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连续输注丙泊酚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麻醉效果

2022-03-11王旭

当代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硬膜外丙泊酚

王旭

(沈阳二四五医院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4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切除胆囊的主要方法之一,属于微创手术,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该手术的治疗效果与麻醉质量密切相关[1]。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减轻手术对人体的伤害,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若麻醉效果较差,将会降低手术效果。目前,临床对行LC的患者多进行全身麻醉,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麻醉后患者极易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使用单一的药物进行麻醉,麻醉师难以把握麻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性[2]。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发现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复合麻醉方式,能保障麻醉的合理性,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连续输注丙泊酚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至2019 年7 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 26 例,女14 例;年龄30~65 岁,平均(45.87±3.14)岁;ASA 分级:Ⅰ级22 例,Ⅱ级18 例。观察组男 27 例,女 13 例;年龄 31~66 岁,平均(46.24±3.14)岁;ASA 分级:Ⅰ级21 例,Ⅱ级19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指征患者;②ASA 分级Ⅰ~Ⅱ级;③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者;②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手术前,两组患者均给予0.5 mg硫酸阿托品(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2020166,规格:1 ml∶0.5 mg)和0.1 g 苯巴比妥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202038,规格:1 ml∶0.1 g),术中使用异氟醚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对照组患者行LC 的过程中,使用0.1 mg/kg 的咪唑安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80025,规格:10 mg)、2 mg/kg 丙泊酚(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83133,规格:10 ml)及0.1 mg/kg 维库溴铵(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83133,规格:4 ml)进行麻醉诱导,采取静脉注射方式,手术时使用4 mg(/kg·h)的丙泊酚连续静脉滴注,维持麻醉效果,手术结束即可停止给药。

观察组患者行LC 的过程中,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予患者0.1 mg/kg的咪唑安定、2 mg/kg丙泊酚及0.1 mg/kg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微微向左倾,给予患者6 mg/kg的盐酸利多卡因(中国大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6538,规格:2 ml∶40 mg)在L3~4椎间的位置进行硬膜外注射,手术时还需要持续使用2 mg(/kg·h)的丙泊酚静脉滴注,维持麻醉效果,手术结束即可停止给药。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止痛时间。②比较两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气腹状态下、手术结束后意识恢复状态5 min 时的股静脉流速与股静脉流量,使用超声诊断仪对数据进行采集,使用Doppler面积测量法,测量两组患者的股静脉收缩期流速(S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股静脉流速=(SV×RI)/PI,股静脉流量=股静脉平均流速×股静脉横切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止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min)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min)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0 40意识恢复时间16.24±2.44 9.24±2.31 13.176<0.001拔管时间23.14±2.45 17.35±2.14 11.257<0.001止痛时间28.36±3.11 21.36±3.15 10.000<0.001

2.2 两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气腹状态下,观察组股静脉平均流速及股静脉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意识恢复状态5 min,观察组股静脉平均流速及股静脉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气腹状态下股静脉流速(cm/s)5.14±1.24 6.65±1.21 5.512<0.001股静脉流量(ml/min)315.47±50.29 378.24±50.43 5.574<0.001意识恢复状态5 min时股静脉流速(cm/s)9.32±2.17 12.25±2.33 5.820<0.001股静脉流量(ml/min)513.24±60.24 579.24±60.48 4.890<0.001

3 讨论

LC是一种创伤性小、操作简单及恢复速度快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4]。但是,在对患者行LC 手术时,需在腹腔膜中插入腹腔镜,将CO2注入患者的腹腔膜过程中会增加腹腔内的压力,腹腔内的脏器和下腔静脉会受到压迫,导致下腔静脉血流受阻,从而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影响治疗效果[5]。因此,在行LC 手术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十分重要。

丙泊酚是临床常见的麻醉药物,该药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及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但相关研究显示[6],在行LC时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镇痛效果欠佳,在注入CO2气体时注射丙泊酚,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此外,若一次性对患者注射高剂量的丙泊酚,还会导致患者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注射丙泊酚时,需降低剂量才能确保麻醉安全性。利卡多因是一种酰胺类部分局麻药物,该药物起效时间较快、渗透较好、持续时间较长,在注射时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7]。使用静脉连续输注丙泊酚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对行LC 的患者进行麻醉,对提高麻醉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止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连续输注丙泊酚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对行LC的患者进行麻醉,可有效保障麻醉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在对行LC 的患者进行麻醉时,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能够维持患者体内酶的稳定性,暂时阻断患者的痛觉神经冲动传导,实现局部麻醉。使用利多卡因在患者的硬膜外进行注射,可避免注射丙泊酚时出现的剧烈疼痛,同时还能避免炎症反应发生,减少丙泊酚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造成的影响,确保麻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8-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连续输注丙泊酚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麻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对股静脉血液流通造成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采用连续输注丙泊酚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对行LC 的患者进行麻醉,可有效降低股静脉的血流阻滞,提高麻醉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保障麻醉效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硬膜外丙泊酚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利多卡因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和IL-6、IL-10 的影响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人文关爱护理与体位护理联用效果分析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加拿大警示2%利多卡因凝胶婴幼儿严重副作用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