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缝缝补补二十年

2022-03-11朱幸福

北京文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副刊投稿文艺

朱幸福

想当编辑的愿望由来已久,但直到2002年國庆之后,我才得以离开工作16年的乡村中学,到中共芜湖县委宣传部当了《芜湖县报》的新闻采编。

《芜湖县报》是县委的机关报,周报,当时是4开4版,编辑部是县委宣传部的内设科室,连我只有3个人。我们差不多每天都要跑会场、进机关、下乡村,回来就赶写新闻稿,编辑、排版、校对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所以非常忙碌。即使这样,主编说每到严寒酷暑时节还会出现“稿荒”。于是我就试探着问:“能不能发点副刊啊?既增加了可读性,也弥补了稿件的不足。”主编笑笑说:“等等吧。”

我是文学爱好者,许多小小说、散文都是在报纸副刊上发表的,所以对副刊总有许多偏好。几次建议之后,新年也来临了,报纸临时扩版,主编让我弄了个文学版。为了让副刊能正常办下去,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著名作家鲁彦周先生写了封信,希望他能给我们的报纸副刊题写刊名:荆江文艺。之所以选择鲁彦周,一是因为他是我们芜湖县一中的校友,当时又刚刚来过,我还曾冒昧地拜访过他,感觉他很平易近人;二是因为电影《天云山传奇》等让他在全国文艺界很有影响。不久,果然就收到了鲁彦周先生的回信和题字,我非常兴奋,立刻向宣传部部长汇报。编第二期副刊时,就改名为“荆江文艺”副刊,每周一版,基本固定下来。

名人的效应果然不同凡响,鲁彦周先生题名的副刊出版后,受到各界特别是文学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业余作者们以在副刊发表作品为荣,就连当时市县一些知名作家也愿意把作品“下嫁”过来。虽然县级报纸的稿费很低——当时只有千字十元,但我坚持编发后给县外的作者寄一份样报,并一直坚持到我离开报社。因此许多外地作者也一直坚持给我投稿,有的评价还很高:“你们县报副刊办得不错,有品位,尊重作者,给你们投稿,我根本就没想到还要挣多少稿费。”

2004年,《芜湖县报》改成对开4版的大报,与《芜湖日报》合作,改名《芜湖日报·芜湖县周刊》在全市范围内发行,副刊的版面也随之扩大、增多,影响更广。但我编副刊依然坚持以培养本地作者为主,兼发外地作者优秀之作。多年之后,我终于有了一支稳定的副刊作者队伍。2011年,在我的精心策划和不懈努力下,《安徽文学》第8期就集中编发了“芜湖县文学方阵”,全县30位作者的文学作品上了省刊,作者高兴,领导也点头称赞。

2017年6月,县里准备将报社和电视台合并成“融媒体中心”,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县报总编被调整到别的单位,我作为报社的副总编自然成为报社的临时主持。直到2018年10月才启动合并工作。领导考虑到我喜爱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成绩,最后安排我到县文联工作。

芜湖县文联曾有过一份杂志《荆山文艺》,后改名《鸠兹鸟》,我接手前几十年间只断断续续出了不到10期。2017年我正式接任主编(兼职)后,明确为文学季刊,所发作品扩大到中短篇小说和篇幅较长的散文随笔,为全县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施展舞台,也再次调动了广大业余作者的创作激情,全县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之后,在《清明》《小说界》《中国校园文学》等全国各地文学期刊发表作品者不断增多,出版文学作品集也有20多部,9名作者加入省作协会员,我自己也加入中国作协。

2020年,上级决定撤芜湖县设湾沚区时,《芜湖县周刊》又改名《湾沚周刊》,到年底也终于宣布停刊,而转岗后的我,依然主编文联的刊物《鸠兹鸟》,并且在今年改名《鸠兹》继续坚持下来。虽然现在传媒发达,网络让大家展示的平台更丰富更便捷,但是许多人比如我还是对纸媒情有独钟,一直坚守着纸媒的阵地,也经常有人会提起我们办过的“荆江文艺”报纸副刊,仍有许多作者给《鸠兹》杂志投稿并索要样刊。

文学纸刊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记忆和情结,融入更多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心中。在享受着现代传媒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我依然会留守在传统纸媒的战场。

猜你喜欢

副刊投稿文艺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1942,文艺之春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节日畅想曲
参与讨论或投稿
参与讨论或投稿
参与讨论或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