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谢综合征合并多发胃间质瘤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1例报告

2022-03-10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普通外科中心郑文博朱健康程玉刚仲明惟张光永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胃底胃镜胃癌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普通外科中心 郑文博,朱健康,程玉刚,仲明惟,张光永

全球肥胖人口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减重外科的迅速发展,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的病例报道也逐渐增加,但大部分为术后病理意外发现或联合手术切除。GIST 是少见的胃肠道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近年发病率略有增加[1-2]。本文报道的1例胃间质瘤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术前发现胃底及胃体大弯侧多发胃间质瘤,经独立的LSG 治疗后胃间质瘤得到根治,且患者体重、血糖、血压明显改善,恢复良好。在本病例报告中,我们强调因代谢综合征而计划行LSG、术前检查中发现合并胃良性肿瘤的患者,尽可能一次手术,以期解决患者所有的临床问题,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患者女,62 岁,因“血糖控制不佳1 月余”入院,空腹血糖约为15 mmol/L。既往2 型糖尿病病史7 年余,规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早两片、中两片、晚三片)、阿卡波糖片(一次两片,3次/d)、盐酸吡格列酮片(一次两片,1 次/d)、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睡前15 U,多次因血糖控制不佳入住我院内分泌科;“高血压病”病史30 余年,血压最高达150/110 mmHg,规律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1 片qd,琥珀酸美托洛尔1 片qd,富马酸比索洛尔片一片qd,血压控制可。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30 余年,既往行X 线深部照射治疗。高尿酸血症病史6 年余,未规律治疗。家族史:父母已故,母亲生前有糖尿病,父亲生前有高血压病。1 兄3 姐,大姐有糖尿病、高血压病、中风病史,二姐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三姐有高血压病史。专科查体:身高164 cm,体重88 kg,体重指数32.72 kg/m2,血压135/79 mmHg。辅助检查:2020 年5 月10 日葡萄糖14.77 mmol/L,5 月8 日腹部CT 示:肝左叶与胃体间异常信号,建议结合临床随诊,必要时增强扫描;脂肪肝。于内分泌科控糖治疗后患者血糖平稳,因患者诉近半年上腹部疼痛不适,行胃镜检查:(1)胃底黏膜下病变(间质瘤? 平滑肌瘤?);(2)胃体黏膜下病变(间质瘤? 平滑肌瘤?);(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急性活动;(4)十二指肠降段病变(皱襞堆积?)。见图1、图2。为行手术治疗遂转入胃肠外科,于2020 年5 月29 日行LSG。术中探查见:肝脏呈脂肪肝样改变,边缘圆钝,网膜脂肪堆积。肿瘤位于胃底、胃体大弯侧,考虑为胃间质瘤,决定行袖状胃切除术。首先显露幽门,距幽门4 cm 于胃大弯侧血管弓内游离胃大弯,向上至His 角,显露左膈肌脚,将胃大弯侧、胃底完全游离。请麻醉科医师台下经口置入引导管,引导管头部过幽门至十二指肠。在引导管标记引导下,采用内镜下切割闭合器距幽门6 cm 处沿大弯侧切除多余的胃体、胃底,切缘处连续缝合加固,放置引流管一根。术中出血约50 mL。大体标本示:浆膜面查见肿物3 枚,大者1.2 cm×1 cm×1 cm,切面灰白色,质韧,位于浆膜下,余者长径0.8~1.5 cm,性质同大者。术后病理示:胃体大弯侧黏膜下至浆膜下原发GIST,梭形细胞型,核分裂象计数:1/50 HPF(5 mm2),手术切缘阴性,危险度评估肿瘤均为极低危险。免疫组化:2 号标本:CD117(+)、CD34(+)、DOG1(+)、S-100(-)、SDHB(+)、SMA(-)、PHH3(个别+)、Ki-67(约5%)。4 号标本:SMA(-)、CD117(+)、DOG1(+)。见图3。术后1 年随访,患者体重68 kg,体重指数25.28 kg/m2。2 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更改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每次用量:4 IU,三餐前皮下注射;德谷胰岛素注射液,每次用量6 U,睡前一次皮下注射。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片,1 片/次,1 次/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 片/次,1 次/d,血压控制在107/60 mmHg。复查血糖指标:葡萄糖5.3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0%。复查胃镜提示:贲门松弛,黏膜光滑。残胃:黏液湖浑浊,量中等;胃体见纵行瘢痕,表面光滑,胃腔变小呈袖管状。见图4。

图1 胃镜显示胃底隆起性病变(蓝染部分)

图2 胃镜显示胃体大弯侧隆起性病变(蓝染部分)

图3 胃大体标本

图4 术后1 年复查胃镜

讨论 中国肥胖症患者已超过9 000 万,成为全球肥胖人口第一大国,同时也是胃癌大国;据报道全球近半数的男性胃癌新发病例在中国[3-4]。东亚人群胃癌好发于胃小弯侧,因此中国肥胖症的手术治疗方案主要为LSG[5-6]。与传统Roux-en-Y胃旁路术相比,LSG 手术难度小,术后并发症少,且保留了正常的解剖关系,术后可行胃镜检查,避免了胃癌漏诊。遗憾的是,我国减重手术近十年开始快速发展,但术后胃癌发病率的相关研究尚未大规模开展,尚不明确减重手术后胃癌的发病情况。

GIST 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胃,其次为小肠、结肠、直肠。大多数GIST 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因此生活中通常难以发现。全球GIST 的发病率为1~2 人/10 万,患病率则为13 人/10 万[7]。而在减重手术中,将以往所有报告的病例加在一起,则可以得出0.72%(每1 000 人中有7 人)的发生率,仍远高于一般人群[8]。具体原因考虑与微小GIST 常规胃镜检查难以发现有关。

本例患者体重指数为32.72 kg/m2,长期患有2 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显著的高血压与2 型糖尿病家族史,且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属于典型的代谢综合征。对于无明显腹部症状的肥胖症患者,本医疗中心术前不常规行胃镜检查,该患者于内分泌科治疗期间因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底及胃体大弯侧两处胃间质瘤,为行手术治疗转入胃肠外科。术前讨论考虑患者胃间质瘤均位于胃底及胃体大弯侧,且严重肥胖,代谢综合征难以控制,因此决定行LSG。术后病理发现3枚肿瘤,均为极低危险,因此无需服用靶向药。术后随访,患者体重明显减轻,体重较前减轻20 kg(23%),血糖及血压较前控制明显好转,口服药物较前种类、剂量下调。胃镜检查未见复发。

考虑到肥胖症手术患者的胃间质瘤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我们对本中心2019 年开展减重手术以来的59例减重手术患者的病理进行复习,另发现1例51 岁女性,术前腹部CT 及术中均未发现异常,术后病理提示:胃肌壁内单发原发GIST,梭形细胞型,大小0.7 cm×0.4 cm×0.4 cm,核分裂象计数:0/50 HPF(5 mm2),瘤细胞异型性:轻,手术切缘阴性,极低危险。半年随访,未见复发倾向。截至目前,本中心减重手术患者GIST 发病率为3.4%,远高于既往文献报告,考虑减重手术患者基数太少,导致偏差较大。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文献复习,本例是以往报告中唯一1例通过LSG 切除的多发GIST[9]。以往病例报告中的袖状胃切除合并胃间质瘤,往往是术后病理回顾意外发现,仅有的几例术前发现,也多行联合手术切除,本例患者成功施行了独立的LSG,既根治了多发胃间质瘤,也改善了患者的代谢综合征。

本例是国际上首次报道的多发胃间质瘤合并代谢综合征的LSG,通过一次手术,解决了患者多个临床问题,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胃底胃镜胃癌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体会
改良三明治法与序贯联合套扎分别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行急诊内镜的治疗效果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