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探究语文阅读实践
2022-03-09倪文平
倪文平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成为令人瞩目的关键词。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由此进入社会公众的教育大视野。时至今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掀起了阵阵热潮,并在日益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中学时代正处于教书育人的发展和过渡时期,积极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显得既十分重要又非常必要。这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各类学科活动的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就语文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品质”等三个方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于阅读主题这一角度,拟就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试对此简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容以及新型阅读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这一信条式命题派生出来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基本要素。其中以“语文能力”为核心。阅读是语文活动的有机组成,在其中占有“半壁江山”份额,而且始终贯穿于各类活动环节。正因为如此,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指在“听、说、读、写”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阅读方法和常见语言表达方式,逐步地掌握常用思维方式,并能把思维结果以规范化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达,初步掌握信息收处和学用结合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因素等惯性力量的影响,语文阅读普遍采取“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活动模式,直接导致了“高消耗、低收益”和“重智育、轻德育”的低层次运行现象。在“核心素养”观照下,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应坚持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指导下,力求从课程活动中的目标设置、时间分配、关系构建、内容活动等各个方面,积极有效地开展三维目标阅读活动,以更好地聚焦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二、对“核心素养”观照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语用现象”是语文课程活动的特质,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如何把“语用现象”落实在阅读活动中呢?
1.以“品词析句”为由,在语用活动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不仅如此,包括“例子”在内的许多文艺作品,不是经典语篇就是精髓之作,普遍具有文质兼美的共同特质,而且在字词语句中寄托了缀文者的独特认知和丰富情感,在语言表达上体现极具个性的不同特色。在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以品词析句为重要抓手,如“字眼”和一些重要句式等,从“读、悟、析、品”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逐步培养他们语言学用的意识和能力。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和排比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竞生”的生命现象,为读者呈现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妙春景图”。清新活泼的语言,独具匠心的艺术,为读者传递了“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长出来”比较,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与体悟,更加体现小草的生命活力。再如,大量叠词的使用,令人读来既有亲切感,又能体现欣喜和欢快之情。
2.以“迁移内化”为由,在语用活动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观照下,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用能力和实践精神,集中表现在“迁移与内化”上。有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工具性教学和人文性教育相统一”指导思想,一方面善于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不断地吸纳并积累语言知识,一方面通过迁移与内化,讓他们切实体悟语言文字中所蕴藏的丰富情感。比如,通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等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品析,既要认知小说题材人物刻画的笔法技巧,又要体悟主人公“行侠仗义”的古朴豪情,读懂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通过《骆驼寻宝记》阅读活动,既应习得“先抑后扬”的人物描写方法,又要体悟骆驼那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心怀他人的精神品质;通过《乡愁》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熟悉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又要切实感受作者那种恋乡思国的强烈情怀……值得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以“迁移与内化”的语文学习能力,这绝非“短期速效”之力,而是在“厚积薄发”的养成教育中练就而来的。
3.以“读写互动”为由,在语用活动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叶圣陶先生还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种“吸吐有致”的读写活动,不仅在语文课程活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且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反映。具体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开展丰富多元的“读写互动”教学,如续写、改写、仿写、补白、扩写、缩写和读书心得等,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把握所学内容,从中汲取更为丰富的“工具性”营养,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情感活动中进一步接受人文性教育,为凝练核心素养不断地注入鲜活元素。比如,在《背影》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基础上,写一写“家庭伦理”方面的作文,激发他们“孝亲与感恩”的意识行为。再如,在《孔乙己》教学后,引导学生以“孔乙己的生死状况”为主题,开展“相机补白”式的读写互动活动;或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知,以“我眼中的孔乙己现象”为题,开展“见仁见智”的写作活动。坚持日常性的“读写互动”,既有利于在熟能生巧中“言之有物”,还有利于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
4.以“综合实践”为由,在语用活动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能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发展等实际情况需要,积极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在“手口脑”协调互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利于在拓展延伸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情感能力。比如,在教学《十三岁的际遇》后,组织并引导学生以“同龄人的眼光”,就文本内容和生活现象,开展主题演讲或专题辩论活动。既可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又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情感认知。再如,在教学《春》这一散文后,组织并引导学生在深入自然生活的颓势,以“审视与选择”的眼光,拿起手中艺术之笔,努力把作者笔下的春风春景“描绘”出来。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与想象、感受与体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亲近自然、追求美好”的情感意识,不断放大语文综合实践的良好效应。对于培养以语用能力和情感意识为主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发挥不容忽视的正强化作用。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融“思想理念、情感行为、艺术创新”为一体,融“德、智、美”等各类元素为一体。这不仅契合“核心素养”的精神实质,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325250058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