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22-03-10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资源配置总量

苗 鑫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我国已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就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山东省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2019年GDP总量跃居全国第三,但是,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在加速,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在减少。虽然我国已步入人口红利削减期,而传统的以数量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仍在发挥重要作用。了解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现状,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1867-1895)中这样描述劳动力:“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此外,许多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了劳动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乔万尼·保泰罗是第一个论述人口经济学的人,他在论述人口与财富的关系时指出,人口规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众多的人口可以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随后,众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方面探究了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肯定了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并形成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劳动力资源配置则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地区、行业部门进行分配。当前,国内许多学者对劳动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研究领域从劳动力规模逐渐深入到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技术水平、资本规模、相对价格水平和知识外溢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程名望等2020)。而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又会对迁入地与迁出地产生异质性影响,通过对劳动力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比较,发现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能够进一步释放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王婷等2020)。从2004年开始,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波动下降,2009年达到最低点,然后有所回升,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劳动力结构优化不仅在短期促进经济增长,而且长期来看对经济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杨胜利等2015、杨胜利等2016、耿鹏2021)。

基于已有的研究分析,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劳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利用相关模型论述了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多学者在研究中肯定了劳动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来看,聚焦于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直接成果不足。基于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将对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实证分析了解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参考。

1 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1 山东省劳动力资源现状

劳动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劳动力资源既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可以参与劳动的人,也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以外的可以参与劳动的未成年人和老人。笔者以就业人员总量来表示山东省劳动力数量,2004年山东省就业人员总量为5 527万人,随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顶峰,占全国就业比重也到达最高点,为8.73%,近三年总量一直在下降,2019年下降到5 987.9万人,占全国比重也迅速下降,这与山东省人口结构有巨大的关系,新出生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适龄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在下降。山东省就业人员大专及以上比例波动上升,2014年就业人员大专及以上占比达到新高峰17.29%,随后有所下降,但由于人们逐渐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近五年仍然保持上升趋势。

1.2 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1.2.1 不同地区之间配置。从图1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市年底就业人员总量差异巨大,其中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临沂市和菏泽市就业人员总量排名前五位,且总量均超过550万人,东营市、威海市和日照市就业人员总量排名后三位,均低于200万人。城镇就业人数相差悬殊,其中沿海城市青岛和省会济南遥遥领先,是全省仅有两个超过200万人的地区,而枣庄、东营、日照城镇就业人数低于50万人,均不及济南或青岛的1/4,同样就业人员总量排名前五的菏泽市,城镇就业人员总量低于100万人。较为发达的胶东沿海城市圈和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城镇就业人员相对较多,对人才有更高的吸引力,由于应届毕业生往往优先选择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就业,这更加重了各地区人才资源数量失衡的问题。

图1 2019年山东省各市就业人员数/万人

图2 2004年—2019年山东省三产产值与就业人员占比情况对比

1.2.2 不同产业之间配置。从图2中的数据来看,2004年山东省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13.1%、55.1%和31.8%,随后,一产和二产产值占比逐渐下降,2019年分别减少到7.2%和39.8%,三产产值占比呈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53.0%。从就业人员占比情况来看,2004年山东省劳动力资源大多集中在第一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源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进行转移,2019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达到35.3%,三产达到37.1%。从山东省三产产值占比变化情况来看,目前第三产业产值为经济总量的主要部分,2019年超第二产业13.2%,约为第一产业的7倍,就业占比却仅为37.1%,不到总就业人员的2/5。由此可见,山东省劳动力资源在三产业的分布并不合理,第一产业消耗过多劳动力资源,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

图3 2004年—2019年山东省各行业就业人员占比

1.2.3 不同行业部门之间配置。如图3所示,本部分选取第三产业中对GDP贡献较高发展较快的6个行业部门进行分析。图中数据显示,山东省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2004年以来发展较快,就业人员占比2004年以来逐渐上升,然后趋于稳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处于稳定状态,变化不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平稳发展,住宿和餐饮业稳定发展,2019年有所下降;随着快递、餐饮行业的发展,就业人员逐步向这两个行业转移,总就业占比处于稳定上升阶段。自2004年以来,金融业持续发展,产业产值占比在不断上升,2019年产值占比超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住宿和餐饮业,与之对应的金融业就业人员占比没有太大的突破,一直处于1%左右的水平。房地产业亦是如此。由这几个行业的产业产值占比与就业人员占比情况来看,较多的劳动力资源涌向批发零售、快递、餐饮等行业,而作为蓬勃发展的金融行业人才力量不足。

1.3 山东省经济发展现状

2004年以来,山东省GDP总量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2019年山东省GDP总量达到71 067.53亿元,在全国各省GDP总量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2004年山东省人均GDP为16 925元,随后持续上升,到2018年,人均GDP达到新高度,为76 267元,2019年,人均GDP下降到70 653元。2019年,山东省人口净流出在20万左右,且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再加上相比其他同等发展水平省份,山东省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所以山东省人口问题也会成为制约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 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的选取及基本描述统计分析

为了分析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笔者主要从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研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忽略其他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使用Stata计量软件,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将以就业人员总量表示劳动力资源总量,因变量为山东省GDP总量,自变量有10个,分别为第一产业就业占比、第二产业就业占比、第三产业就业占比、批发和零售业就业占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占比,住宿和餐饮业就业占比、金融业就业占比、房地产业就业占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占比和剩余行业就业占比(第三产业中除去上述已出现的其他行业总占比)等,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差异很难用数据进行衡量,故剔除这一数据。变量的基本描述统计分析,见表1。其中,所选取的统计量样本数均为16个,即2004年—2019年相关数据;均值体现了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均值不能反映出差别较大的极端数据;标准差可以很好地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最小值与最大值体现了数据变化的范围。

表1 变量的基本描述统计分析

2.2 计量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劳动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关系。笔者将构建计量模型,反映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关系。为了使数据更平稳,计量结果更可靠,通过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来缩小数据之间的差距。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lngdp=C+α1lnprimary+α2lnsencondary+α3lntertiary+α4lnwr+α5lntwp+α6lnac+α7lnfinancial+α8lnre+α9lninformation+α10lnorther

式中:gdp表示山东省GDP总量,primary、sencondary、tertiary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就业占比,wr、twp、ac、financial、re、information、orther分别表示批发和零售业就业占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占比,住宿和餐饮业就业占比、金融业就业占比、房地产业就业占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占比和剩余行业就业占比,α1、α2…α10为参数。

首先,对自变量进行检验,由于部分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与本文中选取的第三产业中的其他6个变量具有高度相关性),且鉴于本文只考虑第三产业中的6个行业部门,因此,剔除tertiary、orther两个自变量,对剩余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根据检验结果,可决系数为0.824,回归标准差为0.030,ADF统计量为-4.759(P=0.0036),小于1%的显著水平的临界值-4.122,这表明拒绝原假设,没有单位根,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表2 检验结果

利用Stata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lngdp=33.765-4.718lnprimary-1.972lnsencondary+0.141lnwr-0.470lntwp+0.212lnac+0.860lnfinancial-0.772lnre+0.09lninformation

表3 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占比,住宿和餐饮业就业占比、金融业就业占比、房地产业就业占比等自变量分别在5%、1%、10%和10%的水平下显著。①从产业配置来看,第一、二产业就业占比系数分别为-4.718和-1.972,这表明过多劳动力配置到第一、二产业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山东省既是农业大省,又是制造业大省。以传统农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山东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相比第一、三产业比较合理,所以第二产业就业占比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并不显著。②从行业配置情况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就业占比,住宿和餐饮业就业占比和金融业就业占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系数分别为0.141、0.212和0.860、0.090这表明劳动力资源向这几个行业的转移,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其中金融业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山东省GDP的贡献程度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山东省此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充分,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占比、房地产业就业占比系数分别为-0.470和-0.772,这表明大量劳动力配置到该行业不利于经济增长。虽然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GDP,但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将导致较高的房价,甚至连带物价,这会阻碍人才、资本向该地区流入,影响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笔者利用2004年—2019年相关数据对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从产业配置来看,过多劳动力资源配置到第一、二产业不利于经济增长。目前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尤其是第三产业,经济增长需要技术创新,山东省应有效促进劳动力资源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从行业配置情况来看,劳动力资源大量配置到低端行业不利于经济发展,向高端行业的转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及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①对三产产业之间的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山东省是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较多,有效引导农村劳动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至关重要,教育是关键,重点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注重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培养高学历劳动力;同时还要加强部分学生职业教育培训,为社会定向培养短缺的低技能劳动力。②优化不同行业部门之间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增强高端人才吸引力,促进高质量的劳动力资源向金融行业,电子信息技术等行业部门转移;另外,为“留鲁人才”制定配套措施,为高端技术人才提供户籍、医疗、子女、配偶、就业保障和生活等全方位服务,让人才来的放心,呆的舒心,有长久发展的决心;对省内重点大学进行重点建设,打造高水平大学;放开人才落户标准,出台创业帮扶政策,如:适当减免税收、提供金融贷款等,采取租房、购房补贴等相关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减少人才外流。③优化各地区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引导劳动力人口合理流动。打破传统地域限制,对欠发达地区,加大财政投入,实行“市-市”“县-县”互助发展策略,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地区之间协同发展;提高省会城市济南和沿海城市青岛的辐射能力,形成发展城市群,拉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才聚集。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资源配置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