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西北地区城镇化时空分异特征

2022-03-10张海峰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个数城市化

许 茹,张海峰

(青海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2020年4月10日,发改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表明:我国整体城镇化步伐有所加快,但是东西部地区存在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同时这也说明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整体水平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直以来东部地区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较高的经济水平,是全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和中心地区。2019年,华东地区城镇化水平领先于西北将近10个百分点,并超过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4个百分点,成为七大地理分区中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西北地区深居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大、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等特点。这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导致西北地区的经济水平长期滞后于东部地区,而城镇化水平也明显低于东部地区。2019年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更是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6个百分点。这种东高西低的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城镇化水平相适应,所以加快西北地区城镇化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3]。笔者的核心观点符合当前经济地理的盛衰格局,是凡地域辽阔的大国,均衡的经济地理格局会获取较高的经济竞争力。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不仅拥有东海岸经济中心地带,还有西海岸的加州经济中心和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内陆五大湖经济地带,在全国呈现出十大连绵区—城市群的形态。反面例子,苏联由于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战略意义认识不足,经济地理失衡,带来了国家解体,即使今天的俄罗斯也同样受累于此,教训深刻。疆域不够辽阔的世界经济强国,大多以相对极化的经济地理格局为支撑,除了日本以外,英国和法国也都是相对极化发展的例子。德国均衡体系是个例外,与其历史基础和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安排有关。

通过城镇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区域发展差异的理论。区域是地球表面上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空间系统,探索区域的镇域经济能够更好地识别区域系统的内在整体性。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可知,地理事物或属性在空间分布上互为相关,存在集聚、随机和规则分布规律。因此探究区域上城镇化水平能够更好地发现区域存在的问题。同时,西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单元,拥有国际边境线漫长、有利于边境贸易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探究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城镇作为人类聚落的分支有别于乡村,其呈现了以非农产品和非农人口集聚的主要特征,存在特定的人口规模和密度、经济活动、社会关系和结构、生活节奏和方式、价值观以及物质景观等,而城镇化水平最能反映城镇的特性。

综上所述,笔者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探究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分异,为促进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

西北地区,又称中国西北、西北五省,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西北地区面积广大,面积为320万km2,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7.3%,是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行政区划上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主要城市有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

1.2 数据来源

笔者主要从西北地区、西北所辖5个省级行政区、5个省所辖的市级行政区以3个尺度进行空间和时间演变特征分析。其中所需常住人口和城镇人口数据主要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甘肃省统计年鉴》《青海省统计年鉴》《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年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以及各市州统计局。

2 西北地区城镇化空间分异

2.1 西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

图1 2010年—2019年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

西北地区城市发展起步晚,加之西北地区经济与文化水平使得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华东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如图1所示,图中所显示的是2010年—2019年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发展趋势。图中可以看出2013年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发生较大的波动。2012年—2013年城镇化水平降低了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呈现负增长;而2013年—2014年又以将近10个百分点上升。自此之后,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一直保持平稳缓慢的速度上升,直到2019年达到54.22%。截至2019年,我国内地总人口约为140 005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84 843万人,2019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为60.6%。而西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这表明西北地区城市化整体水平虽然保持了稳定的速度上升,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西北地区内部城镇化水平

2.2.1 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

图2 2010年—2019年西北5省地区城镇化水平

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2010年—2019年10年期间位于西北地区的甘肃省、青海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级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发展趋势。从西北地区各省区来看,城镇化水平一直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但是各省区城镇化水平存在发展极不平衡的特性。截至2018年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为58.88%,其次是陕西省为58.13%,最低的是甘肃省为47.69%,与宁夏相差将近10个百分点。从甘肃省的土地资源来看,全省总土地面积约为45.44万km2,是一个山地多,平地少,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78.2%的省级行政区。全省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 575.29万hm2,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 564.83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由此土地利用现状,甘肃省农村人口长期高于城镇人口,截至2019年,城市人口为1 283.74万人,农村人口为1 363.69万人。所以在此十年期间,甘肃省一直处于五省行政区内城市化水平发展低水平阶段。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截至2018年,城镇人口为405.16万人,乡村人口为282.9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58.88%,相比较于陕西省仅仅高出0.75%,所以宁夏和陕西处于五省行政区内城市化水平发展高水平阶段。青海和新疆处于五省行政区内城市化水平发展中水平阶段。

2.2.2 市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提出“诺瑟姆”理论[1],经过实证研究,可以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其中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为0~30%,人口增长缓慢,年末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工业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人口数量显著增加,导致农村地区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地区科技水平、文化水平、经济水平大幅度增加,使得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此阶段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化后期阶段:由于受到城市工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导致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此阶段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升高。基于此项理论,对西北地区所有市级行政区的城镇化水平展开讨论。

图3 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阶段空间分布

2.2.2.1 甘肃省。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2019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48.49%。在所辖14个市级行政区中,有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是天水市、武威市、定西市、陇南市、平凉市、庆阳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而嘉峪关市城镇化水平达到93.68%,为甘肃省城镇化水平的一倍。显然,甘肃省各城市中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衡现象显著。根据“诺瑟姆”理论:全区城市化初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0;城市化中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11个;城市化后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3个。

2.2.2.2 青海省。青海省下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2019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55.52%。在所辖8个地级行政区中,6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西宁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城镇化水平高于全省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72.85%、72.21%。显然,青海省各城市中城镇化水平发展一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另一方面高低水平差距悬殊。全区城市化初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2个,分别为果洛藏族自治州28.02%,海南藏族自治州22.69%。城市化中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4个;城市化后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2个,为西宁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2.2.2.3 陕西省。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2019年,常住人口为3 8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 30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9.43%,超出2019年西北地区平均城镇化水平5.21%,作为我国西北五省地区中的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全区城市化初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0个;城市化中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9个;城市化后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1个,仅为西安市。可以发现,陕西省各市城镇化水平相比于西北其他省区各市内差异较小。

2.2.2.4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2019年城镇化水平达58.88%,超出2019年西北地区平均城镇化水平4.66%,作为我国西北五省地区下辖地级市最少的地区。全区城市化初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0;城市化中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3个;城市化后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2个。其中固原市作为城市化中期阶段城市,城镇化水平低于银川市城镇化水平将近40个百分点。可以发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内部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2.2.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15个地级市,2019年城镇化水平达51.87%,作为我国西北五省地区下辖地级市最多的地区。全区城市化初期阶段的城市个数3个且都集中于新疆西部;城市化中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10个;城市化后期阶段的城市个数为2个,其中克拉玛依市城镇化水平达到99.16%,高于全自治区平均城镇化水平将近50%。其中和田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克拉玛依市相差达77.48%。总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部城镇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同时城镇化高低水平差距悬殊。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城镇化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不仅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更是关乎国家兴衰的重大战略[2]。而西北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使得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滞后阶段。笔者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时间和空间为轴线对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偏低;西北地区内部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具体来说:甘肃省2019年整体城镇化水平处于西北五省区最低水平,所辖地级市无城市化初期阶段的城市,但城市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其中以嘉峪关市和陇南市为例,二者城镇化水平相差58.88%;青海省所辖内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中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的所占比例为1/4,处于城镇化后期阶段的所占比例为1/8,由此青海省内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显著以至青海省2019年整体城镇化水平为55.52%;陕西省作为西北地区人口、经济、城镇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的省区,下辖地级市均处于城镇化中期和后期阶段,其中中期阶段所占比例为9/10,后期阶段为1/10,相较于西北其他省区陕西省各市内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小,而陕西省整体城镇化水平为西北五省第一;宁夏回族自治区虽然所辖地级市中城镇化中期阶段所占比例为3/5,后期阶段为2/5,但是各市城镇化发展极不均衡,其中固原市低于银川市将近40个百分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土地面积大所辖地级市为西北地区最多,加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影响,全自治区内各市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且差异悬殊,以克拉玛依市与和田地区为例,二者城镇化水平相差77.48%。这也使得新疆整体城镇化水平落后。

3.2 讨论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一直以来可以用“地广人稀”来概括,由于人口基数少、区域文化水平与科技水平落后、进而经济实力薄弱,加之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等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导致部分省区农业人口领先与非农业人口,西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西北地区内部,不同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区域政策,使得区域内部人口数量、经济实力、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等条件出现差异化,从而导致西北地区内部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通过对西部地区整体和内部城镇化水平特征的研究,为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兼顾城市共同发展、促进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为使城市更好地运行和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效益、优化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塑造文明美丽城市迈向更高层次奠定基础[4]。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宁夏城镇化水平只更新到2018年,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城镇化水平不能做到实时综合评价。对于今后西北地区发展格局,要提高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缩小与东部地区的水平差异:①必须采取“由内而外”首先要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解决内部发展不平衡现象,兼顾各城市共同发展。②要“因地制宜”照搬东部地区发展格局势必不会成功,要根据区域本身环境条件制定相对适宜的政策,不断“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一条适合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完成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将以上政策建议做到循序渐进,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才有可能与东部地区持平,并将可能超过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个数城市化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西北地区赤霞珠葡萄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在西北地区的兵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