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治理模式研究

2022-03-09军,

科技和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徽省供应链农产品

何 军, 刘 利

(安徽大学 商学院, 合肥 230601)

近几年,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给安徽省农产品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2019年,在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排名中,安徽省排在全国第9。2020年年底,安徽全省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突破600亿元,网络销售额连跨百亿元台阶,保持了30%以上的平均增速,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效拓宽。在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前100名中,安徽省砀山县、歙县、肥东县分别位列第39、79和90位。一方面,电子商务给安徽农产品的销售注入了新的血液;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电商服务和质量的期望变高,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2020年疫情期间,安徽的一些农产品企业因为供应链跟不上,错失订单,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量农产品腐烂,农民和承包商营收惨淡。党在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到“现代供应链”,为了提升安徽农产品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下的竞争力和反应能力,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是必然要求。

供应链治理强调企业间的协调与合作,企业间的关系会影响对风险的预期,决定合作的态度。在供应链治理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溯源上:李维安等[1]系统介绍了供应链治理的内涵和分析框架,为研究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治理提供了思路;张敬等[2]对供应链进行了理论溯源,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对供应链发展的思考。在探究供应链治理的不同模式时:张敬等[3]认为选择高控制或者低控制的供应链治理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包含商业关系、政治关系市场化进程、产权性质等,强制制度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冯华等[4]基于信息共享和信息技术水平视角,分析了供应链治理机制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探究农业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供应链治理模式的问题上,费梦琪等[5]分析了“公司+农户”供应链中机会主义行为动因,从运作模式选择、合同规范与完善、健全监督机制、信任和声誉机制应用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陈勇强等[6]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利用模型揭示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关系不同阶段关系治理与合约治理的互动过程与作用机理,两类可以互为补充、交替使用。

当前农产品市场面临着愈加复杂和激烈的外部环境,如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更新越来越快、消费者对售前售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等。本文聚焦安徽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发展实际,结合安徽各省市经济、交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对安徽省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并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建议。

1 安徽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目前,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已逐步进入高速发展轨道。2020年全省累计培育农村产品上行超1 000万元电商企业272家,上行超100万元品牌436个,创建农村电商示范镇220个,示范村743个,培育了坚果炒货、酥梨、茶叶、花草茶、宣纸等一批网红产品。安徽农网、安徽农业科技网等省内的大型网站线上渠道也为各个市县的农产品提供了更多的电商交易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为流量的转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但安徽省农产品电商供应链还不健全,线上线下脱节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没有很好地相互配合。首先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没有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而没有这三产业的相互配合,农产品电商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第二是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供应链体系,因此抗风险能力较低;第三是农产品电商没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链,没有产品故事,价格就走不上去;最后是监管问题,对于电商行业农产品的质量监督,目前还存在一些空白。安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农产品流通、全接触、全渠道、全场景全球连锁等新的框架体系之上,整个客户群的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方向,即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建设和治理,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刺激投资。

2 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治理模式

供应链治理是以协调供应链成员目标冲突,维护供应链持续、稳定运行为目标,通过经济契约的联结与社会关系的嵌入所构成的供应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度安排[1]。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而供应链治理,洽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调节机制来协调和缓解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各种冲突,保证供应链有效率地运行。

2.1 供应链治理模式划分

2.1.1 按控制程度划分

按控制程度可以分为高控制模式和低控制模式。研究表明,商业关系会对供应链治理模式的控制程度具有强烈的负向影响,合作企业之间商业关系越浓厚,就越倾向于选择低控制的治理模式,而政治关系越强,供应链成员企业选择低控制治理模式的可能性越大,选择高控制治理模式的可能性越小。

2.1.2 按交易主体划分

按交易主体可以分为随机交易型、核心领导型、多元协作型供应链治理模式3种。随机交易型供应链治理模式下,供应链个体利益突出,各成员相对独立地参与供应链活动并做出分散决策,合作意识相对淡薄,其关系的调整一般依赖于宽松的市场机制,随机交易型供应链治理模式的结构是不稳定的。核心领导型供应链治理模式,整个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表现为一个结构紧凑稳定的生产系统,核心企业对其他企业和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控制和协调作用。多元协作型供应链治理模式,网络化成为一种突出的结构形式,供应链协作网络变为多中心,核心企业此时发挥的职能主要是战略领导和支持,而非直接控制,信任和声誉机制是多元协作型供应链治理模式主流的背景。

2.1.3 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治理划分

农产品电商可以按照核心企业主导划分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模式,一般划分为连锁超市主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生鲜电商、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供应链管理模式,国内学者对这几种供应链模式也有所研究。

2.2 供应链治理模式的特点

按照交易主体的主动性来划分供应链治理模式的特点,表1中给出了各治理模式的功能、优点、缺点和适用地区[7-9]。

表1 供应链治理模式的特点

续表1

3 安徽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治理模式选择

安徽省各城市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和物流水平的差异比较大,供应链企业对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物流条件和物流基础设施情况影响。笔者选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不同城市所适合的电商供应链治理模式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各城市电商供应链模式的定位和发展提供参考。

3.1 安徽省各地市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发展数据与指标选取

参考之前的供应链治理的相关研究,认为农业经济发展、物流体系、居民消费水平、社会劳动力创新情况、产业链发展水平等因素,在评估各个市区在供应链模式的选择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安徽省2020年统计年鉴中选取了邮电业务、公路客货运输量、公路里程、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农林牧渔业、社会消费品、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受理量、就业人员共9个指标,对安徽省各个城市的物料供应链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3.2 各城市农产品电商物流供应链水平综合评价

表2提取了2个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72%,第2主成分方差贡献95%,解释了绝大部分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到第1主成分的系数都大于70%,且为正,反映的是该地市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第2主成分的系数变化有明显差异,第2主成分反映了除了经济发展情况之外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表2 主成分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按综合评分公式来评估各个城市的物流供应链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各个城市的物流供应链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

3.3 安徽省各市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的聚类分析

安徽省各市之间发展情况差异较大,为了对不同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分类研究,通过聚类对安徽省的城市进行分类处理,划出不同级别、层次的城市,聚类结果见表4。

表4 城市聚类分析结果

通过聚类结果分析,可以将安徽省的16个市划分为3大类:第1类城市包括合肥;第2类城市包括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滁州、六安、芜湖、安庆;第3类城市包括淮北、淮南、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黄山。

3.4 安徽省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治理模式选择分析

不同城市的GDP和人均GDP差异显著,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不同农业供应链治理模式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10]。

3.4.1 第1类城市的供应链治理模式选择

合肥市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产业水平均居于全省高位,合肥在农业消费具有一二三产业联动的特点。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技中心。因此在农业供应链治理模式的选择上,合肥应该结合自己独特的五位一体的优势,积极发展最新的农业物流供应链治理体系,在“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体系+智能化发展”上积极推进。在供应链模式上,建议该城市主要发展多元协作型供应链治理模式,以其他几个为辅。

3.4.2 第2类城市的供应链治理模式选择

第2类城市的特点是虽然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经济总产值不突出,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仅仅次于合肥,并且其商业基础良好。处于这一梯队的城市科技行业相对欠发达,不是生鲜农产品总产值高的城市,但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上,基于自身良好的商业基础,可以选择发展核心领导型供应链治理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基于良好的商业分工,建议此类城市可以发挥连锁超市或者生鲜电商品牌效应,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

3.4.3 第3类城市的供应链治理模式选择

第3类城市普遍第三产业发展较弱,第一产业相对而言占优势,有突出的自然资源,但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从供应链治理模式上,建议主要发展以随机交易型为主体的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模式,侧重发展以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生产。以生产和加工企业为核心驱动,通过辐射效应来带动一大批的上下游供应链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许多分散的小作坊和小个体企业可以通过批发市场模式进行整合,具有整体经济优势。

4 安徽省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治理对策建议分析

4.1 对政府管理的建议

发展供应链网络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助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部门可以从减少政府干预、改善服务、加强法律保护、培育商业文化来引导供应链网络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应发挥职能,做好营商环境建设和电子商务服务工作,让电子商务回归交易本源,而不是依赖政府补贴。促进电商平台规范发展,严禁平台出现“二选一”、压制生产者、嫌贫爱富、傍大欺小等行为,积极推出农民自产自销的模式,促进供需线上交易。

4.2 对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建议

近些年国家对电商扶贫政策倾斜,电商渠道也加速了渠道下沉,阿里、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等电商企业纷纷开始加速布局农村地区。这一方面使得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也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尤其在经历2020新冠疫情后,农村电商和社区电商更是迎来了一波发展红利。不同电商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定位、流量优势,采取不同的打法,来更好地整合自己的资源,同时服务好农村地区,推动农产品电商的发展。

4.3 对企业管理的建议

供应链中的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要努力达到双赢,不能因为机会主义而过度抢占资源。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企业可以从如下方面考虑:①引进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能够生产出与电商产品标准化要求相适应的农业产品;②建立农产品生产溯源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源头能追溯;③加大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努力发掘更多像砀山酥梨、太湖黑猪、六安瓜片等独具特色的品牌;④加大农产品采后处理,进行预冷、分级、适度包装以及初级加工等,提升产品附加值。

4.4 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建议

农产品生产者需提高供应链协作配合能力,及时根据市场和各方需求调整农作物种类和产量,加强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好地与供应链合作者形成协同效应。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农村人才培训资源,提高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依托低成本、便捷操作、直观化等优势的直播带货,通过“网红直播”“田间地头直播”等模式,将农村原生态产品资源更直接地呈现给消费者,对消费者进行有效引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保障自身收入。

5 结语

对于安徽省来说,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和耕耘深度垂直化线上渠道的重要路径。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转型,安徽省需要利用好供应链这个工具来形成特色的农业供应链,从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早日实现。目前,对于电商供应链治理的不同模式存在着许多观点。本文聚焦安徽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的发展实际,结合安徽各省市经济、交通、科技、就业等方面的实际数据,对安徽省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可以对安徽省供应链治理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安徽省供应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成长相册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