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探讨
2022-03-09张震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深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就业与增收、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近几年的考察调研,着重分析了巩义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与困境,提出创新服務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升级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高效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巩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巩义市位于中原腹地,南依嵩岳,北濒黄河,东瞻郑州,西望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诗圣杜甫的故乡,河洛文化的摇篮。巩义有中国三大地主庄园之一豫商文化典型代表的康百万庄园,浮戏山雪花洞风姿居世界群洞之首,青龙山慈云寺四山旁围、一水中流,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最佳境地。2013-2017年,巩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发展迅猛,年接待人次逐年增长。2018-2020年,行业先后经历了“大棚房”整治、“农地非农化”治理、“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休闲基础、餐饮、娱乐设施等被不同程度拆除和破坏,行业发展落入低谷,不少休闲农业观光点消失。当前,随着巩义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深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已逐步成为人们共识,巩义市休闲农业逐步度过艰难时期,正处于重要的“触底反弹”期。
(一)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市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42家,农家乐集聚村3个(杨树沟村、洪河村、南岭新村),知名特色民宿4个。休闲农业接待达600万人次,营业收入8760万元,带动2350余户农户。辖区内知名休闲农业观光点7处,休闲采摘园40余处。全市约40%的户外培训、55%以上的青少年素质教育、60%以上的自然教育、亲子游等活动集中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周末假日,走进乡村、寻梦田园已逐步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休闲选择和生活方式。
(二)区域格局逐步形成
根据“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基本市情,结合农业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开发农业旅游等多种措施,有力促进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巩义市初步形成了南部山区、伊洛河沿岸和北部邙岭三条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伊洛河沿岸观光农业产业带现有潘安花园、回郭镇荷塘月色等10余家农业企业,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达4000余亩。南部山区观光农业产业带现有核桃、柿子、花椒等干果种植面积4万余亩,发展农家乐50余家,有河南省美丽乡村南岭新村、水道口村、海上桥村、韵沟村等巩义知名乡村旅游点。北部邙岭观光农业产业带现有苹果、梨、杏等林果种植面积4万亩,初步构建了以果树种植与采摘、餐饮、乡村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理念。
(三)休闲农业品牌建设不断推进
围绕优势和特色打造品牌,扩大休闲观光农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峪沟民权村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夹津口镇韵沟村被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认定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竹林长寿山风情小镇已于2018年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巩义市石居部落已于2020年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全市涉及休闲农业的各类节庆活动20余个,如,竹林风情古镇美食节、康店庄头赏花节、慈云寺桃花节、裕花谷葡萄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竹林长寿山景区以地方特色美食为媒,通过举办大型现代灯光秀、河洛大鼓书、吴桥杂技等传统民俗活动,节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可达2万人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偃月古城引进千年绝技“打铁花”表演和民俗特色活动,春节7天可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潘安花园举办新春庙会、油菜花节、葵花节等,节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5000人次以上。巩义天河龙湾通过项目打造,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巩义小三亚”。涉村镇北庄村石居部落经近两年时间的集中打造,已成为巩义市有名的特色民宿游玩点,可入住体验百年窑洞,品尝农家美食,进行党性教育、写生等多种活动。巩义市蝴蝶谷、嵩顶、河洛汇流等乡村旅游点及南山旅游通道、伊洛河景观带、乡村民宿,也渐渐成为市民及游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无景点旅游趋势明显。
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困境
(一)社会融资渠道收窄,融资难度增加
多数园区由于资金不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休闲农业投资大、收益少,投资回报率低。孟良寨农业公园、潘安花园、天河龙湾等园内经近3年打造,虽已初具知名度和规模,但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仍需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政策支撑不足,加上产业发展特点的限制,导致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成本高。自2015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但市、县级有关部门并未采取有力措施,财政金融政策空转。
(二)土地政策缺失
巩义市多数经营主体缺少建设用地指标,无法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影响了游客接待、就餐住宿、科普教育等农业功能拓展。另外,对于违规违建设施拆除进行“一刀切”式的粗暴执法,造成部分园区游憩设施被迫拆除,影响了园区开发农业科普研学等休闲农业体验项目。
(三)企业运营方式陈旧,人才缺乏
巩义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的体验项目无法充分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呈现出假日火爆、平时冷清现象。部分突出种植特色的经营主体,瓜果成熟期采摘情况低于市场预期,以北部邙岭的桃、杏、桑葚等鲜果为例,成熟期部分水果仍面临滞销,多数果蔬种植园区仍旧依赖于商超、企业团购等渠道消化农产品,体验休闲采摘游客零散。另外,由于产业是农业、地点在农村等客观条件限制造成招不到高层次人才,由于行业局限、认知局限、资金局限等主观因素导致养不起高层次人才,由于前景定位模糊、上升空间狭窄等发展因素导致留不住高层次人才。
(四)缺乏宣传
休闲农业企业宣传渠道不多,受众不广。虽然极小部分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承受传统宣传高昂的媒体费用,但大多数经营主体既缺乏渠道,又缺乏资金,无法做到有效的宣传推广。宣传渠道受限、受众群体有限,成为经营主体难以快速累积有效客源的重要原因。
三、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
第一,试点“点状供地”政策,探索用地指标。借助国家鼓励探索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契机,优先试点产业融合“点状供地”政策,分类确立农业园区、美丽休闲乡村可利用的建设指标,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用地指标转化方式,明确可申请建设的清单范围,保障农业园区、特色民宿、美丽休闲乡村等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建设用地需求。第二,完善财政金融政策,构建服务体系。探索巩义市休闲农业发展财政奖补政策体系,制定星级示范园区、特色民宿、农业科普研学基地等不同类别经营主体的奖补政策,重点支持有潜力的休闲农业企业。第三,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农业与旅游部门要加强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沟通协调,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土地需求、分布区域、产业特色,形成顶层规划设计。
(二)加快产业升级
积极谋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数字化、智慧化服务平台,鼓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信息基础、无线网络覆盖、智慧农业系统等软硬件建设。鼓励支持技术先进的经营主体采取技术入股、产业托管的方式,为其他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盘活现有闲置、落后的休闲农业园区。鼓励支持农业加工企业与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产业融合,消化農产品产能,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升农业附加值。大力扶持农业科普研学基地发展,鼓励全市范围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科普研学项目,鼓励经营主体与亲子教育、科普研学等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丰富农业科普研学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农业科普研学需求。鼓励支持特色民宿建设。鼓励村集体、文旅集团、酒店等机构以及个人进行投资,盘活因美丽乡村改造而闲置老房旧屋资源,结合当地地理风貌、文化传承,在保护古建筑、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特色民宿改造,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形成乡村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带。整合各政府部门培训资源和师资力量,为经营主体提供职业培训,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人才。
(三)创新服务模式
加强农旅跨部门间的交流协作,整合区域规划、农村建设、科技服务等机构资源,形成以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为核心的平台,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农业农村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的系列培训工作,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尽快培养一批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健康发展。
(四)强化宣传推介
行业主管部门要增进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增强运用媒体传播水平,引导经营主体合理利用全媒体传播渠道,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工作,提高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行业经营主体要善于利用传统媒体并进行内容创新。联合郑州本地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网络大V以及有关票务团队进行精准式、主题式推广,坚持公益导向和市场需求并重,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把休闲体验良好、特色亮点突出、农味趣味充足的项目,按照农时、假期等时间节点分主题类别进行推介。与互联网旅游消费平台开展市场合作,挖掘线上团购市场潜力,整合行业内部优势突出的住宿、餐饮、游玩、采摘等产品,分批次推进与美团、携程、去哪儿等平台的合作。
作者简介:张震(1990-),男,河南巩义人,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责任编辑 李赫蛮)
26875005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