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分析
2022-03-11于敬红于淑凤王彩霞
于敬红,赵 燕,于淑凤,王彩霞
(1.青岛大学 医学部,山东 青岛 266071;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儿童医学中心,山东 青岛 26640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年时期的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甚至胃癌与儿童时期感染H.pylori有极大的关系[1-2]。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饮食习惯等影响,在不同地区H.pylori的感染率不同[3]。据目前研究显示,全球儿童H.pylori的感染率为4.9%~73.3%[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感染率高且感染年龄相对较小。而在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地区,其感染率又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作为H.pylori感染大国,儿童H.pylori的感染率为8%~72%[4]。本研究旨在研究青岛地区儿童H.pylori的感染率,为青岛地区卫生部门防治H.pylori感染提供流行病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因“反复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儿49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为0~14岁,性别不限;②近1个月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铋剂、H2受体阻滞剂及抗生素治疗;③排除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外科疾病,排除功能性腹痛综合征[5]。本研究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H.pylori感染检测 根据2015年儿童H.pylori感染诊治共识提出的H.pylori现症感染方法,结合我院的检测手段,本研究确诊儿童H.pylori现症感染的方法有两种(两者满足之一即可)[6]:①组织病理学检查与13C呼气试验检测同时阳性。②存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时,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
1.2.1胃镜检查 采用奥林巴斯电子胃镜在全麻下取胃黏膜组织2块,专业病理科医师根据H.pylori感染病理诊断方法得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并对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患儿的胃黏膜进行炎症程度及炎症活动度评估[7]。
1.2.213C呼气试验检测 患儿空腹或禁食2 h先向呼气袋内呼气,作为0 min气体。对照气体收集完成后让患儿用温水口服含有13C的胶囊1粒,30 min后按之前的呼气方式收集第二袋气体, 作为30 min气体。最后将两袋气体在相应的仪器上检测13CO2含量,并根据检测值(DOB)=δ‰(30 min气体)-δ‰(0 min气体),当DOB≥4时为H.pylori感染阳性[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感染和性别的关系 490例患儿中,H.pylori感染阳性患儿为107例,H.pylori感染阴性患儿为383例,总体感染率为21.8%。男性患儿中H.pylori阳性82例,感染率为28.1%,女性患儿中H.pylori阳性25例,感染率为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H.pylori感染和性别关系
2.2H.pylori感染与年龄关系 将研究对象分为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4~6岁),小学组(7~12岁),初中组(13~14岁),发现不同年龄组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绘制年龄与H.pylori感染率的折线图(因1~6岁患儿人数较少,故未纳入)发现,7岁患儿H.pylori感染率为15.8%,14岁患儿为30.8%,在7~14岁患儿中,H.pylori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见图1。
表2 H.pylori感染与年龄关系
图1 7~14岁患儿H.pylori感染情况
2.3H.pylori感染与患儿父母受教育程度关系 共追踪到患儿家属373例,以专科作为分界线,专科以上学历为高等教育227例,专科及其以下学历为普通教育146例。父母受高等教育患儿H.pylori感染率为17.2%,低于父母受普通教育患儿H.pylori感染率(28.1%)(P<0.05),见表3。
表3 H.pylori感染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关系
2.4H.pylori感染阳性患儿病理特点 107例H.pylori感染阳性患儿病理主要表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根据2017年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将黏膜炎症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炎症,将炎症活动度分为轻、中、重度活动[9]。107例患儿中炎症程度中度者较多,炎症活动度以轻度及中度为主。见表4。
表4 H.pylori感染患儿胃黏膜病理特点[例(%)]
3 讨 论
在H.pylori被发现之前,医学界普遍认为酸性极强的胃液中没有病原微生物生存,直到1875年德国解剖学家发现在胃黏膜有螺旋样细菌定植才打破这种观念,这种螺旋样细菌就是H.pylori。H.pylori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单极鞭毛,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因此可以穿透胃壁厚厚的黏液层,寄居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它可分泌高活性的尿素酶产生氨以中和胃酸,也可以通过自身染色体的突变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H.pylori极强的定植能力及中国人饮食习惯导致其难以根除。岳玉林等[8]研究发现,H.pylori还与血液、免疫系统疾病相关。因此,对H.pylori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H.pylori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胃黏膜H.pylori培养及核酸检测等,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H.pylori抗原检测和血清H.pylori抗体检测等[8]。侵入性检测依赖于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活检,由于H.pylori成簇分布,因此侵入性检查阳性率受到取材部位和细菌量的影响,假阴性率高。胃黏膜H.pylori培养耗时长,操作复杂且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多用于试验研究。非侵入性检测创伤小,无放射性,操作方便,易于被年龄较小的儿童接受[10],但感染H.pylori后血清抗体存在时间长,因此H.pylori血清抗体检测不能作为现症感染的证据,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众多研究显示,成人H.pylori感染患者多源于儿童期感染,而儿童期感染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同时受到年龄限制,电子胃镜难以在儿童中广泛开展,相较于成人而言,儿童H.pylori感染的诊治难度增加。近几年,我院开展了儿童电子胃镜检查,使得青岛市儿童H.pylori感染的确诊率极大提高,进而为研究青岛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率提供了可靠资料。
我国不同地区儿童H.pylori的感染率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490例患儿中,H.pylori感染阳性患儿为107例,总体感染率为21.8%,相较于全国儿童H.pylori的感染率,处于中高水平。一项关于我国儿童及青少年H.pylori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性研究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率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患儿[11],与本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发现各年龄段患儿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绘制年龄与感染率的折线图后发现,在7~14岁儿童中,H.pylori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就餐环境及就餐种类逐渐复杂,H.pylori感染的机会增加。本研究发现,4~6岁患儿H.pylori的感染率高于7~12岁患儿,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12],原因可能为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该年龄段患儿皆为临床表现较重,必须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且该年龄段行胃镜检查患儿总数少,导致H.pylori感染阳性率相对较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明确4~6岁患儿H.pylori感染率。
我们还研究了青岛地区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儿童H.pylori感染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儿童H.pylori感染率越低。父母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儿童日常饮食及居住环境,口嚼喂食、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都是直接导致H.pylori感染率上升的原因。因此,做好H.pylori感染的宣传教育对降低H.pylori的感染率十分重要,尤其是提高受教育程度低的大众对H.pylori的认识。在H.pylori感染患儿中,其病理表现为中度炎症占91.6%,提示儿童感染H.pylori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易被家长及儿科医生忽视,确诊时大部分患儿炎症程度已达中度,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一项关于H.pylori感染与胃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显示,H.pylori感染可能与机体免疫调节有关,儿童免疫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感染H.pylori后机体免疫反应速度较成人慢,临床症状较成人出现晚[13]。因此,如何在H.pylori感染的早期及时识别该病并且及时有效治疗成为儿科医生的主要任务。
胃镜检查作为侵入性检查,在儿童中推广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儿童诊断H.pylori感染存在一定困难。国外一项研究显示,检测大便中H.pylori的DNA准确性高,同时还能检测H.pylori的耐药性,对于儿童患者来说,这种无创性检测方法更易被接受[14]。与此同时,更应该做好预防H.pylori感染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H.pylori的认识,降低H.pylori的感染率。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研究对象较少,不能充分体现青岛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特点,此外,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行胃镜检查受限,该年龄段H.pylori感染率有待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考证,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