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灯舞: 一舞马灯千古传

2022-03-09徐惠红

华人时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马头神马马山

徐惠红

马灯舞,俗称“调马灯”,数百年来在无锡马山广为流传。光绪七年(1882年)许棫《马迹志》载:“自三日(农历正月初三)以后,儿童扎布为龙马灯,夜燃烛赴各湾为戏,凡十余日止”。

新中國成立前,仅3000余人口的马山岛上,有3个各具所长的马灯队,雁门马灯舞队以含蓄抒情闻名,古竹队以滑稽风趣著称,耿湾队以武功高超见长,每队多者有130人,少者80人。

表演马灯舞时,有领队2人,执红灯指挥表演,战马六匹,以马头颜色区分,红色为公马,绿色花色为雌马,由6名扮鞑婆的演员分骑;督旗6人,手执红色三角令旗,服饰装扮与鞑婆同,便于与鞑婆互换表演。6名执大刀的兵卒执盾牌6副、执门枪灯6盏,在领队指挥下标定各种阵门,7名仙女各执花篮灯,渔婆执鱼篮灯,渔公挎鱼篓灯,樵夫挑柴担灯,耕夫撑犁弓灯,牧童执牵牛灯,书生执书台灯,商人执货蓝灯,另有净瓶灯12盏、龙灯2盏、青狮、白象、仙鹤、白鹭灯各2盏,还有仙猴摘桃、鸡、鸭、鹅、鱼、虾、蚌蟹猪、狗、羊、日、月、星等各式灯。当马灯队进人广场表演时,先由2只火流星起舞,开出场地,马灯队根据新标定的阵门走各种阵势,走完双龙人海阵后,门枪灯一字排开,其他灯以圈出的场面站定,为马灯舞人场表演助兴和照明。

马灯舞通过“1出马”“2出马”“3出马”“6出马”和“出犟马”等程序,表现古代一支以盾牌兵、骑兵、督旗等组成的军队在练兵场上进行夜间军事训练的情景。其中盾牌兵“引马”“照灯”“盾下藏身”“滚翻”“破马头”“斩马腿”等舞蹈动作,表现士卒认真、顽强、刻苦训练的形象。鞑婆右手舞动马头,时仰时俯,拧领、摆头来模拟战马的各种姿态,左手执彩帕,代作刀、剑、鞭、绳之用,以“转身避刀”“撩腿跨越”“踮跳十字步”等动作和含蓄多情的表演,刻画出参加夜间军事训练的宫女(或少女)的飒爽英姿。“出犟马”也称“俏马”“公马”,是该舞中最具戏剧性的一段,最有趣味,表演通常有三人来完成。一人饰桀骜不驯的烈马,一人扮牵马,另一人手持盾牌和大刀,用模拟的手法表演牵马、下口套、下马鞍、喂马、再洗马,洗完马又上口套,上马鞍,最后训马,这一套完整的组合舞蹈动作寓意去灾避祸,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年正月初三晚,全体队员集中在庙前举行“迎马仪式”。先由召集人率领大家向神像祈祷,然后揭开贴在马嘴、马眼处的红色封条,称为“开嘴”“开眼”。然后宰公鸡将血滴在马灯的眼睛上,这时一声“迎马”令下,锣鼓齐鸣,“招军”(土乐器,一种特长喇叭)连吹72声“嘟嗒嗒”取意太湖72峰同庆佳节。鞑婆恭恭敬敬接过马头,双脚晃动脚铃,声如骏马奔驰。又一声“起灯”令下,舞灯者点燃蜡烛,插入灯具中,真是“烛明灯新人欢庆,十番锣鼓闹山村”。“火球’如同流星在前开道,10面锣鼓为先行,马灯舞队如一条彩色长龙迤逦在蜿蜓的山间小道上,各村男女老少纷纷拥到村口迎接,热情招待。一般在小村庄演出1场约3小时左右,大村庄要连演2至3场,一直演到次日天明。

正月十五元宵夜,马灯队在庙前跳个通宵,正月十六日下午,马灯舞将举行欢送“神马”上天庭的活动,也称“杀马”。届时,扮演者和头首及乡亲们,要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欢送神马返回天庭,以谢神马下凡,赐福镇邪。送至河边时,点烛焚香叩拜,把事先用纸扎好的黑、红、黄、白四色小神马点火焚烧,边烧边喝彩,还要燃放烟花炮竹,以求来年再相见。

马灯舞的角色全由男性扮演,新中国成立后也有女性参加。马灯舞的道具由舞灯者按其所长扎制。

1986年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收入了马山“马灯舞”的有关资料。1999年10月,规模宏大的中国民间艺术节在马山祥符禅寺举行,马灯舞也参加了这次民间艺术会演,2005年春节期间,马灯舞在无锡锡惠公园展演7天,获得各方好评,2007年12月,马灯舞被列入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作为马山地方传统舞蹈经常在各级各类文体活动中演出,延续至今。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供稿)

(责编  郭博文)

3733501908205

猜你喜欢

马头神马马山
苟征戈 马山作品
朝向马头的方向
基于新常态下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
命悬一念
大头和神马鬼的日常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
青海湖游记
“神马”为啥都是浮云
可爱的小马玩偶
半路认个陌生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