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过程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022-03-10席建新张松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付 婷,贾 媛,席建新,张松涛

(1.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2.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区重点实验室”)是内蒙古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共享先进创新资源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增强内蒙古自主创新能力。

经过10多年的建设运行,区重点实验室的总体规模不断壮大,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区域产业特色较为突出的重点实验室体系。

笔者依据已建设运行的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现状,结合近几年过程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从研究方向定位、人才队伍建设、运行管理和投入机制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为切实加强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对策参考,助推更高层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

1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分析

1.1 基本情况

图1 2003年启动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每年建设数量

自2003年启动区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至今,内蒙古已建成各类重点实验室151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包括省部共建类1家、企业类2家;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48家,其中学科类109家,企业类39家,如图1所示。

为加强对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管理,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暂行管理办法》,并于2014年、2021年根据发展需要进行了修订。2014年—2016年对区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尝试性的评估,于2018年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正式建立了运行评估制度,并于2021年根据发展需要进行了修订。2018年还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共同形成了引领和指导区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政策体系。

1.2 分布情况

图2 区重点实验室领域分布

151家重点实验室共涵盖11个学科领域:材料领域25家、占16.6%;医药领域25家、占16.6%;农牧业领域20家、占13.2%;生物领域17家、占11.3%;信息领域16家、占10.6%;工程领域13家、占8.6%;环境领域11家、占7.3%;化学领域11家、占7.3%;能源领域5家、占3.3%;制造领域4家、占4.6%;地球领域4家、占4.6%,如图2所示。

区重点实验室所在地区主要分布在11个盟市。其中,呼和浩特市95家、占62.9%;包头市28家、占18.5%;赤峰市9家、占5.9%;通辽市6家、占3.9%;呼伦贝尔市和鄂尔多斯市各3家、各占1.9%;巴彦淖尔市和兴安盟各2家,各占1.3%;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乌海市各1家、各占0.6%,如图3所示。

图3 区重点实验室所在地区分布

1.3 人才队伍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全区重点实验室人员总数6 072人,其中固定人员总数5 023人,包括高级职称2 138人,中级职称1 354人,初级职称701人。流动人员共计1 049人,包括高级职称733人,中级职称217人,初级职称99人。每个实验室平均拥有的团队成员人数超过40人。

2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方向不聚焦

研究方向是实验室建设的首要问题,是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所在[1],体现了其最为关注和侧重的研究领域。但是评估中发现,很多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分散、聚焦度不够。①进行的研究比较保守,基础性、前沿性科学问题凝练不足。②存在根据团队成员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向的现象,研究方向之间的关联性及相互支撑作用不强。③在建立初期制定好研究大方向后,很少在发展阶段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与细化,没有根据国家发展和地方需求及时更新自身的研究方向。

2.2 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不足

多数区重点实验室缺乏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研究队伍层次结构不合理。①难以引进、留住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平台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地域、经济发展等也是制约因素,另外也有部分区重点实验室受限于依托单位引才限制;②对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就缺乏使区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的人才队伍。

2.3 运行管理不规范

在区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上,政府、依托单位和区重点实验室没有高效发挥共同作用。政府在政策制定后的宣贯力度不够,对区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有待加强。依托单位履行建设主体责任不够,对区重点实验室人财物相对独立的政策要求落实不到位,科研条件建设投入不足,不能保障基本的运行经费。部分区重点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人员交叉、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交叉、成果交叉及企业重点实验室与依托单位人员界限不清的情况,学术委员会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开放交流活动少。

2.4 经费保障不足

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的151家重点实验室超过2/3没有得到过内蒙古自治区的经费支持,而多数依托单位对于区重点实验室没有基本的建设运行经费投入,只能靠区重点实验室成员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争取竞争性科技计划项目,导致在相关领域和方向上不能形成深厚的沉淀、积累和聚焦引领,不利于区重点实验室长期发展。

2.5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2020年,区重点实验室共获得发明专利548项,其他专利557项,成果转移转化122项,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1%。区重点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但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畅通、激励措施不到位、企业投入动力不足等因素,与地方生产单位互动性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还未成规模。

3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区重点实验室总体布局

制定区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区重点实验室,聚焦内蒙古区域优势和特色的农牧业等学科领域在布局、建设、培育、优化等方面下功夫,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高水平区重点实验室。同时,利用好考核评估机制,通过撤、并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

3.2 精准定位发展方向

引导区重点实验室以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契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明确定位,突出主题。鼓励区重点实验室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和技术发展方向,系统梳理论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设置,依据专业规律科学优化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3.3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人才队伍是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需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2]。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①创新引才的方式方法,或者着力解决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薪酬绩效、子女入托入学、配偶就业等系列问题,或者完善柔性引才政策,或者建立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人才服务机制机构。②制定高端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区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人员培养,定期举办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培养高水平保障人才。③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分配制度,给予人才充分重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3.4 完善区重点实验室管理机制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共建共管模式。在政府管理层面,应完善并保障区重点实验室顺利建设和运行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宣传效果;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理顺管理流程;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与区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相一致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以质量创新、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3],促进区重点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使评估发挥真正能提升区重点实验室水平的作用,而不是成为依托单位和重点实验室的负担,不断提高区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活力和水平。相关主管部门要落实有关政策、制度,负责区重点实验室的组织申报、推荐与监督、检查,支持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依托单位要保证区重点实验室享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产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并为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4]。就区重点实验室自身而言,应制定一套适合区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从实验室主任到办公室主任再到相关行政科研秘书,形成一条完整的组织运行链条[5];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指导作用;多组织内部学术交流活动,增进固定人员的沟通交流和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开展共性重大科学问题和战略方向的联合研究。通过四级共建共管制度的运行,实现区重点实验室管理的重心由设立建设向高效运行转变[6]。

3.5 建立多元长效的投入机制

投入保障机制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政府继续保证给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稳定持续的经费支持、给予评估优秀类的区重点实验室后补助经费支持。②依托单位要承担主建责任,为区重点实验室投入基本的运行经费,鼓励依托单位加大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在物理空间、科研仪器和实验设施平台搭建、人员聘用、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区重点实验室相应的保障和倾斜,保证区重点实验室和谐、健康、可持续运行和发展。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打造企业出资、高校出力、科研出成果、产业可应用的联动机制,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及成果转化。④区重点实验室应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促进先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为区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⑤加大区重点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后补助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完善对外开放共享收费政策,积极培育实验室经济,在延伸产学研链条过程中拓宽经费来源,推动区重点实验室提档升级,走向跨越式发展。

3.6 多渠道多方式,服务科技成果转化

①把好区重点实验室认定关,建设有明确需求导向、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实验室。②依托单位可以以区重点实验室为突破口,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新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形成创新——转化——创新的良性循环。③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建立后,积极组织区重点实验室与其对接,发布最新成果,建立与企业、孵化器等机构的联系。

猜你喜欢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电竞实验室
重点推荐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