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对医学生德育培养及社会责任感提升的探究

2022-11-23张解和郑家琪邓丽霞戴云翔陶天豪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责任感医学生榜样

张解和,郑家琪,骆 成,邓丽霞,戴云翔,陶天豪

(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2002年10 月,央视首次推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栏目,该栏目以各行各业人物榜样精神积极熏染全国民众的思想品德,扩大榜样精神的作用。通过发掘社会各行各业普通民众平凡而质朴的品质精神,加强对当代学生的德育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国家对大学生德育、责任感培养的重视程度亦在逐年增强。本文将对此栏目及医学生德育和社会责任感现况做出合理分析,并提出提升的途径。

1 德育及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德育教育可概括为受教育者参加培养和提升道德品质而接受到的特殊活动。广义德育常指在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及多方面所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有制度、有系统的影响社会成员活动,涵盖了家庭、学校、社会等道德教育的各个方面;狭义德育常指受教育者在学校所受教育者们进行的道德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按照已划分好的社会或阶级的特殊要求,使被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等层面受到一定影响[1]。

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是社会中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2]。对他人负责,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是为了个人,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

2 基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医学生德育及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研究

2.1 医学生德育及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医学生作为医疗团体的后备军,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非常重要。从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再到健康中国战略的部署,都与医学生德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强化有关。学校作为医学生德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阵地,理所应当承担重任[3]。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医学生所必备的道德品质,通过日常教育传递下去。培养医学生治病救人,护卫生命的良好医德医风。这是当今社会对医疗行业的需求,也是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发展的必经之路。

2.2 医学生德育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强劲作用下,生命自由与道德价值发生冲突;医生收受红包、冷漠病人等道德现象和事件让人感到心寒[4]。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都是跟医生对社会责任的价值错位、观念淡薄、情感冷漠、行为失德等有关[5]。改善这一社会问题,还应从本科医学生着手。从学校、社会德育等方面使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优良道德情操,坚定恪守医德的立场。重视当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新时期社会所赋予的重任[6]。所以,医学生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必然是需要随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进步不断完善的。

2.3 医学生德育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感动中国”是一档以独特方式来讴歌高尚道德,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的节目。自2002年至今,央视主办了多届“感动中国”年度优秀人物评选及表彰栏目,评选出具有理想信念、崇高精神的先进人物并对其行为事迹和精神进行表彰,更为突出“感动中国”主题[7]。其年度人物身上既有先进的划时代精神,又伴有传承精神,这些精神不断渗透到社会中,影响着更多人。所以,获奖人物的精神及其内涵宣传有利于医学生德育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感动中国”所宣扬的崇高精神品质,通过现代多元化途径被大众所了解,借优良品质来引导医学生学习正确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及怎样为之奋斗[8]。十九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对医学生意义重大。医学生作为该战略重要参与者和保证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实践者,便要求他们必须拥有浓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学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品质。总之,医学生道德教育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关系其自身成长,也关系他人的生命健康[9]。

2.4 提升医学生德育培养与社会责任感的路径

2.4.1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及完善法律监管制度 良好社会环境有利于医学生德育及社会责任感培养。目前社会主流还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良之风。宏观上,国家和政府应为主要指导,弘扬优良社会主义风尚,如近年提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感动中国”、“中国梦”等教育活动,加强医学生的思想及观念教育。此外,政府机构可完善法律监管制度,促进法制教育发展,加大对危害国家及社会行为的批判力度,让医学生在这种舆论和道德的力量下思想升华。

2.4.2 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 高校应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在教育活动中,需改变多年来以分数为导向的价值评判标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加强对老师的培育及其授课水平的提升;重视医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在实践课中注入人文关怀,为培养社会责任感打好基础。

2.4.3 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连接学生和社会最好的桥梁。组织带领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医院见习、社区医疗服务、提供医疗咨询、义诊等活动。通过这类活动,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通过亲身经历,医学生更切身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及家属的焦急与期盼,有利于医学生切实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意义,更好的培养社会责任感[10]。

2.4.4 设置德育及责任感培养的相关课程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作为医学生德育的指导和保障。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医学生所追求的精神,也是认真对待工作与患者的基本要求[1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中要求当代医学生勇于承担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责任,树立牢固的法治意识,建立完善的法治思维方式。在法治社会的前提下,端正医疗行业风气,加强行业间团结协作,促进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可开设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结合的课程,树立医学生正确的“三观”,培育高水平的医疗行业人才。

2.4.5 构建科学管理模式促进医学生德育发展 为使医学生更加明确德育内涵,高校科学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高校各部门应分级合作、互相监督、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首先,校级管理部门可将医学生德育的思想目标、实际计划和组织行动列为核心要素,为高校医学生德育规划合理教学方向,明确目标要求,提供具体方案指导。其次,院系管理部门应根据各专业特点,做出具体教育活动规划并及时下达给相关教师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最后,由专业年级在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校园系列文化、党团和临床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专业与德育相结合模式。各级部门分工合作,针对管理特点、专业差异和学生发展方向构建合理、科学、全面的高校管理体系,一定会更加高效的促进医学生德育的完善[12]。

3 基于“感动中国”的医学生德育培养及社会责任感提升意义

3.1 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13]。在整理分析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和获奖感言时,我们发现他们身上所折射的优良品质多是奋不顾身、坚韧不屈、信诺忠义、勇于创新、爱国敬业、孝老敬亲等,而这些恰是对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3.2 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新思路

“感动中国”人物的行为和精神深入人心,年度人物评选是思政教育情境演绎创设的典范,为思政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学校通过多个方式激发医学生思想及情感的共鸣,如:聚焦榜样楷模人物事迹、挖掘人物精神创造情境等,来提高他们学习榜样的积极性,更利于改善学习态度,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同时,以感染医学生心灵,激发其情感为目的,将模范人物的优良品质修于心而笃于行,教育者也可运用情境再现的方式设计多花样的思政教育。

3.3 榜样示范法的成功运用

模范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学校,教育者们运用榜样示范法对受教育者进行鼓励式教育;生活中,榜样精神可渗透到方方面面,通过身边细节影响着学生。学校除了开展与“感动中国”人物精神有关学习,还可通过评选如: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典型模范,营造出榜样在身边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高校医学生学习“感动中国”榜样精神及教育者合理运用榜样示范法将有利于提高医学生思想水平,引导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4 顺应时代主旋律,引领医学生思潮

在央视“感动中国”栏目中,弘扬的是优秀文化以及包含爱国、集体和社会主义的思想精神,与时代主旋律不谋而合[14]。榜样人物凸显出核心价值观所包涵的意义。这些经典人物用自身行动书写了独特的时代价值和宝贵的人生意义,更是用特别的方式让核心价值观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使更多正能量广泛传播。榜样精神影响着当代医学生,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4 总结与展望

“感动中国”是新时代榜样精神有效的宣传,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可以此指导,充分展示了榜样示范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与能动性。对“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精神内涵的深入探究,为本科医学生德育及加强社会责任感提供一些方法策略。在医学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形成对患者和社会负责的理念,培养看病救人的医者仁心。

猜你喜欢

责任感医学生榜样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