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渗透与深化

2022-03-10

大众文艺 2022年4期

江 楠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广东深圳 518029]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高中音乐教材中添加了很多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教材元素,在进行音乐知识的讲授时,教师应将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渗透给学生,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民族感情的养成教育,培养民族感情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此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音乐课是培养高中生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已成为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而音乐作为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重大作用。通过对民族音乐作品的评价和对音乐技能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和智力的发展。在以往的音乐课程中,教师往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西方音乐来进行欣赏与学习,但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学生通常很难对西方的音乐形式及音乐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样的条件下,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民族音乐教学,不仅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也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学习效果。此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也产生了许多来自不同民族的经典音乐作品,将这些民族作品融入音乐课堂中,不仅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具多样化的音乐作品和风土人情,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在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作品蕴含的丰富内容之后,学生会对民族文化有更全面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音乐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生活,是对生活内容的有效提炼与升华,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精细的加工与创造变成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音乐作品。民族音乐中蕴含着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然而很多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认为西方的音乐作品更加优秀,对本民族的音乐作品却抱有怀疑、不信任、甚至轻视心理。高中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的探究阶段,其人生价值观念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当面对丰富多样的西方文化时,往往会缺乏对本民族音乐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得当下很多高中生的审美标准都倾向于西方文化。民族音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民族音乐蕴含的重要价值和伟大力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何况民族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当教师能够有效地将民族音乐带入课堂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深度与广度,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信感和认同感。此外,民族音乐作品是基于民族特色进行创作的,含有深刻的民族智慧和人生阅历,学习民族音乐对文化智慧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深化民族音乐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各民族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现阶段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和一般的文化课程相比,音乐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具备更强的艺术感染能力及更加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但从实际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只是盲目的根据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机械而又枯燥的讲解与传授,教学模式单一,缺少人性化和针对性。目前,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也有部分教师仍然坚持同样的教学方式,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观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较以往也没有太大改变,从而大大削弱了高中音乐课堂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二)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学校作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丰富知识技能的重要场所,在音乐教学的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但是一些高中学校对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并不重视。音乐教学与研究虽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帮助教师了解音乐教学多功能性,但仍需具体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技巧。此外,一些高中学校只重视传统学科的教学工作,很少在校园内举办与音乐有关的活动。有些高中没有成立专门的音乐社团,或者虽然建立了相关组织,但负责指导学生音乐学习的专业教师却很少,使学生在缺少浓厚音乐氛围的环境下,很难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之中。

(三)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不牢固,音乐素养不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些高中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到音乐课程,但学生只是将音乐课程作为一种课业任务或是打发时间的消遣途径,对音乐领域及其作品没有深刻系统的认知与理解,也很难体会到音乐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缺乏良好的音乐艺术修养。

三、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民族音乐与文化知识的融合,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音乐是一门涉猎范围非常广泛的课程,和众多学科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应在传授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在增强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水平。例如,在民族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就十分考验作者的文学功底,民族音乐需要丰富的歌词内容,还要考虑歌词是否合辙押韵,唱起来是否朗朗上口,并且还要对其中的一些部分进行升华,所以能否在较为短小的篇幅中,用对称工整的语句和词汇表达所要描绘的意境十分重要。由此可见,在民族音乐中,有很多带有文学因素的内容和情境,能够展现文学中的精神境界和情感升华。在古代时,人们就通过创作对称整齐的诗句来进行歌唱,这些唱词十分容易传唱。后来,这些唱词就形成了早期的诗歌,通过几千个春秋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传承几千年的文学巨作。所以在当代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更要关注音乐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结合,尤其是和文化知识的交叉融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深对学生文化力的培养,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反映生活中的情境世界,并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音乐与文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和艺术氛围,从而带动学生投入到艺术感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例如在进行民歌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歌词入手,感受歌词内容蕴含的民族特色及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作品内容进行讨论,并对其中运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与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文化感知,丰富音乐技能。

(二)从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音乐的漫长发展史上,音乐作品的创作往往随着时代而行。音乐并不仅限于流行,还有很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当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音乐的创作背景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充分理解历史背景的条件下,更好地感悟民族音乐的魅力。以《沂蒙山小调》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山东民歌,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为学生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是在什么样的时代以及条件下创作的,以丰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这部作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当时在山东临沂发生了激烈的战役,这种条件下,文工团在艰苦的创作环境下克服了重重困难与压力,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围绕音乐作品,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创作这首作品的目的及意义有哪些?作品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在你听了这首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等等。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感悟到音乐对于鼓舞士气、帮助人们坚定理想与目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这些慷慨激昂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在当今也有广泛的流传度,人们传唱这些振奋人心的歌曲来展现对历史的铭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聆听和鉴赏民族音乐作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对历史教学做知识上的补充。同时,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这样恢宏的音乐更好地塑造了历史环境,能够带动学生的情感,促进教学工作的完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

(三)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为了增强民族音乐课堂的科学性和趣味性,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音乐微课,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课程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在民族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更加灵活地分析、整理与概括,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化研究,从而帮助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有更加全面而又专业的理解。在微课学习模式下,传统的师生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教师将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也开始转入自觉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例如,在进行《辽阔的草原》这篇作品的鉴赏学习时,如果仅仅依靠教师通过口头或者文字来介绍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该作品所取得的相关艺术成就,显得过于苍白且缺少吸引力,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作品包含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有关作品的短片介绍,并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演唱视频,通过生动多彩的教学素材对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代入感,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美妙动听的音乐,从而营造出浓烈的音乐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从声音、色彩、画面的有机结合中,对作品有更加深入的领悟。此外,在下课之后,学生还可以利用教师制作的音乐微课进行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可以打破课堂教育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提升了民族音乐课堂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四)将美术元素渗透到民族音乐的教学活动中

由于民族音乐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因此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艺术元素,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民族音乐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入一些美术元素,利用美术课程的特点与优势来弥补并丰富民族音乐的课程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创作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带来更美好的学习体验。音乐与美术在本质上是都是充满浓烈艺术氛围的人文性课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音乐与美术两个不同课程之间的融通性,找到二者之间的共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艺术熏陶。以内蒙古民歌为例,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你的印象中,内蒙古民歌具有怎样的特点?有哪些可以代表蒙古族的文化元素或者具体事物呢?在学生开动脑筋进行踊跃的回答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展示有关内蒙古风景的图画,之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相关音乐,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对音乐中描绘的画面进行充分的想象与联想,例如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等等,并鼓励学生一边聆听美妙的音乐,一边将头脑中联想到的音乐元素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将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围绕音乐主题与学生的绘画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好地教育条件。

(五)鼓励学生演唱民歌,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民族乐器的机会

音乐课程不仅是一门拥有浓厚艺术气息的人文性学科,更是一门重视学生思维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课程。为了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及欣赏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民族歌曲和民族乐器的机会,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在高中音乐教材中,收录了种类丰富的中华民族音乐,涉及民歌、民乐、说唱以及戏曲众多领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来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赏析能力。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音乐偏好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技巧,如引导学生思考民歌与民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表现形式,在演奏民乐过程中都将使用到哪些传统乐器等等。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乐器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演奏技巧并鼓励学生上台尝试演奏乐器,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一边演唱一边弹奏的形式来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借助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到系统的民族音乐知识理念,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实践能力,增添课堂的音乐氛围。此外教师可以将说唱与戏曲作为两种古今艺术形式进行对比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两种音乐形式对当今的社会具有哪些借鉴价值及深远影响,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对艺术作品的思维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论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音乐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系统的音乐知识体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主义情怀,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及人文修养,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