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2-03-11丁宁宁张素红王会敏
脑卒中是由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引发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导致脑组织损伤继而出现功能障碍,患病后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给予患者营养神经和改善血循环等治疗措施,同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常规肢体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肢运动功能,但其训练周期长,且对下肢共同运动改善效果不明显。研究证明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为应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措施,通过持续性电流刺激,对患者肢体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对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积极作用。本文旨在观察经基于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干预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步态参数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选择成熟适中、色泽基本一致、无虫害、无腐烂的胡萝卜,清洗、去皮;将去皮的胡萝卜切片,按1∶1料液比蒸煮5~10 min;将软化的胡萝卜按1∶1料液比进行榨汁,用200目滤布进行过滤,取汁待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来许昌中医院就诊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组。对照组51例,男26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12±13.52)岁;观察组52例,男28 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12±11.87)岁。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
>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诊为脑卒中
,具备一定认知功能,初次发病,患者知情。排除标准:严重认知障碍,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治疗部位感染。
由表4可得,在每一种逻辑功能数量规模下,采用UPRFloor布局策略均比采用矩形模型布局策略占用的可重构资源数量更少,同时耗时均有所增长,这是因为在待布局逻辑功能数量相同的情况下,UPRFloor方法要处理的数据比传统布局方法多N*(P-1)个,因此所需时间增多.在配置方式1中,UPRFloor布局策略相比矩形模型布局策略算法耗时平均增加21.53%的同时,平均节省了25.59%的可重构资源,.可见UPRFloor布局策略在牺牲一定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情况下能够节省更多的可重构资源.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态参数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双膝屈曲最大平均值、步幅、步速均较对照组高,行走步数及双支撑相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2。
1.4 观察指标 ①下肢运动功能:应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总分0~34分,得分越高提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强。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用于评估患者基本生活技巧及综合移动能力。患者坐在椅子上,在椅子3 m远处做标记,说出“开始”指令时,患者走向标记处并返回坐下,记录患者在此过程所用时间。应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 mMWS)评估患者恢复功能,记录患者从3 m步行至13 m所用时间,进行3次测试,取3次中最短时间,计算最快步行速度。②步态参数:应用Gaitwatch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患者步态参数,打开系统后校准角度,在地面划定一条12 m直线,并标记起点及终点。患者穿舒适衣物,将传感器固定在患者双下肢股骨外侧、骶骨、胫骨内侧及双脚背部,患者在固定好后在直线上行走12 m,计算患者各关节运动数据,获得各患者步态参数。③平衡能力:应用Berg平衡功能评价量表(BBS)对患者平衡能力进行评估,总分5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平衡能力越强。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衡能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
<0.05),见表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TUGT较对照组低,10 mMWS、FMA-L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1。
1.3 方法 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增加康复训练干预,指导患者用药,对患者进行神经促通及肌力训练。操作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起坐以及平衡训练,核心控制以及肢体的分离运动训练。观察组增加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采用多通道电刺激治疗仪LA-2001,将患者下肢固定在自行车踏板装置上,使患者做踏车运动。将电极片固定于患者腓肠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运动点上。电刺激频率设置为20~30 Hz,使矩形波保持0.2 ms,脉宽200 ~300 μs,电刺激强度调整为运动阈1.25~1.5倍,根据患者接受程度调整强度。电刺激频率为30 min/次,1次/d,5 d/周。两组患者连续干预8周。
综合而言,通过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实施有效地改进措施后,不仅减少医院感染等不良症状的发生,还提高了妇产科的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我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环境导致施万细胞或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的CAV-1表达量下降,进而导致Erb B2受体失去CAV-1对其功能的抑制作用,Erb B2受体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机体神经传导速率减慢、机械敏感性和热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然而,这种高血糖导致的脱髓鞘变化可被p75通过活化其下游的c-Jun氨基端激酶信号通路所拮抗,抑制高血糖导致的施万细胞上CAV-1表达量下降,从而在DPN中起抑制病程进展的作用。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为常见脑血管疾病,由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50岁以上人群多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在患病后常伴随肢体功能障碍,易导致偏瘫。偏瘫患者存在认知和行为障碍,对其生活造成影响,增加病死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TUGT评分低于对照组,FMA-LE、10 mMWS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加快步行速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常规康复干预,应用言语及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肌肉张力,有效抑制前角细胞功能,从而改善运动功能。鼓励患者自主锻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调动患者锻炼积极性,对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但常规康复训练缺乏统一性和标准性,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在此基础上增加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干预偏瘫患者,对神经细胞膜产生刺激,使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可加强患者感觉功能生物反馈,促进刺激冲动传导,使运动皮质重组,促进感知神经元兴奋。麻痹肌肉在感觉运动刺激下产生认知,刺激肌肉收缩,利于患者对靶肌肉活动进行控制,进而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在患者对姿势控制能力欠缺时进行重复踏车训练,通过动作重复,时间延长,电刺激对运动进行引导,可提高患者协调性和肌肉力量,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步幅、双膝屈曲最大平均值、步速、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行走步数、双支撑相低于对照组,提示常规干预联合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可纠正患者步态参数,提高平衡能力。常规康复干预,医护人员对患者步态进行分析,指导患者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重复性步行康复锻炼,增加肌肉力量,对肢体产生刺激,选择合适的辅助行走工具,使患者在锻炼时尽可能保持正确步态,通过多次强化训练,提高患者平衡能力
。但常规干预对患者肢体负重能力改善效果不明显,应用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干预偏瘫患者,借助电刺激使步态得到纠正,在膝关节弯曲或脚后跟离地时,诱导电刺激对踝关节肌群产生刺激,矫正其内翻或下垂,利于关节摆动。FES可激活神经纤维,提高肌肉张力,使大脑产生兴奋,促进其功能重组。FES可加快神经元分化、重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多通道电刺激可提高关节感知能力,改善肌张力调节功能,进而促进肢体平衡
。
综上所述,基于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对肢体适当电刺激,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性,可改善患者步态参数,加强肢体平衡能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1] 王雅娟,王诗尧,赵冬雪,等.多功能轮椅支撑面板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4):366-370.
[2] 马丁莹,吕晓,何结石,等.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1):37-39.
[3] 刘加鹏,王卫宁,梁思捷,等.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2):182-185.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5] 胡光珍,王笑林,王翠田,等.强化康复训练对下肢静脉畸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2):162-164.
[6] 谢建平,谭九根,归淑华,等.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踏车训练在呼吸机撤机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5):701-704.
[7] 严文,崔淑仪,慕容嘉颖,等.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干预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21,41(4):387-390,399.
[8] 李娟,罗伦,张禄菊,等.FES康复踏车联合太极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本体感觉以及ADL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3):180-182,186.
[9] 柏飞,陈锐,史冬梅,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病人步态及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141-144.
[10] 苏婷婷,黄倩倩,金韵,等.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踝足矫形器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1):100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