域游戏现场中面临的实际困惑和盲点。

带:教师在前,引领者在后,项目组推进了教师的自主研究,带动了同年级组的教师在帮着做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班级该如何去做。以“先行班”现场展示为突破口的集中观摩,更是带动了所有教师积极投身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氛围中。

(二)以组带研,聚焦教师成长中的“领、推、扶”

1.情景回放

去年的自然角环境观摩评比活动中,“环境项目组”8 名成员拿着评分表在1 个小时内看完了中心园24 个班级。组员交流观摩感悟时,大部分都说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某个环境创设的实例,也有一些组员就某个班级的具体实例提出了改进意见,但他们对自然角创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困惑少有思考。活动后环境项目组组长感叹:活动仅仅停留在了评分层面,教研的意义完全没有体现。

2.问题追溯

(1)项目组组长来自一线教师群体,对教研活动的组织缺乏经验。(2)“环境项目组”中各组员的特长在活动中无用武之地。

3.教研重构

(1)组内分工:项目组成员分为甲乙丙三个组,甲组负责从各班教师中收集自然角环境创设管理实际问题,并确立有研讨价值的问题;乙组负责梳理自然角创设的相关理论,通过辨别、删减、整合,形成图文并茂的培训学习资料;丙组负责抓住创设中的基本要素,罗列出适宜三个年龄段不同的评分细则。(2)组员主持:组员回归本年级组,担任年级组教研主持人,将相关理论培训、评分细则解读、问题研讨等环节逐一落实。(3)以组带研:组织全园教师观摩评比各班自然角,教师们围绕自然角的管理问题分享各自的做法。

4.实践感悟

领:专业引领是影响项目组活动有效开展的核心因素。项目组活动中的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之间存在着落差,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为,此时项目组具体的分工便成了“领”的抓手,让组员有机会领着大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觉行为。

推:“推一把,让教师自己走。”对每个教师来说,他们原有经验、认识水平、接纳和理解程度等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认同每个教师成长中的差异。在教研中助推项目组组员的先一步成长,推一把,让组员自主研究,再推一把,让组员主持教研,彰显个人魅力。

扶:从认同一种理念到实际运用,需要教师经历“认识——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过程,而项目组活动的开展正是平衡了这一过程,让走得快的班级“领”一下,走得慢的班级“扶”一把。组员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也是本年级组,他们会主动分享经验,在“扶”的过程中,学会把说的做出来,做的说出来,并能把说的、做的写出来,以此来积累大量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

(三)跨组共研,促进教师成长中的“识、转、合”

1.情景回放

开学初的年级组课程审议,在自主研讨环节中,组内共18 位教师,其中8 名教师围绕课程内容的拓展提出了建议,6 名教师从资源的利用角度阐述建议,1 名教师从目标制订提了建议。在之后的教研项目组、环境项目组审议过程中,虽然参与审议的教师不同,但是他们提出的修改建议依然只围绕课程内容、资源两个方面……

2.问题追溯

(1)课程审议活动涉及多个项目组,而项目组之间没有沟通,各组审议没有抓住重点。(2)教师大多着眼于课程内容,对课程构架没有一个整体概念。

3.教研重构

(1)组长集训:让更多项目组组长参与课程审议活动,通过线上学习、专家引领,厘清课程框架,各项目组组长明确本组在课程审议中需要解决的重点。(2)组内研讨:各项目组就本组确定的重点,组织进一步研讨,思考审议过程中本项目组要解决的具体问题。(3)跨组共研:各班自审,回顾以往课程实施的情况,确定符合本班幼儿需要、契合本班幼儿经验的课程资源点,进行资源价值判断与分析。在班级审议的基础上,各班课程再通过4 个项目组的审议,不断完善、修正课程内容。一是年级项目组审议,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关注课程价值、目标、内容;二是教研项目组审议,结合笔者所在园所的课题研究“幼儿园户外混龄活动实践研究”,重点研讨各班和课程相关的户外体育活动、户外实践活动、户外项目活动、户外亲子活动等,借助园所课题研究凸显班级课程特色。三是环境项目组审议,用现场观摩的形式开展,由本班教师介绍在课程实施中的环境创设,项目组走进幼儿区域活动现场,关注课程实施中预设和生成的差距,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有效支持的策略落实。四是宣传项目组审议,关注课程脉络是否清晰,活动形式是否丰富,预设及生成内容是否适宜等问题,并在本园微信公众号推出。

4.实践感悟

识:项目组研讨活动,首先要认识到各项目组的主要职责,当各项目组因缺乏认识、缺少沟通无法聚焦实际问题时,幼儿园要及时识别问题的症结,通过组长集训来帮各项目组厘清头绪,让各组的组长能在第一时间认识到本项目组教研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转:顺着各项目组教研的脚步,我们的课程审议走出了仅仅关注内容、资源的局限。各项目组学会了转换教研思维,在跨组合作的经历中,实现了从小视角到大视野的转变;在课程实施调整的动态过程中,也实现了从大视野到真实践的转换。

合:在园本化的课程审议过程中,不同的项目组通过合力研讨,将园本课程的计划与实施进行了兴趣与价值的整合、内容与资源的整合、领域与途径的整合、预设与生成的整合,将“合”的理念、思维方式根植在了教师心中。

二、“建组带研”模式的关键及特点

(一)关键

1.把握教研自由度

首先,研究什么?要将研究内容的选择放手给教师;怎么研究?要充分听取各项目组组长的意见。而作为园本教研的负责人,更多应该是隐身观察、捕捉热点,记录教研过程中的闪光点,必要时给出建议。其次,当教研中出现意见分歧、推进困难时,不要急于直接告诉教师答案,要留给教师自由思考与自主研究的机会,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树立起教研的主体意识,更让教师逐步树立起学术研究的自信心。

2.呵护钻研热度

教师的学术研究需要经历一个不断体验、尝试和内化的过程,我们要认同每位教师的成长速度,呵护每位教师的研究热度。不急于追求显现的教研成果,而重点关注教研过程中教师的学习“生长”历程,用教研过程中的点滴趣事激起教师饱满的热情,用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情呵护教师的这一份热度。

3.挖掘研究深度

“建组带研”的意义绝非仅仅停留在教研表面现象上,需要教师发现其背后的意义,并运用教育智慧将具体的教研问题转化为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具体活动等。为了克服教师研究的表层化,更好地挖掘探究深度,“建组带研”的教研模式解除了对教研的内容、对象、时间、场地等的禁锢,支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挖、细挖,让深度教研舒展生命力。

4.延伸学习温度

教师不应成为冰冷的学习机器,而应是爱探究、善合作、敢挑战、会创新的学习型人才,“建组带研”的教研模式更关注教师是否自由、自主、自信,是否与同行有商有量、友爱互助,是否会为项目组的小小成果而倍感自豪,能否在面对困惑时不断思考、勇于实践等。在教研中只有看得见教师,后续的研学才能保持温度。

(二)特点

1.聚焦问题小而实

“建组带研”聚焦的教师问题,可能来自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项任务,也可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困惑,还可能来自阶段研究中的一个新问题等。这些看似细小不起眼的问题,恰恰是教师实际需要解决的。

2.教研形式活而趣

项目组是根据本园近阶段的重要活动来确定组建的,每个学期,甚至学期中途都有可能会有不同项目组成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学习特点等加入不同的项目组。而新建的项目组在没有任何教研方式可参考的前提下,更能激发组员采取灵活而有趣的教研方式开展活动,更能吸引教师的兴趣和关注。此外,不同性格、特长的组员主持教研活动,使得相同教研内容展现出不同的教研现场,更彰显了教研过程的活而趣。

3.研讨实践相辅而行

项目组是因实际需要而组建,教研的问题也来自实际工作,因此问题的解决方案能马上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进。同时,“建组带研”教研模式疏通了小组研讨结果的分享和全园实践验证的渠道,让“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能相辅而行。

猜你喜欢

项目组组员研讨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当组长真不容易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回忆流金岁月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