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研究进展
2022-03-09胡宝贵
王 蒴, 胡宝贵
(北京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2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分水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具有法律界定的正式组织形式。2017年修订法案后定义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1]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以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解决农业农村及其他社会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将一家一户的农民联结起来,克服了小农经济分散的弊端,降低交易中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产业转型[2-4]。
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在经营管理和发展状况上良莠不齐,合作社在服务社员、带动社员方面表现不佳[5-7]。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目前是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绩效就是组织运行过程和结果的评价,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研究有利于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认清自身的不足,调整发展方向和更正存在问题;同时也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不同的研究者在数据搜集、指标设计、评价方法上有较大差异。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1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维度及评价方法
1.1 评价维度
“绩效”最初来源于经济领域,主要用经营和营利性等经济指标表示。企业绩效更加关注企业的营利性,而农民合作社是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组织[8],它的绩效表现在经营成果、功能实现、社员满意度服务社会等多种角度。
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选用的评价指标应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可区分性、实用性、时效性,注重评价主体、方法和内容[9],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有企业属性又有社会共同体属性的特点,学者们根据他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提出了多种绩效评价维度,见表1。
1.2 评价方法
1.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要构建一个自上而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评价体系,它的一个特点是对指标赋权重时要依赖专家的判断。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绩效评价时,目标层就为综合绩效。赵佳荣等将综合绩效分解为经济绩效(0.7)、社会绩效(0.2)和生态绩效(0.1)3个准则层指标,14个评价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湖南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综合评价值,且认为样本合作社的“三重绩效”表现并不理想[20]。姚宗东等在比较不同法人治理结构的烤烟合作社绩效时将准则层指标设为经济收益(0.5)和组织发展(0.5),评价层则包含7个指标,并计算了来自陕西安康、商洛和宝鸡的24家“内部委托代理人型”烤烟专业合作社和14家“外部委托代理人型”烤烟专业合作社的综合绩效得分,结果显示“外部委托代理人型”烤烟专业合作社的得分整体高于“内部委托代理人型”烤烟专业合作社[21]。董志贵等利用DEA-AHP方法评价了黑龙江垦区六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排名前三的合作社分别为种植类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农机合作社[22]。
表1 绩效评价维度[10-19]
1.2.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思想,从纷繁复杂的、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的指标中提取几个公共因子,这些公因子之间既不会存在相关性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总体指标,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郑少红等构建了包含10个指标的运营绩效评价体系,利用福建省57家合作社的样本数据提取出经济效益、社会影响、资金规模3个公因子,计算了因子得分并排序[23]。娄锋等从20个指标中提取了6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生产行为、社员收益、组织建设、组织发展、外部绩效、组织规模,计算并排序了17个省4个直辖市761家合作社因子得分[24]。
1.2.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绩效评价
高艳等以劳动、土地、资金为投入,以经济效益为产出,测得兰西县121个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有2/3的合作社处于效率较高的区间,有潜力达到DEA最优[25]。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因素
2.1 治理结构与绩效
治理结构又称治理机制,主要体现在制度方面。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由成员共同分享所有权的组织,这些成员在多种方面存在的异质性使得他们通常会选择理事会或雇佣经理人来管理合作社,因此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大多体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和理事会结构上。基于此,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的治理结构除了股权和理事会结构外,还可以有更广泛的角度(表2),例如黄胜忠等在讨论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时,增加了合作社内部监督和社员退出权两个方面[13],而徐旭初等则认为监督情况和牵头人情况也是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26]。邵科等在研究治理结构与合作社绩效的关系时则从股权结构、惠顾结构与成员大会3个方面对合作社治理机制进行分析[27]。
表2 治理机构与绩效
2.2 分配制度与绩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规定合作社主要按照惠顾额向社员返还盈余,在实际运作中会有多种利益分配形式,分配制度是一种激励制度,能够增加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联系,也能鼓励社员更多地参与到合作社中。李中斌等认为合作社的分配制度体现在盈余分配方式、盈余返还额度和社员参与制定规则的程度,产权安排影响分配制度的形成,同时也对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分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社绩效[28]。
2.3 核心成员与绩效
合作社核心成员一般指理事长、大户、能人等这些担当合作社领导角色的人物,根据资源依赖理论,组织发展除了必要的物质资源以外,人力资源也必不可少。中国农产品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导致合作社也必然也是竞争导向、能力导向的,而由于合作社的成员异质性,其治理和决策必然由掌握关键性生产要素的核心成员主导。由此看来,核心成员的才能和资源禀赋对合作社的表现至关重要(表3)。陈冰主要研究了理事长的人力资本以及理事长在村职务、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数和获得贷款的能力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29]。刘小童等研究合作社能人治理与绩效的关系时,认为合作社能人表现在文化程度、社会职务、市场开拓、技术引进、创新力和规范管理力方面[12]。黄胜忠等利用因子分析法从理事长的12个特征中提取出4个公因子,即通用管理能力、特殊沟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外部社会资本来概括理事长的胜任能力[30]。
表3 核心成员与绩效[12,29-30]
2.4 合作社成员与绩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特征主要表现为成员间的异质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首先表现在成员的土地资源、社会关系、技术管理能力等资源禀赋上,其次是成员的参与动机和目的,另外小农户、生产大户、农业公司等不同主体对合作社有不同的需求,他们承担的角色也不同。成员之间的这种高度异质性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控制权结构和利润分配机制,从而影响合作社绩效。曾明星等认为异质性是把“双刃剑”,成员之间存在的适度异质性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成员相互学习,促进技术与管理创新,但是异质性的存在也会造成合作社利益与决策的失衡[31]。除了成员异质性,曾以宁等从农户视角出发,采用四川省石棉县32家合作社146户社员的调研数据,实证得出农户个体特征和社员参与合作社的行为对合作社绩效也有显著影响[32]。
2.5 其他影响因素
中国农民合作社规模较小,仅靠成员入社带来的资金用于基本开支,剩下用于经营和扩大规模的资本已经很微弱了,因此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苏群等基于浙江、江苏两省311家种植业合作社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计算出获得财政支持的合作社绩效得分高于未获得的合作社,得出财政支持提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结论[33]。张颖等、廖媛红检验出社会资本对合作社绩效提升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升社员满意度[34-35]。另外,对于烟农合作社,外部扶持政策如资金投入和项目带动等对烟农合作社绩效有提升作用[36]。
3 绩效改进对策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存在融资难、股权结构不明晰、社员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难题,对合作社绩效的评价和研究意义就在于改善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社员收益、社会贡献。合作社绩效改进对策见表4,政府参与提升绩效见表5。
表4 合作社绩效改进对策
表5 政府参与提升绩效
经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不难发现提升绩效首先在于合作社本身,在合作社运行中,不应过分依赖政府补贴和支持,增强自生能力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48],自生能力在于合作社能有完善的内部治理制度,还需要加强社员的管理,同时还要注意环境问题的改善。另外,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合作社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合作社发展中难以解决的如融资难等的突出问题就需要政策的倾斜,吸引社会资本、引进来走出去等重大决策也需要政府的参与。
4 展望
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在不断发展的时期,关于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板块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而合作社的绩效评价对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9],绩效评价体系还不规范和完善[50],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提出未来研究的几个可能的创新点。
1)在合作社绩效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可以选择不同地区相同产品类型合作社的绩效进行测度。这样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为某一类型的合作社提供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还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合作社发展水平差异。
2)根据当地的政策和所选取的合作社类型,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和测量模型的选择上,还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尤其是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针对合作社类型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51],但应起码涵盖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方面。目前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体系和研究方法,所以在测度上还可以探索更规范和准确的模型。
3)当前都市农业蓬勃发展,新兴的生产和销售技术不断投入,不仅为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也可以研究科技投入等新的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为今后的合作社发展提供思路。
4)重视生态绩效,考虑到“十四五”规划以及当前的生态保护问题,在保护农村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下,研究合作社的发展与其生态保护意识和保护措施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包含生态绩效的评价体系,为合作社赢得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