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62—2020年南澳县暴雨的气候特征

2022-03-10刘小勇郭丹妮林苗青

广东气象 2022年1期
关键词:年际日数降雨量

刘小勇,郭丹妮,林苗青

(1.南澳县气象局,广东南澳 515900;2.汕头市气象局,广东汕头 515041)

南澳县地处广东省最东端,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受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和中高纬度天气系统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变。暴雨[1]是南澳县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影响期间常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和短时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不但会导致城乡积涝,还可能带来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渔)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海岛旅游带来重大影响;但在干旱年份暴雨也给南澳县带来了紧缺的淡水资源,给岛上群众的生活、农(渔)业生产和海岛旅游等带来积极影响,可以有效的缓解海岛旱情。

许多学者都对暴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成果,如麦健华等[2]对广东省冬季暴雨及其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李娇娇等[3]对粤东暴雨中心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伍红雨等[4]对华南冬季区域性暴雨过程强度异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广东省内许多气象工作者也对当地的暴雨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5-13],陈潜等[5]对1953—2019年深圳市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多雨年份暴雨早发多发、累计雨量大且强度偏强;艾卉等[6]对广州市近55年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时段内的暴雨贡献率呈略增加趋势是由于非汛期暴雨增加;彭丽英等[8]分析后发现,茂名各站暴雨日数总体呈西南向东北减少的趋势;张柳红等[9]发现云浮地区暴雨呈纬向地带性分布;林锦冰等[10]对同处粤东地区的揭阳市降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冬季暴雨只出现在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可见暴雨的气候特征地域性明显,南澳县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对其暴雨的气候演变特征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利用南澳县国家基本站长时间序列降水数据,研究暴雨日数、暴雨强度、暴雨贡献率、暴雨初终日、连续暴雨等的气候特征,为南澳县进一步提高暴雨预报预警准确率、政府防灾减灾和海岛旅游气象服务等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处理

采用广东省南澳县国家基本站1962—2020年逐日降水资料。暴雨日定义为20:00至次日20:00(北京时,下同)日雨量≥50 mm、大暴雨日日雨量≥100 mm、特大暴雨日日雨量≥250 mm;暴雨强度定义为暴雨降水量与暴雨日数的比值;暴雨贡献率定义为暴雨降水量与同期总降水量的比值;连续暴雨为连续2 d及以上的暴雨。在日值计算的基础上统计月、季、年值。上年12月至当年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

根据影响暴雨发生的天气系统的不同,将汛期分为前汛期、后汛期。前汛期指4—6月出现的多雨时期,降水过程主要与冷暖空气的交绥以及华南低空西南急流有关;后汛期指7—10月出现的多雨时期,降水主要与台风、热带辐合带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为主。

1.2 研究方法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项式拟合研究暴雨事件、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的年际和阶段性变化[5-9,12-13];Morlet小波分析研究暴雨事件的周期特征[5-8];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暴雨初、终日的年际变化[5,7];对暴雨初、终日与暴雨日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5,7];对连续暴雨事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6-7,11]。

2 结果与分析

2.1 暴雨日数的时间分布

1962—2020年南澳县暴雨总日数为373 d,其中大暴雨日数为92 d,特大暴雨日数为2 d,分别占24.7%和0.5%。年平均暴雨日数为6.3 d,最多15 d(1990年),最少2 d(2011、2012、2020年)。暴雨日数与年暴雨降雨量、年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4,说明暴雨日数与年暴雨降雨量、年降雨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由图1a可知,近59年来南澳县暴雨日数以0.013 d/年的速率增加(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增加趋势不明显。1972—2008年为偏多期,1962—1971和2009—2020年为偏少期。由年暴雨日数的小波分析(图1b)看出,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具有12年的完整周期,其中1962—1995年具有20年周期,但后期不重复。

图1 南澳县1962—2020年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a)和小波分析(b)

统计可知,南澳县1—12月都有暴雨发生,最早出现在1月13日(2015年),最晚出现在12月29日(1981年)(图略)。86.6%的暴雨发生在汛期(4—9月),其中前、后汛期各占39.7%和46.9%。从季节划分来看:夏季(6—8月)最多,占59%;春季(3—5月)次之,占22.3%;冬季(12月—次年2月)最少,占2.1%。暴雨日数的月际变化呈双峰型,最高峰在8月,次峰为6月,1—6月逐月增多,7月略降,8—12月逐月减少。近59年来1、2、12月的暴雨日数分别为1、4和3 d。

2.2 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的变化

1962—2020年南澳县平均暴雨强度为85.4 mm/d,2014年最大133.0 mm/d,1962年最小59.8 mm/d。近59年来南澳县暴雨强度以0.025 mm/(d·年)的速率递减(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减少趋势不明显。1972—2008年强度偏强,1962—1971年和2009—2020年强度偏弱(图略)。

1962—2020年南澳县平均暴雨贡献率为39.5%,1990年最大69.1%,2012年最小13.6%。由图2可知,近59年来南澳县暴雨贡献率变化趋势不显著。1972—2008年暴雨贡献率偏大,1962—1971年和2009—2020年暴雨贡献率偏小。

图2 南澳县1962—2020年暴雨贡献率变化趋势

2.3 暴雨初、终日的变化

南澳县暴雨初日平均出现在4月27日,暴雨初日出现在4、5月份次数最多,分别占28.8%和30.5%;最早出现在1月13日(2015年),最晚出现在7月19日(2002年)。暴雨终日平均出现在9月21日,暴雨终日出现在8、9月份次数最多,分别占27.1%和27.1%;最早出现在6月16日(2014年),最晚出现在12月29日(1981年)。

分析可知,南澳县暴雨有初日提前、终日推迟的趋势(图略)。暴雨初、终日与暴雨日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和0.21,均通过0.01的相关性显著检验,说明南澳县暴雨初、终日对暴雨日数有一定的影响,暴雨初日越早、终日越晚,暴雨日数多的概率越大。

2.4 连续暴雨的变化

1962—2020年南澳县共出现50次连续暴雨,其中连续3 d暴雨有10次、连续4 d暴雨仅有1次(1995年),1990年出现5次连续暴雨,为历史最多年份。发生暴雨时,有30%发生连续暴雨,说明当灾害性天气中出现暴雨时,要特别注意连续暴雨的发生。图3为连续暴雨月变化。

图3 南澳县连续暴雨次数的逐月变化

由图3可知,南澳县94%的连续暴雨发生在汛期,前、后汛期各占44%和50%,连续暴雨的月际变化呈现双峰型,最高峰在6月,次峰为8月,4—6月逐月增多,8—10月逐月减少,11月至次年3月没有连续暴雨出现,夏季(6—8月)为连续暴雨的高峰期,占70%,连续暴雨和暴雨日数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相一致,说明暴雨日数偏多的月份,连续暴雨出现的概率越大。

3 结论

1)南澳县暴雨日数与年暴雨降雨量、年降雨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年平均暴雨日数6.3 d,以0.013 d/年的速率略增加。暴雨日数存在12年的周期变化。86.6%的暴雨发生在汛期,后汛期略高于前汛期,夏季(6—8月)为暴雨高峰期。

2)南澳县年平均暴雨强度为85.4 mm/d,平均暴雨贡献率为39.5%,年际变化均不明显。1972—2008年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偏大,1962—1971年和2009—2020年偏小。

3)暴雨初日多出现在4—5月,终日多出现在8—9月,有初日提前、终日推迟的趋势。暴雨初、终日与暴雨日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暴雨初日越早、终日越晚,暴雨日数多的概率越大。

4)南澳县连续暴雨日数占暴雨总日数的30%,94%的连续暴雨发生在汛期,后汛期略高于前汛期,夏季(6—8月)是南澳县发生连续暴雨的高峰期。

猜你喜欢

年际日数降雨量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北太平洋海温Victoria模态与ENSO年际关系的非对称特征
来安县水旱灾害分析与防灾措施探讨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
德州市多年降雨特征分析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1961—2016年汛期东天山北坡不同量级降水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ENSO强度模拟差异对全球变暖下热带太平洋大气变化预估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