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艺术插上翅膀
2022-03-10王晨颖
王晨颖
教育以人为本,艺术教育当然要遵循这个原则,但不能忽视“艺术”的专业性。有了专业性的指引,让幼儿期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摆弄各种材料,认知艺术的手段、方法,最终让他们看到美,幼儿期的艺术是可以有高度的!一个有能力的艺术老师,需要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性的课程,用他们可操作的材料、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达到艺术的高度。当然,艺术的认知、认同、理解是需要在同一个水准上的!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对于社会担当也要高于他人。“社会”是“艺术教育”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由于社会价值的输入,孩子如何才能同艺术的本质保持平衡,这是艺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当然艺术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就是推行教育法的先锋。突破常人对儿童画展的认知,不就起到了先锋推动的作用了吗?
这种先锋推动是需要艺术老师和孩子之间互动的。多年来一直站在美育第一线的我是如此幸运,几乎每天都被孩子们鲜活的作品打动着。这些作品的随性率真、独一无二会随着他们的成长逐渐消失,于我而言却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驻步常留。每节课程的设计都站在孩子们的高度去选择内容和材料,用他们感兴趣、能理解的语言去讲述美的由来。于是,艺术课程的生动有趣换来了孩子们创作的热情和极富有美感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便可不断积累教育经验:用孩子的作品去引导其他孩子,这种互动远比课程起初的设计有趣得多。将每个孩子的作品汇聚、再创、提升也是互动的结果。
由于“孵画”这一展览,我们需要再一次俯身观察,不乏专业地组建他们的作品。不改动原本作品的天性本色,但又能再创集体作品的表达手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犹如裁缝制衣,光有好的面料和做工是远远不够的,制出的衣服要合身,要体现气质才会让人赞不绝口。当这些作品再一次用不同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会惊叹自己的能力,这种被认可的满足是平日的赞扬所不能代替的。于是,“互动”又一次影响了孩子的美育,自信心会转能成今后的动力。
其实策划一个儿童画展很难,儿童画展区别于其他成人艺术家的个展或联展。成人展通常是画家本身的意愿,通过策划和布展设计,将其作品的信息和精神升华,表达、展现给观众。但儿童画展难有一种执着、稳定的精神,孩子的作品随性直白,不注重技能,没有太多的连续性,相对独立自我。那儿童画展到底让观众看什么?办儿童画展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两点一直是我自问的。
《鱼跃鸢飞》 瓷泥、卷纸芯、白卡、颜料
从作品的积累,到整个布展都是一种策划。而这种策划不能是完全成人意识的包装,他必须是与孩子作品的一种融合。以他们为本,通过策展手段去体现原汁原味的拙气。所以,展品的组建和完成就成了平日的课件,不是一时兴起,更不会是为画展赶制的。这些作品往往都是校园中不断更换的景致,这些景致也就是平时艺术课的衍生产品。这种衍生品再通过精心思考,汇聚成一个儿童展就再真实不过了。每一节课让孩子们在做作品时就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无论是他们认知范围内的创作,还是艺术欣赏类的表达,从制作中不仅得到共同创作的快乐,更学到了艺术教育本身具有的意义,培养了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才是办展本身的初衷。
《穿越》(魔都上海)牛奶盒、即时贴、宣纸、墨、纸板卡
从初衷走向策划都不能偏移孩子本身。一个多月过去了,在每个孩子的记忆里是印象深刻的,带给他们更多的是今后艺术创作的自信。这种自信的普遍性在于展品都是他们一起参与的,当他们走进展馆就纷纷寻找自己的“艺术品”,找到后的兴奋能感染身边每一个人,久久地不愿离去。没有个展的突颖而出,更没有落选的失落,这样的一个展当然愉悦他们。那在成人眼中,观展后又是怎样的呢?
本次展览得到了来自家长、朋友的赞美,策展得到了肯定,我如孩子般收获成就感。成就使然不是偶然发生的概率,它必定有美呈现的道理,严谨是美学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点,感性的表达、理性的思考就是这次布展收获最大的惊喜。所以,进展厅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设计严谨,不光是展品的呈现,文字一旦介入也成了画面,它的功能性是隐于展品范围之内的,标题也好,地贴也罢……策展人如同乐团指挥,把展品提升起到毋容置疑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从布展第一天就会得到那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我们不做江湖郎中,也不是靠偶然和运气布展。艺术的美是有法则的。有节奏感、有起伏、有变化、有韵律、有互相的冲突,可是又有和谐、对立统一。这就是美的基本法则,有了这个法则,再布100个展也能呈现100种美。包含了这个法则的东西,就会觉得是美的,我们也一直在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教他们这些秘诀。
掌声余音之后,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艺术的多变与高度,不断努力创新,使我们的孩子们艺术眼界更宽广,艺术道路走得更愉悦、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