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的关系研究

2022-03-10周若兰馨盛惠林李宇彤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旁观者领悟量表

王 沛 ,周若兰馨,孙 琦 ,陈 瑶 ,盛惠林,李宇彤

(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北承德 067000)

随着校园欺凌问题频发,为了能够有效识别并遏制欺凌问题,2021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生欺凌进行重新界定: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1]。但是,近几年来,研究校园欺凌现象的学者也开始强调旁观者对欺凌情境的重要性。旁观者作为校园欺凌的第三群体,指观察到欺凌事件,但没有作为欺凌者或受害者直接参与的个人或群体,而积极、亲社会的旁观者能够改变欺凌事件出现的频率,是防止欺凌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3]。研究表明,当旁观者积极干预欺凌时,60%的欺凌事件会在10秒内停止[4]。鉴于旁观者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性,因此,旁观者行为反应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值得探讨。研究表明情境和性格特征均会影响旁观者行为,例如,注意到他人从事亲社会行为能够显著提高旁观者积极制止欺凌行为的可能性[5,6],还有其他因素,如受害者的外貌、受害者需求的严重程度、实施干预行为的成本以及在场旁观者的数量也会影响旁观者行为反应[7,8]。另外,还有研究证实,创造支持性的校园环境或者拥有教师支持均能够激发欺凌情境下的积极旁观者行为[9]。

领悟社会支持也同样能够使个体拥有心理应对资源,用来衡量自身感受到被尊重、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10]。在领悟社会支持的应用研究中,学者发现其作用机制主要集中于主要效应模型,即支持感对所有人来说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不论是危险还是消极环境下,支持感都能给予人们积极的体验。除了主要效应模型之外,还有压力缓冲模型,即当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历重大压力时,社会支持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积极作用。总的来说,当个体处于一个支持性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其原因在于个体可会模仿这种亲社会行为,从而使这种积极的行为成为常态,也会增加其他人也参与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另外,社会支持的存在也会弱化个体面对负性事件的恐惧感[9]。以往研究表明,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及时制止并保护受欺凌者能够降低欺凌问题发生率,并缓冲欺凌对受害者的负面影响。由于亲社会旁观者行为的积极影响,有必要更全面地了解社会支持对于欺凌情境下的旁观者行为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作为校园欺凌旁观者时,自身所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其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为学校有效防范校园欺凌工作提供新视角。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2~15岁(13.41±0.83岁)。共发放问卷600份,最终回收问卷600份,回收率为100%,最终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为86.17%,由于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因此本研究只调查了初一和初二年级,其中初一男生139名,女生133名,合计272名;初二男生121名,女生124名,合计245名。

1.2 研究工具

1.2.1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该量表由姜乾金[11]引入修订的 Zimet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12],用来反应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此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三个维度,共有12道题目,采用Likert 7点正向计分方法,从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总分越高,代表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检验为:全量表0.97;家庭支持0.92;朋友支持0.91;其他支持 0.92。

1.2.2 校园欺凌旁观者的干预量表(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bullying,BIIB) 该量表由Nickerson 等学者根据旁观者介入模型编制[13],Jenkins 和Nickerson在原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14]。游志麒等学者在Jenkins 和Nickerson修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中文版修订和跨文化验证,用于测试旁观欺凌时的介入行为[15]。此量表分为注意、解释、责任、能力和干预五个维度,共16道题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方法,从1(完全不赞同)~5(完全赞同),分数越高,表明干预校园欺凌的倾向就越明显。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检验为0.89。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25.0数据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人口变量学特征的差异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变量间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和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得分比较

不同年级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程度差异显著(t=2.56,P<0.05),校园欺凌旁观者介入行为得分差异显著,且初一高于初二(t=2.36,P<0.05);而是否担任班干部只在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担任班干部所领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普通同学(t=2.37,P<0.05)。见表1:

表1 初中生各量表的得分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表1 初中生各量表的得分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与初二相比,*P<0.05;与不担任班干部相比,*P<0.05。

组别 人数 统计值 领悟社会支持 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年级 初一 272 70.67±11.84* 58.44±8.46*初二 245 67.14±18.44 56.27±11.92 t 2.56 2.37 p 0.011 0.018是否班干部 是 203 70.92±13.71* 58.32±8.77*否314 67.76±16.32 56.83±11.14 t 2.37 1.69 p 0.018 0.091性别 男 260 69.31±15.47 58.08±10.65女257 68.68±15.38 56.74±9.90 t 0.46 1.48 p 0.646 0.14

2.2 领悟社会支持与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的相关分析

经统计学检验,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与家庭支持(r=0.69,P<0.01)、朋友支持(r=0.71,P<0.01)、其他支持(r=0.71,P<0.01)、领悟社会支持(r=0.74,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2:

表2 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欺凌旁观者行为之间的相关矩阵

2.3 领悟社会支持对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的影响

采用强迫纳入方法,分别建立以领悟社会支持为自变量,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及其五个维度(注意、解释、责任、能力和干预)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与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的回归模型方程拟合度较好(R=0.74,调整后R²=0.55),德宾-沃森值为1.959,接近2,不存在自相关性;容差为1,VIF为1,也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最终得出回归方程为y=23.15+0.5x(F=636.68,P<0.001)。见表3:

表3 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对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及各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日益渐多,逐渐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而领悟社会支持作为欺凌行为缓冲机制与保护因素的可能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但是从目前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来看,欺凌经常发生在老师和其他成年人不在场的地方,与家长或教师相比,同龄人更有可能及时注意到校园负性事件[16]。生态系统理论表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同伴群体、学校和社区等)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强化或抑制欺凌行为,也可以影响个体对欺凌和攻击的反应[17]。因此本研究探讨个体领悟社会环境给予的支持与旁观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旁观者干预的相关理论并且提供新的参考框架和依据。

3.1 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数据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在年级和是否担任班干部上均有显著差异,这与韩璐璐和张悦研究结果一致[18,19],相比初二年级的学生,初一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新的学习环境充满了期待,更加乐意结交新朋友,与此同时家庭和学校也会提供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孩子更好适应环境。而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阶段的初二学生渴望独立的同时控制情绪的能力较低,就会极易与他人起冲突,这就使得初一学生比初二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在担任班干部方面,担任班干部的同学比非班干部同学更多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器重与青睐,因而会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3.2 初中生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在年级上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初一学生比初二学生具有更强烈地干预校园欺凌事件的倾向,李孟儒也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年级升高,校园欺凌旁观者的积极介入行为得分会逐渐降低[21],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越来越重,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对校园负性事件进行干预。

3.3 领悟社会支持与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与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是影响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的重要因素,除注意维度之外,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及各个维度。社会支持是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形式,当个体学生从父母、同伴、老师等方面感受到的爱与支持越多,就越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作为旁观者干预校园欺凌事件的倾向就越明显[2,23]。领悟社会支持程度高的学生所处环境的校园欺凌发生率较低,因而他们不易注意到此类事件,根据压力缓冲模型,如果这些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注意到校园负性事件时,他们所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就能够促使自身发挥积极作用,就会进一步意识到校园欺凌将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景下,他们就会比其他同学更快将此类事件解释为紧急并且急需帮助,与此同时,为了维护自身所处环境的良好氛围,他们也会更加愿意将干预欺凌事件视为自己的责任,另外,在这种消极环境中,支持感带给来的积极体验也会使他们更加愿意保护受害者,因为他们明白身边的人会支持他们的做法,并且他人的支持也可以成为对欺凌行为的一种威慑,因此当个体感受到较多的社会支持时领悟社会支持程度高的个体会对自己及时制止欺凌事件并且保护欺凌受害者的能力更加有信心。由此可见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解释、责任、能力以及干预等介入阶段行为,从而影响整个校园欺凌旁观者干预行为。

猜你喜欢

旁观者领悟量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多么痛的领悟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
我不想做生活的旁观者
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