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3-09朱福战
朱福战
随着目前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及人们饮食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极大威胁。目前脑卒中的治疗以溶栓、抗凝、支架置入等为主[1],其治疗原则为积极挽救脑组织的缺血明暗带,最大限度保护神经功能。脑卒中后患者可出现多种后遗症,如运动神经功能损伤、吞咽功能障碍等,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卒中后遗症,患者可出现肌无力、活动不利、疼痛感减退或消失等。康复训练是偏瘫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同时可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近年来有研究显示[2-4],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增加适当的中医治疗,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进一步改善肢体功能。本研究选取了徐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补阳还五汤与针刺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徐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65~75岁,平均年龄为(67.41±6.32)岁;病灶部位:基底节区16例、丘脑13例、脑干11例、脑叶5例;病程0.2~6个月,平均(1.32±0.12)个月;左侧偏瘫28例,右侧偏瘫17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62~72岁,平均年龄为(65.51±7.02)岁;病灶部位:基底节区17例、丘脑11例、脑干12例、脑叶6例;病程0.4~7个月,平均(1.34±0.19)个月;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17例。2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徐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5]所制定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卒中后偏瘫;②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③处于脑卒中康复期;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受损者;②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③存在意识功能障碍者;④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者给予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给予适当营养神经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给予患者康复训练,具体如下:患者体位取坐位,由专业医师指导患者手屈肘,做摸头顶的动作,而后指导患者将上肢举过头顶,循序渐进;协助并指导患者做肩关节前屈及伸肘的动作,可结合仰卧位训练;指导患者做双手交叉、手背向下的动作,移动上肢,尽量使用手掌触碰双脚,而后缓慢向头部移动,超过头顶;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训练,保持足外翻及背屈,进行膝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范围由小至大;患者取仰卧位,医师协助患者进行踝关节外翻、背屈等,同时协助患者进行膝关节活动;上述过程共持续15~20 min,由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1次/d,连续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及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方剂组成:黄芪60 g,地龙15 g,赤芍15 g,当归15 g,淫羊藿15 g,川芎15 g,桃仁9 g,红花9 g,桂枝9 g。由徐州市中医院药剂科统一煎制,加水500 ml,浓煎至200 ml,每日1剂,连续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针刺治疗:下肢或下半身取梁丘、肾俞、风市、太冲、阳陵泉、环跳、血海、丘墟等穴位,上肢或上半身取内关、外关、手三里、尺泽、曲池、臂臑等穴位;补虚泻实,采用提插补法、重雀啄法、提插泻法,得气后留针20 min,1次/d,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FMA)评分,采用FMA量表评估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6],其中分数划分为上肢总分66分,下肢总分34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运动功能越好。②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7],得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强。③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8],包括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疼痛、活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共8个维度,35个问题,生活质量随分数增加而变好。
2 结果
2.1 FMA评分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FMA评分比较 (例,
2.2 MBI评分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MBI评分比较 (例,
2.3 SF-36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由脑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的脑组织局部缺血的疾病,患者起病急骤,发病后神经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疾病致残率、致死率高,完成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及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脑卒中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9],偏瘫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损,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会出现明显下降。针对脑卒中后偏瘫目前主要采用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通过指导患者肢体进行主动或被动的活动,结合药物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防止肌肉出现过早萎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脑卒中在中医理论中属“中风”范畴,该病病位在脑,病机为阴阳失调所致血运不畅,进而导致脑髓血脉失濡养。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主张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改善并恢复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中选用的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地龙、淫羊藿、当归等组成,方中黄芪具有利水消肿、补中益气、益卫固表、托毒生肌的功效;地龙具有清热毒、通脉络的功效;川芎、当归行气补气;桂枝温通经脉,活血行气,使其补而不滞;赤芍散瘀止痛,补血活血;红花、桃仁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益气化瘀之功效。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针刺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多项研究证实针刺的治疗作用与脏腑活动的调节有关[10-12],通过给予机体有效的刺激,具有醒脑开窍、运行气血、疏通经络等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使用补阳还五汤及针刺后,脑卒中偏瘫患者机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分析后认为,本研究中利用针刺对头部及上下肢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可激活部分神经细胞活性,具有一定促进脑组织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相关研究证实[13],针刺能够协调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并促进区域中神经元功能的恢复;基础研究证实[14],针刺能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中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降低一氧化氮等物质对神经元的损伤,进而达到保护神经元的目的。药理学研究证实[15],黄芪的主要成分黄酮类似物、黄芪多糖具有扩张微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缺血明暗带神经元的恢复。研究证实[16],地龙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改善机体组织微循环及高凝状态具有积极作用。药理学研究显示[17],红花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脂、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抗血栓等作用,其主要成分是羟基红花黄色素A,其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元细胞膜等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通过中药及针刺,发挥中医的多靶点治疗效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故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