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为例
2022-03-08李秀荣严文明
文|李秀荣 严文明
美国R.布鲁斯·威廉姆斯认为,发展高阶思维需要特定的支架和方法,即可用于思维发展的问题和图形组织器。笔者认为,在教学问题和图形组织器中,设计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借助图表,思维变得可视化,可以帮助不能立即理解某项思维技能的学生掌握相应的思维技能。笔者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为例,聚焦其中的问题情境和图表支架设置,探讨问题情境和图表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创设质疑情境,寻找问的路径
1.从题目处质疑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新鲜的,是学生没有体验经历过的,可以作为激发学生质疑的问题点。
出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问题一:这个观点你相信吗?
情境一:学生没有质疑,相信这个观点是对的。
引导(追问1):没有人有疑问吗?对于这个观点你就一点都不好奇?
情境二:学生摇头。
引导(追问2):为什么?
情境三:学生认为这是别人已经证明过了的。
引导(追问3):真理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啊!各位同学一个问题都没有?真理诞生得可真快!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这是发现真理的最重要的精神。没有经过质疑的“真理”不一定就是真理,而可能是歪理、谬论。
引导(追问4):有疑问吗?(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教师要敢于坚持,要相信学生。)
情境四:学生产生很多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真理一定要在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能诞生吗?”“是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诞生的呢?”……
学生终于产生质疑提出了问题,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这个环节笔者抓住题目设置问题情境,借由四次追问,为学生铺设探究的路径,一步步引发学生思考,锲而不舍,从开始学生深信不疑,到最后学生终于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结论有了怀疑精神,产生了问题,成功把学生从顺从、听话引向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完成了自主的学习任务。
2.抓矛盾处质疑,促深入思考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在提出问题、论证问题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一方面说发现真理不难,一方面又说发现真理并不容易。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达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科学精神,那就是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这也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文主题“科学精神”里需要学生重点领会的核心要素。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矛盾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情境一:这篇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其实是作者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非常有意思,请你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这两段话的意思是矛盾的,一段说发现真理并不难,一段说发现真理并不易。
情境二:有人说文字背后是意义的海洋。作者最后下了这样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结论,他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深层含义呢?
生沉默。
情境三: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科学发现是科学家刻苦钻研、历经千辛万苦得出来的,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但是作者说其实科学发现并不难,你听了会是什么感觉呢?
生:自己也可能发现真理,科学研究并不难。
生:真理就在生活当中,只要善于思考和发现就有可能发现。
情境四:说得对。说并不难,会增强我们的信心,让我们也加入科学探索的行列。说科学发现并不易,让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盲目和冲动,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坚持的勇气。你还有什么想法呢?
生:这也是在告诉我们要留心观察生活,要有强烈的好奇心。
生:除了有好奇心还要进行深入思考,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努力解决问题。
师:这就是作者的用意,他告诉我们真正的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板书:好奇心 爱思考)
课文看似矛盾实则隐藏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前面讲的是如何做事,后面讲的是如何做人。这就契合了这个单元“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待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的人文主题。通过创设这样的富有挑战的深度思维情境,学生才会体验高阶思维的快乐。
二、借助图形支架,解读论证过程,发展思维
理解信息、概括洞察、发现应用,这样复杂的任务,学生很难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支架。笔者借助图表,深入研读了例证法。
任务一:请你默读课文,概括一下文中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填写在表格里(见表1),也可以给这些事例拟一个小标题。
任务二: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请从表格(见表1)提示的两个角度思考,并和小组同学完成。
任务三:同样的事例要证明不同的观点,所侧重的角度就不一样。作者为什么要写三个,写一个或两个不行吗?
生:俗话说“事不过三”,有了三个说明肯定是真的了,不会是假的了。
师:“三”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中国人的论证是三个事例。
任务四:除此之外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借助表格2 的提示,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补充案例“洗澡水的漩涡”,仿写迁移。)
表1,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借助“谁……发现/发明……”思考支架提取信息,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内容;在比较追问中发现规律,经历了阅读、提取、理解、概括、分析、比较、迁移等思维过程,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例证法。表2提炼思维框架,学习表达方法,由延伸学习到迁移创造,达到应用例证法的目的。
表1
表2
表格使思维过程可视化,更直观地引导学生在头脑中绘制画面,吸收和处理字面信息,并按照全新的方式将信息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经历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实现了由“低阶”向“高阶”进发的过程。
发展高阶思维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首先,教师应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设计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活动,多采用“习思、问学”的模式,让学生更多地经历发现、构想、预测、洞察、顿悟、抉择、评价、创造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自主获得、思维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思维技能的大量训练,在探究中让学生愿思考、能思考、会思考、爱思考。其次,教师应借助图表发展高阶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支架—图表”,巧妙地将教学目标嵌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质,并通过“问题”解决激活学生的深度思维。在大单元、任务群学习理念下组织信息,对理解和记忆、小组学习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