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书包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2016-01-06江吉林王艳萍赵清真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5年9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电子书包高等教育

江吉林++王艳萍++赵清真

摘 要:电子书包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关于电子书包的试点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要做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良好衔接,就必须适时地加强电子书包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本研究从政策、技术、自身需求优势以及理论迁移四个方面探讨了电子书包在高等教育应用的可行性,并构建了基于电子书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子书包;高等教育;混合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24-04

“电子书包”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重要载体之一,为数字教育、智慧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终端设施普及,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加快全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1]目前,电子书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信息化水平对我国整个教育信息化水平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电子书包应用于高等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一步。何克抗[2]教授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已基本普及;2003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始迈入第二阶段,更多关注 “教学应用”。将电子书包应用在高等教育,则是“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需要一脉相承,电子书包在基础教育推广将会对教学方式产生变革,为实现两个阶段的良好衔接,加强其在高等教育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MOOC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学习平台和资源,而“电子书包”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将会提供数字化学习工具,二者整合,共同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

一、关于电子书包

目前在我国上海、宁波、西安、重庆、成都、广州、武汉、南昌、大连等许多城市,已经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工作。Brodersen等[3]从广义上讲电子书包是个人数字化知识库,可以用于存储图片、视频、音乐、文本文档和其他数字材料,以供课内课外的学习使用。黎加厚[4]认为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测评等各个教学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Chih-Yung Chang[5]指出电子书包可实现笔记本、教科书、教学材料、电子书籍、数字学习资源、学习评估报告、教学应用模式、信息集、学习工具集、课堂练习等10个方面的功能。

通过CNKI高级检索,检索关键词为“电子书包”,检索年限为2010—2015年,运用SATI3.2和Ucinet6分析软件,绘制出以电子书包为核心的关系网络图,如图1所示。通过图1,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与电子书包相关度较高的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数字化学习、班班通、教学效果、电子白板等,通过进一步文献分析以及结合图1的可视化情况,我们发现电子书包是在信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出的,是实现“班班通”工程的重要方式,它以平板电脑为主要学习工具,融合了纸质教材、电子书,是数字化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当前有不少研究者对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以及标准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究。

二、电子书包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

从政府层面来讲,2010 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成立;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提出,应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从市场角度来讲,辽宁出版集团会盟台湾碧悠电子工业股份公司、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清华液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举行了“电子书包联盟签约仪式”。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对电子书包的推广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技术环境日趋成熟

从数字网络技术来讲,Wi-Fi技术和4G网络技术飞速发展。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4G技术是集3G与WLAN于一体,能够支持电子书包快速、高质量传输数据。从平台和资源建设来讲,MOOC、微课等迅速发展为电子书包的推广提供了新的动力。Coursera、Udacity、edX等MOOC平台不断兴起,微课也在我国大力发展,电子书包与MOOC、微课整合可以形成资源聚类。从评价追踪技术来讲,大数据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麦肯锡全球数据分析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1年6月发布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中提出“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工具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6]大数据关注学生个体的微观表现,它可以分析微观、个体的学生与课堂情况,用于调整教育行为与实现个性化教育。大数据技术和电子书包的结合,将会使电子书包使用更具针对性和科学化。

3.高等教育自身的需求和优势

电子书包在基础教育得到应用,那么在高等教育也需要得到应用,否则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无法良好衔接。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电子书包的引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高等教育这样的局面,它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电子书包在高等教育发展优势明显,从学校层面来讲,高等学校在资源配置、人力、物力等方面比中小学更具优势。从学生角度讲,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更高,对电子书包的应用更为灵活,他们还具有更强的自我监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电子书包发挥积极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不少高校都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领域相关学者,他们理论知识丰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4.中小学试点工作经验及研究理论迁移应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小学电子书包的相关研究可以适当地迁移到高等教育领域。目前,关于电子书包从实践到理论都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王佑镁等[7]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探究近10年我国电子书包领域的研究现状,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书包系统、技术标准、试点实施、应用模式及支撑产业5个方面。在实践方面,如上海虹口区的“基础教育电子书包计划”、广东佛山南海区的“智能课堂”和江苏省教育厅确定的“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校试点校”等。在具体教学应用方面,如张文兰等[8]研究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白若微等[9]研究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此外国外也有类似研究,这些实践和理论都为电子书包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提供了可能条件。

三、基于电子书包的高等教育社会环境系统与学习模式构建

1.高等教育电子书包社会环境系统模型

电子书包的推进是系统工程,基于电子书包会形成社会环境系统,如图2所示。电子书包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会涉及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产品公司、专家学者与教师、学生等,他们的相互作用形成电子书包的社会环境系统。一般而言,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牵头,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在专家指导下,对电子书包的设计、生产、实施等过程进行宏观把控。教师和学生是电子书包应用中最直接的践行者,教师需要经过学校、专家等相关培训,才能更自如地发挥电子书包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学习-再探索-再学习”的反复过程,让电子书包应用到变革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中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要处理好利益关系,避免为追求利益而盲目推行,尤其是教育部门,校企合作更要从学校教育实际出发,产品选择要合适有效。项目一旦实施,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专家学者等要做到有始有终,教师、学生要积极参与,注重反馈反思,促进“智慧课堂”的发展。

2.基于电子书包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

基于电子书包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依据原则有教学效果优化原则、促进学生成长原则、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图3为基于电子书包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此模式的构建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基于电子书包的混合式学习发生的情况。它主要包括前端分析、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和反馈评价三个主要核心部分。

(1)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整个混合式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处于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前端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与学的策略分析、新的考核机制分析。大学生初始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网络学习经验。他们的生理、心理、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都有利于混合式学习的展开。此外,要根据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等,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一般而言,教学策略一般有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有探究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等。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要设计好考核机制,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活动考核要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发生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2)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有知识讲授、过程指导和教学总结三个核心任务。知识讲授时,要根据学习者的预习状况,以及结合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过程指导需要贯穿整个学习活动本身,既包括课前预习阶段的指导,也包括课堂学习、课后反思的指导。其中,课前和课后的指导可通过电子书包来完成,一般采用个别指导的策略,而课堂上的指导,则不可依赖电子书包,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就当堂解决,一般采取群体指导的策略。关于教学总结,不同阶段的学习其总结内容重点也不尽相同。在学习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重点总结学习要求、学习技巧、电子书包使用状况等,在深入学习阶段,可重点总结学习中的不足和优点,以便下次学习时改进,在后期学习阶段,要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学生学习状况、教学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

学生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包括预习、资料上传、参与课堂讨论学习、做好学习总结以及课后反思等。在预习时,学习者需根据教师上传在电子书包“云资源库”中的资料以及教辅材料等做好预习,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做好记录,可以上传到电子书包答疑区中,也可和其他学习者或者教师进行初步的在线交流学习。在课堂学习环节,一般课堂讲授式和协作讨论式相结合,并根据具体学习情况决定采用何种学习形式。不过,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诉求更强,因此,在情况合适时尽量有课堂讨论学习环节,给学习者更多的表达机会,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具体讨论活动中,可适当参考谢幼如教授等[10]提出的“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过程模型。学生在总结时,可以先自我总结,然后可以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甚至需要参考教师的指导意见,做好自我总结,并上传到电子书包总结反思资源库中。保罗·弗莱雷[11]认为反思是对话学习的构成要素和必要条件,离开了反思,对话就变成了单纯的行动主义,所以学习反思十分重要。在课后反思阶段,要坚持及时、全面原则,只有及时反思,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清楚地知道学习中的问题,只有全面反思、客观反思,才能真正促进学习效果不断提升。

(3)反馈评价

余胜泉等[12]认为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价是促进学习有效发生的三大外部因素之一。基于电子书包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较为及时,侧重于学习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在评价反思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反馈十分重要,教师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在不断教学中改进教学策略,学生的反馈也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综合指标之一。反馈评价可以根据学习者学习记录、在线互动、作业完成、课堂表现等综合因素来考察。

四、电子书包应用于高等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电子书包的应用要从全局出发,对其要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新媒体总是在教育技术者的乐观期待中进入教学,却常常在现实中遭到冷遇。[13]台湾学者邱玉菁发现师生在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中面临学习不专心、合作学习时间不足以及不良操作干扰进度等问题。[14]在推进电子书包高校建设工程时,要结合地区实际、学校实际,处理好地区交流合作、校际互动等。电子书包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功能,要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开发和应用其功能,它的应用价值不要停留在丰富课堂层面上,还要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应用。恰当地处理好电子书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位置,避免把课堂由“人人对话”变为“人机对话”,要注重教学活动中师生感情的建立。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导致信息技术和学科的结合依然滞后,此种形式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应用电子书包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专家学者要和一线教师做好及时沟通,认真解决他们在实践应用中的问题。要加强在高等教育中的试点工作,加强电子书包在高等教育中的理论研究,加强系统模型架构,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要协调好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产品公司、教师、家长、学生等的关系,为电子书包的应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在资源建设问题上,做好配套的电子资源的开发,电子书包上的电子资源绝不仅仅是纸质资源的电子化,而是要结合电子浏览、电子学习等特点,合理编排电子资源,可充分利用MOOC、微课资源,延伸电子书包资源建设。

五、结束语

根据基础教育一些实践经验来看,电子书包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任务情镜、个性化学习指导、学习过程记录与评价、促进学情诊断、加强因材施教、改进教学反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移动终端课堂应用将激发学习者合作的动机和意愿,有利于不同学科领域的连接,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技能。[15]电子书包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会给我们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契机,要汲取基础教育电子书包试点经验,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条件。最后,不得不指出的是,本文研究只是将电子书包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初步设想,还有一系列的相关实证研究可以展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112/128730.html.

[2]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3]Brodersen,C.,Christensen,B.G.,Gronbaek,K.,Dindler,C.,&Iverson,O.S.eBag-thedigital schoolbag[DB/OL].http://www.daimi.au.dk/~bentor/papers/eBag_final.pdf.

[4]黎加厚.“电子书包”的遐想[J].远程教育杂志,2011(4):111.

[5]Chih-Yung Chang aJang-Ping Sheu.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 Hoc Classroom and eSchoolbag Systems for Ubiquitous Learning[DB/OL].http://140.115.126.240/mediawiki/images/5/51/ESchoolbag.pdf.2013-07-16.

[6]ManyikaJ,ChuiM,BrownB,etal.Big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R].USA: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11.

[7]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5):4-10.

[8]张文兰,李喆,员阁,连云梅.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18-121.

[9]白若微,周榕,张文兰.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0-54.

[10]谢幼如,宋乃庆,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4):38-42,46.

[11]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8.

[12]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13]Neil,S.In praise of Pessimism——The Need for Negativity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1,42(50):713-718.

[14]邱玉菁.数字学习教与学历程研究——以A高中实施之台北市教育局“电子书包试验计划”为例[D].台北:世新大学,2005.

[15]Finn,S,Inman,J,G,Digital Unity and Digital Divide :Survey Alumni to Study Effects of A Campous Laptop Initiative[J].Joural of Rease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04(13):257-275.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模式电子书包高等教育
基于“数码摄影”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电子书包的使用误区及出路*
《民航基础知识》课程SPOC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创新研究
运用电子书包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