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下兼任教师培育机制研究

2022-03-11吴思

科教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培育

吴思

摘要“双高计划”提出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兼任教师就是双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对高职院校兼任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调研数据,进而提出兼任教师在培育过程中存在结构不合理、缺少严格的聘任程序、校企政三方缺乏激励机制、培训过程流于形式、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双高计划”要求提出了建立行业企业高端技能人才信息库、建立健全兼任教师职前审核、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构建兼任教师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 双师队伍;兼任教师;培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2.024

引言

为了提升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家提出了“双高计划”。通过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和一流的专业集群,提升职业教育及人才培养的竞争力,顺应社会需要。“双高计划”包含了十项改革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师资是高校发展的源泉,是完成其他各项改革任务的基础。双师队伍由高职院校中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共同组成,其中兼任教师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水平提升、校企合作的开展、创新服务水平的提高等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兼任教师的界定及发展

兼任教师又称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相对。它是指在其他单位或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同时,在高职院校承担一定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就已经提到:聘任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提到: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从近几年的重要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对高职院校双师队伍中兼任教师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2高职院校兼任教师的培育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兼任教师的培育现状,我们以甘肃省为中心展开调查,因兼任教师数量有限且调查难度较大,共搜集到有效样本数为115份。

调查结果显示:兼任教师中46.09%来源于普通高校在职教师,主要是本科院校,本科院校的教师中,有十分之一为退休教师。兼任教师中40%来源于企事业单位,9.57%来源于科研单位。就兼任教师的任职资格来看,来源于高校的兼任教师教授占比9.57%,副教授占比23.48%,讲师占比15.65%,来源于企业的均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从职称结构来看,他们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调查对象中,在高职院校中担任兼任教师两年以上的约占80%,42.5%的兼任教师与高职院校长期合作。总体来说,兼任教师的来源比较固定。在被调查的院校中,只有30.43%对兼任教师有严格的聘任程序,其余院校没有或者兼任教师对聘任程序并不了解。53.91%的兼任教师表示,学院对于兼任教师在“双师型”师资培养方面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比较了解,但只有33%的学院组织过专门针对兼任教师的师资培训,且只有6.09%的兼任教师表示参加过这种培训。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兼任教师的培养并不重视。在高职院校兼职聘任期间,他们主要承担的工作为教学教研、培训讲座以及对师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但58.26%的教师认为他们没有安排实质性的工作,只是徒有虚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兼任教师的工作缺乏监督与评价,仅有29.57%的高校建立了兼任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评价体系。从待遇来看,仅有20%的高校针对兼任教师给予补贴和激励措施。在访谈过程中,大部分来源于企业的兼任教师表示,学校给予的激励措施大多是校企合作,比如购买企业教学软件等等,对聘任的个人没有相关补贴待遇。在调查中,兼任教師表示愿意并接受的培训方式主要是校企合作的企业顶岗实践形式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践培训形式。因为他们有专职工作,培训不能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兼任教师在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是松散的短期聘用合作关系,大部分的聘期大约为三年,缺乏长期稳定性以及已经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67.83%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学院对兼任教师的培养工作方面不够重视,流于形式。65.22%的调查者认为兼任教师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很难发挥作用。

从以上调查结果总结高职院校兼任教师的培育现状如下:

各大高职院校兼任教师的来源比较固定,高校专任教师占比较大。高职院校的兼任教师主要来源于本科院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和企业中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来源相对比较固定,便于高职院校统一管理。但本科院校教师普遍注重理论研究,而高职院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本科院校教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意义不太大,但他们在兼任教师队伍中又占比最大,超过40%,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教育部明确提出兼任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就调查情况来看,兼任教师的结构有待优化。

兼任教师没有严格的聘任程序。目前高职院校的兼任教师数量有限,不少学校为了完成教育部规定的人数,在聘任的过程中未从人才培养需求、专业发展前景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等方面进行规划。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兼任教师的统一聘任机制,将兼任教师的聘任下放到二级学院,变成二级学院工作的硬指标。二级学院再将任务下放到各教研室,找来的兼任教师大多数是专任教师熟悉的本科院校老师和与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中的高层,他们只需一定的资历,填写几张表格,提交学历、职称等相关材料就可以拿到高职院校的聘书,担任兼任教师。学校层面很少对兼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技能水平等进行筛选,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凑够数量就行了,更别说严格的聘任程序了。这就导致兼任教师参差不齐,高质量、高技能、高素质的兼任教师较少,极大地影响了双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兼任教师的师资培训流于形式。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院校从未组织过兼任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即便组织了,兼任教師也因为自身工作忙、距离远等原因参与率极低,这足以看出高职院校对兼任教师的培养不够重视,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对来源于企业和社会的兼任教师来说,他们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实践经验,但要把这些传授给学生,没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是无法实现的。他们最欠缺的就是教学能力的提升。然而,兼任教师的培训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大多数又不愿意参与,这使得兼任教师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企业、学校、政府三方对兼任教师缺乏激励机制。调查中,90%以上的兼任教师都是在职员工,他们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兼任高校教师。由于这种兼任工作的特殊性,需得到自己所在单位的理解。然后,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给予员工担任高校兼职工作一些理解。大多数院校从企业聘任的兼任教师基本都是存在校企合作关系的,不论是企业还是高职院校,对兼任教师个人缺乏激励,甚至连该有的待遇都没有享受到。政府层面对兼任教师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补贴规定和优惠政策,因此,大部分兼任教师对待自己的兼职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

兼任教师的工作流于形式,缺少评价体系。很多兼任教师聘任后,并没有安排实质性的工作,个别教师参与过教学、培训、讲座等活动。还有一些兼任教师在学生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期间参与了教学和技术指导工作。高职院校对兼任教师的工作缺少统一安排,在工作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监督,对工作效果没有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这使得兼任教师的工作流于形式,究竟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是否对专任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升等等都无从考究,兼任教师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反馈。

3“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兼任教师的培育路径选择

“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由此可以看出,兼任教师与专任教师同等重要,是构建高水平双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双高计划”提出: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这对兼任教师的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兼任教师的培育现状,结合“双高计划”要求,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兼任教师的培养:

3.1高职院校间开展合作,建立行业企业高端技能人才信息库

高职院校的兼任教师来源比较固定,考虑到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本科院校的教师比重应适当下降,多聘请行业企业高端技能人才担任兼任教师。由于每个院校与企业合作都有局限性,因此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之间可开展合作,建立行业企业高端技能人才信息库,共享兼任教师资源。各大院校将自身可联系到的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在信息库中注册登记,注册过的技术人才可同时或轮流在院校中担任兼任教师。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兼任教师的来源更加广泛,资质得到有效保证,稳定性得到提高。各大院校可为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之间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合作,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水平。通过发展兼任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3.2建立健全兼任教师职前审核、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

为保证兼任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效果,高职院校在聘任兼任教师时应该设立严格的聘任流程,依照聘任条件进行筛选,择优录取。由于专职从事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并不了解高校工作与企业工作之间的差异,难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入职担任兼任教师后,应当及时开展入职培训,介绍教学工具、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也可安排他们听听专任教师的公开课,了解教学过程,让他们了解兼任工作的内容、职责、待遇等,保证兼任教师正常上岗。各大院校应定期对兼任教师开展培训,内容涵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践、校企合作的企业顶岗实践、企业专家带教、各种专题的双师师资培训讲座等等,提升兼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3.3构建兼任教师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通过课题奖励、专项奖励、荣誉称号等多种方式激励兼任教师,增强他们的工作成就感与归属感,调动工作积极性。适当提高待遇水平,做到与工作业绩挂钩,同时为他们配备优质的教学科研资源,增进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职业发展的有利环境。除此之外,政府应制定一些兼任教师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要求企业配合支持员工的兼任工作,调动行业企业技术人才担任高校兼任教师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建立四维评价体系,从专任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及时反馈,保证兼任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质量。

3.4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实现人才共建共享

高职院校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实质推进协同育人。除此以外,校企高端人才实现共享,院校与企业之间实现互派,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为企业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的同时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企业向院校委派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到企业中任职,做到精准培育。高校逐步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实现人才共建共享。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双高计划’下高水平双师队伍分类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S[2020]GHB4777)。

参考文献

[1]姚蕾,邵丽平.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培养与队伍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9(11):179.

[2]何星娟.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困境及对策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1):63-66.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培育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