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EI指数的华南春季旱涝时空特征

2022-03-10彭窈彭劲洪何彬毛文书杨鑑斌

广东气象 2022年1期
关键词:旱涝洪涝华南

彭窈,彭劲洪,何彬,毛文书,杨鑑斌

(1.清远市清新区气象局,广东清远 511800;2.清远市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英德分中心,广东英德 513000;3.连南瑶族自治县气象局,广东连南 513300;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华南汛期一般为4到9月,期间常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而华南干旱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及前春,严重时甚至出现秋、冬、春3季持续性干旱事件[1-3]。春季仍有较明显冷空气抵达华南沿海,但强度逐渐减弱,同时西南季风逐步爆发影响华南,导致降水不稳定性增大,更容易引发洪涝、干旱灾害。在时间变化上,黄晚华[4]发现华南春旱总体呈略增加趋势,其中20世纪60年代春旱严重,20世纪80年代春旱发生频率低,21世纪以来春旱又有所增加,其他学者对于珠江流域春旱的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特征[5]。在空间分布上,陈云[6]发现珠江流域春旱发生频率大值区包括兴义、望谟、灵山、玉林、罗定和南雄几个地区。

因研究方向和时空差异,存在不同指标讨论华南各地旱涝气候变化[7-10]。2010年,Vicente-Serrano[11]构建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指数),该指数引入潜在蒸发项,考虑了水分平衡对旱涝的影响,消除了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分布差异,能较好地体现华南旱涝特征[12]。目前对华南春季旱涝研究仍不深入,尤其缺乏SPEI指数的研究,本研究基于SPEI指数讨论华南春季旱涝问题,以期为区域气象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中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和广西,采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月降水、气温资料,剔除气候资料时间尺度不足56年的站点,最后选取出42个站点。

计算逐年华南春季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指数),通过讨论指数的时空特征来分析旱涝气候特征,SPEI指数旱涝等级见表1。

表1 SPEI指数的旱涝等级划分表

研究采用正态分布检验、滑动t检验、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13],分析华南春季旱涝的时间和周期变化特征;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13],分析华南春季旱涝的空间分布特征。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指数)的计算步骤[11,14]如下:

第1步:基于Thornthwaite方法计算潜在蒸散量,计算逐月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的差值

其中,i为某月;Pi为月降水量(mm);PETi为月潜在蒸散量(mm)。

第2步:对Di数据序列进行正态化,计算每个数值对应的SPEI指数。计算采用3个参数的Log-Logistic概率分布,其表达式为

其中α、β、γ分别为尺度参数、形状参数和位置参数,采用线性矩的方法拟合获得。

第3步:对累积概率密度进行正态标准化处理:

式(4)、式(5)中其他常数项取值:c0=2.515 517、c1=0.802 853、c2=0.010 328、d1=1.432 788、d2=0.189 269、d3=0.001 308。

2 华南春季旱涝时间变化特征

将华南42个站点的春季SPEI指数值求平均作为一个点(平均SPEI值),代表华南区域春季旱涝值,以此来讨论1961—2016年区域整体的旱涝时间变化特征。对区域平均SPEI序列进行正态分布偏度和峰度检验,其偏度系数-0.778、峰度系数0.597,两者的绝对值均小于1.96,认为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均SPEI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华南春季平均SPEI序列与平均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961,表明该指数能反映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平均SPEI序列与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315,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气温高则蒸发量大,容易发生干旱,气温低则蒸发量有限,容易发生洪涝,这种负相关关系与实况相符。

2.1 平均SPEI值的年际变化特征

统计1961—2016年华南春季平均SPEI值及滑动平均,如图1所示。

图1 1961—2016年华南春季平均SPEI值的年际变化(a)和5年滑动t检验(b)

由近56年华南春季平均SPEI值及其5年滑动平均的时间变化(图1a)发现,20世纪60年代滑动平均值总体小于0,处于干旱期,其中1963年(重旱)旱情最重;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滑动平均值总体大于0,处于雨涝期,其中1978年(中涝)涝害最重;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滑动平均值在0值附近变动,SPEI值围绕0值线上下波动明显,即这10余年旱涝转换频繁;21世纪后,滑动平均值小于0值为主,进入干旱期;2014—2016年,滑动平均值均大于0,可能存在由干旱期向雨涝期过渡的趋势。

结合近56年华南春季平均SPEI值的5年滑动t检验(图1b)发现,SPEI值表现出“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起初平均SPEI值呈上升趋势,即趋湿润化;在1983年其t统计量为-2.6,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明显突变,置信区间达95%,即呈现趋干旱化;在2011年其t统计量为3.09,经历了由下降到上升的明显突变,置信区间达95%,旱情趋于缓解,即呈现趋湿润化。上述的旱涝时间变化特征,在实况记录和诸多研究中同样得到印证[3-5]。

2.2 平均SPEI值的小波分析

由近56年华南春季平均SPEI值小波变换图(图2a)可知,华南春季旱涝在20世纪70年代存在3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其余年代存在4~6年的周期变化,其中20世纪60年代前中期、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周期振荡信号最强;7~11年的周期变化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存在准5次周期振荡;还存在14~25年的周期变化,存在准4次周期振荡,其中20世纪70至90年代前中期周期振荡信号最强。由小波功率谱图(图2b)发现(阴影部分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20世纪70年代中期,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变化;20世纪60年代前中期和20世纪90年代,存在4~6年的显著周期变化。

图2 1961—2016年华南春季平均SPEI值的小波变换系数实部图(a)和小波功率谱图(b)

3 华南春季旱涝空间分布特征

3.1 SPEI指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

华南春季SPEI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存在站点间差异,可能导致旱涝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由56年华南春季SPEI值M-K趋势检验的空间分布(图3)发现,正值主要分布在广东中部、梅县至汕头粤东地区、阳江至电白的粤西沿海地区,其中仅韶关站具有显著洪涝化趋势,置信区间达95%;负值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东部和西部,其中仅南宁站具有显著干旱趋势,置信区间95%。可见,在空间分布上华南春季旱涝多年变化趋势并不显著,这与罗岚心等[5]的研究结果相符。

图3 1961—2016年华南春季SPEI值M-K趋势检验结果的空间分布

3.2 SPEI指数场的EOF分解

对近56年华南春季SPEI指数场作EOF分解,分析结果郑彬等[15]、张凌云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该指数同样可以表现华南春季旱涝空间分布特征。

EOF分解第1模态的方差贡献为42.3%,其空间分布型态(图4a)表现为华南春季SPEI指数全区一致型,即一致洪涝或一致干旱。当各地SPEI指数均为负值时,全区域一致干旱,且自西向东的干旱程度加重;当各地SPEI指数均为正值时,全区域一致洪涝,且自西向东的洪涝程度加重。第1模态时间系数与平均SPEI序列的时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该模态表现的是华南春季旱涝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态。

EOF分解第2模态的方差贡献为14%,其空间分布型态(图4b)大约以112°E为界表现为东西反位相变化。当SPEI指数在华南112°E以西为正值、以东为负值时,西部洪涝区自西向东洪涝程度降低,至112°E逐渐过渡到干旱区,东部干旱区自西向东干旱程度加重;当SPEI指数在华南112°E以西为负值、以东为正值时,西部干旱区自西向东干旱程度降低,至112°E逐渐过渡到洪涝区,东部洪涝区自西向东洪涝程度加重。第2模态反映出春季旱涝在华南东西部之间的空间差异性,其方差贡献较第1模态明显减小,为次要空间分布型态。

图4 华南春季SPEI指数EOF分解第1模态(a)和第2模态(b)空间分布型

4 结论

1)20世纪60年代华南春季处于干旱期,70年代至90年代初处于雨涝期,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出现大幅度旱涝转换,21世纪后又进入干旱期。华南春季平均SPEI值在1983年前以上升趋势为主,即呈现趋湿润化;在1983年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显著突变,后呈现趋干旱化;在2011年经历了由下降到上升的显著突变,后呈现趋湿润化。

2)华南春季旱涝具有3、4~6、7~11和14~25年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3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振荡信号最强;4~6年的周期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前中期和90年代振荡信号最强。

3)在空间分布上,华南春季SPEI指数与SPI指数的多年变化趋势相符,旱涝变化趋势并不显著,仅韶关站具有显著洪涝化趋势、南宁站具有显著干旱化趋势。

4)SPEI指数场EOF分解得到的第1模态揭示华南春季旱涝全区一致型,第2模态为华南春季旱涝东西反位相变化型。

猜你喜欢

旱涝洪涝华南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传统旱涝急转评估指数的局限和改进
近54 年贵州省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基于农业旱涝指标的湖北省棉花生育期内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基于LDFAL及SDFAL指数的鞍山地区旱涝急转时空特征分析
贵州省1968~2017年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华南风采
记华南女院前三任校长
华南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