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五段式”混合学习模式要点分析

2022-03-10崇庆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语文教学互联网+

崇庆月

[摘 要]“五段式”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发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要想熟练有效地应用“五段式”混合学习模式,教師就需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网络平台为切入点,优化资源导学;以学生的学习反应为基准点,落实主体自学;以学生的展示评论为核心点,强化交流互学;以反馈总结为落脚点,实现高质量的反思助学;以拓展应用为延伸点,落实课外研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互联网+;五段式;混合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1-0066-03

“五段式”混合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使用资源引导学生预习,明确引导职责辅助学生自学,强化组织职责引导学生交流互学,发挥监督职责助力学生总结反思,拓展知识应用引领学生课外研学。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程序设计,使导学、自学、互学、助学、研学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五段式”课堂结构。在“五段式”混合学习模式中,教师直接讲解知识的时间大幅度减少,且主要运用在交流互学和总结助学环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互联网+”的教学内涵,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传送资源给整体或者个体学生、构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一、以网络平台为出发点,优化资源导学

资源导学是“五段式”混合学习模式的第一个实施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教学方案和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这两个方面。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课文和学段特征,找准文章的重难点,联系相关的知识点,构思好自己的课程框架;其次,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对手头的资源进行取舍;再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或者自主创生教学资源,并把这些精心设计的教学资源通过云学习平台发送给学生;最后,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自学,对课文进行预习,为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凭借学习平台的后台数据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

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推送一部分资料,并布置学习任务,以此助力学生借助学习平台与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为课文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直接使用资源为生字词的教学微视频、课文朗诵视频、租界以及中国人在租界中悲惨生活的影视片段等。教师为学生推送的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与具体任务。学习指南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与资源获取途径的指导,如配合课文的朗诵视频、倾听并朗读课文、圈画出其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文中各个人物的不同情感等;具体的任务则注意分层设计,如:“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周恩来伯父眼中的租界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资源导学效果:在提供资源后,教师以云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对学生进行监督。数据显示,三个视频的观看率分别是90%、80%、100%,且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完整观看前两个视频。以学生A、B为例,学生A充分使用了教师提供的资源,而学生B则没有观看前两个视频。

在作业反馈时,两个学生的自学质量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学生A朗读的生词清晰、标准,没有出现错误;学生B的朗读则有明显读错的现象,如将“铿锵”读成了“坚将”。第二天教师检查两个学生的语文课本时,发现学生A的课本做了较多的标记,如圈出了四字词语,许多地方还写了批注,对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做上了标记;而学生B的课本则只标注了段落序号,并没有其他的勾画痕迹。

在资源导学中,学生都表现出对视频资源的浓厚兴趣,并能够在资源的辅助与指引下进行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只关注娱乐性、故事性较强的资源,而对真正需要反复学习的资源却不够重视。这种现象应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需要教师不断改进、优化导学策略,约定好自学情况检查反馈的时间。如果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就需要通知家长,借助家长的力量来督促学生利用好资源做好课前自学,完成自学任务。

二、以学习反应为基准点,落实主体自学

学生自学是“五段式”学习模式进入课堂实施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同样需要以“电子书包”为基础,落实好学生自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在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电子书包”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及自己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反应,在“电子书包”上给需要帮助的学生发送特殊资源,或者直接与学生交流,进行个别辅导,启发、引导学生做更加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课堂学习任务:“阅读课文,分析巨人回来前和回来后的花园有什么不同之处,将学习成果写在草稿纸上。”教师通过巡视的方式,观察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反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第1分钟,学生基本都是在阅读课文。在第2分钟,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学生A由于课前预习较为充分,在第二遍阅读时就能边读边进行梳理。例如,在阅读第2段时,他写下“以前的花园”,然后勾画出“青草、鲜花、桃树、果实、小鸟、孩子”等词汇。对于这种有一定学习方法又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的学生,教师不需要多加干涉,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如果可以,在经过他们身边时停留几秒,轻轻竖起一个大拇指,给他们悄悄点个赞,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学生B的情况就差多了。其学习积极性较差,在第3分钟时依然保持着阅读姿势,还没有对文章进行分析、梳理。教师观察他的反应,发现他表情迷惘,并时不时抬头观看其他同学的学习,这是他自学能力较差的表现。对此,教师通过云平台发送给他一张详细的任务单,如:“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哪段到哪段?第二部分包括哪几个段落?……”在教师量身定做的任务单的引导下,学生B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了,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学生自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学习反应的判断是重中之重。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有限的,除了学生B,其他学生也同样存在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察觉并感知到他们的反应,就会降低这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利用平台反馈问题,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地向他人寻求帮助。

三、以展示评论为核心点,强化交流互学

交流互学是“五段式”学习模式质量体现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借助“电子书包”这个多媒体平台,引导并辅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思考成果展示给全班学生看,以此强化学生交流的直接性。教师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思辨性竞赛活动,利用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交流积极性。

例如,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榕树的美呢?画出相应句子,并思考自己的阅读体会,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然后,教师设置规则:“第一次说出句子给四人小组加2分,对别人已经讲出的句子、观点进行有新意和有价值的评价加1分。”

一开始,学生争相将所勾画的句子上传到平台中,期望得分。

有的小组找出了直接描述榕树的语句。

A组生1:“那翠绿的颜色……”这句话以夸张的方式描绘了榕树的树叶美。

有的小组则关注细节,寻找简短的词句。

B组生2:“树叶真绿得可爱。”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能够以小见大,让我们知道在作者心目中树叶都绿得可爱,那么整棵大树自然也是可爱的。

在搜集完句子后,没有抢到回答机会的学生则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对其他学生的评论进行补充。

C组生3:学生1的那句话还写了榕树的静态美,前一部分是对榕树的真实描述,后一部分则是作者的审美感受。

在设置积分竞赛规则后,各小组的学生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意识。在各自表达意见之后,学生会发挥思维创造性,从不同的角度对已有的成果进行评论或者解读,以此获得分数。这样的表现是教师乐见的,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书包”,设计更具趣味性的积分竞赛方案,以增强展示评论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

四、以反馈总结为落脚点,实现反思助学

总结助学是“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组织学生反思、评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立足教学目标,归纳学习成果,评价学习过程是这一环节中总结、反思的体现,也是“五段式”学习模式的落脚点。教师可以运用开展课堂总结归纳、完成随堂作业等方式实现有效的助学。

例如,《清贫》一课的教学中,临近课尾,教师展示了以下问题:“文中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文章体现了方志敏怎样的精神?从方志敏身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一下你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看法是什么。”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并做批注。在讨论时,各小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A组使用整体回顾并围绕关键词语查找相关内容的方式梳理知识。

生1:标题应该用了描写的方法。我们一人找一个对应的句子吧。语言描写,对应的句子在哪?

生2:第3、4、5段落里都是。

B组则是重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归纳方法。

生3:第1段是独白,运用的是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生4:第2段有动作、语言的描写,如:“他们中的一个……”

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将两个小组的方法以简略的语言展现在电子白板上,先肯定学生采用的方法和总结的答案,再让小组派出代表评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教师对大家的评价进行梳理点评,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这一环节的关键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回顾总结中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借助“电子书包”将各小组所使用的方法展示在全体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分析、评论。这样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不同学习方法的优点,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以拓展应用为延伸点,落实课外研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谁要是拘泥于课本,局限于课本,谁的语文课堂就没有生命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

拓展应用这一环节是“五段式”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活动的重要节点,是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与强化。在这一个环节中,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拿到生活中去验证、去应用,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放到生活中去强化、去实践。

例如,《竹节人》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很有趣的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这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按照“五段式”学习模式,把学生从课内带到了课外。

教师设定了以下任务:

1.根据课文中制作竹节人的方法,自己寻找材料,制作一个竹节人。

2.用自己制作的竹节人和好朋友一起参照课文玩一玩竹节人的游戏。

3.举行竹节人制作评比大赛,看谁制作的竹节人更精致,想象力更丰富。

再如,学完四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之后,教师让学生去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一下小区垃圾的存放、回收、处理情况,调查一下周围空气的污染、水域的保护情况等。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其知道自己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并借此契机引领学生付诸行动,通过讨论,设计出十个简单易行的保护环境的小提示,印成宣传单,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提醒更多的人关注周围的环境。

这一个环节的操作看似平常,但具有非凡的意义。教师结合所学课文内容,设计出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利用互联网等媒介自行查找资料,拓展对课文所学知识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学生树立了大语文观,明白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道理,他们就能在生活中验证、实践、拓展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五段式”混合学习模式是一种落实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发挥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延伸的作用,按照教学预设,循序渐进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不断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和范围,将语文学习置于生活的海洋之中,使语文学习更具活力,更有生命力。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手段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因此,要想有效应用这一模式,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对互联网技术和云平台的认识,通过主动学习、主动应用,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从而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责编 刘宇帆)

3272500338296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模式语文教学互联网+
《民航基础知识》课程SPOC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创新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
试论混合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电子书包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