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老年人沉浸式学习的现实基础与路径探索

2022-03-08丁海珍董梦飞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者数字化

○丁海珍 董梦飞

2017年以来,全球加快了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应用普及,很多人工智能产品从研究和实验状态走向了产品化、应用化,标志着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了智能时代[1]。智能时代,是对智能技术、智慧机器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并将它们从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由外在的工具逐渐上升到人的内在主体性,从而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人的本身的时期[2]。随着 5G、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经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彰显出其特有的价值与作用。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变革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凸显,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战略和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3]。2019年,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4]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从1.0迈入2.0阶段,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教育也已经开启了智能时代的新征程。

智能时代,推动教育公平是新时代终身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命题,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也被置于信息技术支持之下。终身教育不仅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人群学习权益保障、学习机会均等,更要提高终身教育的数字化质量,从多个方面保障各类人群都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世纪前50年,世界人口结构迅速老化,18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成为全世界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5]。我国于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全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上海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4.9万人,占比16.3%超过14%,标志着上海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的老龄化并不单单指个体的衰老和机能的老化,而是一个被社会和历史环境建构的概念,随着经济环境和年龄认知的变化,对老龄化的看法逐渐从消极转向积极。我国已经将积极老龄化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上升为国家行为和国家责任,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会议上也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6]在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下,在智能时代下,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老年人开展智慧学习、帮助老年人重新实现“再社会化”、享受信息社会红利,是推进积极老龄化工作的必经之途。

一、智能时代老年人终身学习的困境分析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新技术不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标志着我们大跨步地进入了长辈需要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代。但智能技术本身是复杂的,智能技术是由人创造的,其自身无法避免带有人的主观意识。学者们对信息技术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一些学者认为,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对老年人融入社会有其积极影响,而有的则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反而扩大了教育不公,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从近年来的社会发展现状就可以看出,网络购物、网上挂号、移动支付等越来越普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些老年人能够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智慧生活,而有些老年人则跟不上数字化发展步伐,求医问药遇难、微信支付受阻、打车招手难停等都成了老年人融入智慧生活的现实困境,而老年人开展在线学习遇到诸多困难的情况屡见不鲜。

老年人作为智能时代的弱势群体,不同于1980年之后出生的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智能技术的接触时间晚、认知机会少,使得很多老年人无法迅速接受和掌握智能技术。同时,老年群体在智能技术使用和融入上存在固有困难,比如老年人智能技术的“接入困难”:智能时代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相关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仅占12.2%[7]。老年人接入网络的规模和速度还需要进一步增大。老年人智能技术的“使用困难”:智能时代的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医疗康养对老年群体而言都存在不同的使用困难,对于连如何用手机、电脑等媒介上网都不熟练的老年人来说,数字鸿沟问题依然显著。老年人智能技术“知识困难”:利用智能技术促进生活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对老年人而言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保护自身信息安全、辨识网络媒体宣传内容等能力亦然,但老年人在这方面的素养都普遍偏低,这不仅源于大部分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偏低,也源于他们自身原本的数字媒介素养基础也较差。这些都扩大了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的鸿沟。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文件指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2022年3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202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终身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到,要提升市民学习数字化服务水平,鼓励各级各类终身教育机构利用信息技术,融合线下线上教育资源,创新服务市民学习方式[8]。因此,终身教育要主动关注老年群体与智能技术之间的阻隔,更要发挥终身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在智慧环境中掌握智能技术、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帮助老年人开展智慧学习、融入智慧生活。

二、沉浸式学习的内涵与现实基础

通过对老年人终身学习的困境分析可知,老年人智能技术的使用存在固有困境,导致老年人掌握智能技术更加困难,而智能技术掌握的困难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掌握信息技能的难度,通过在智慧场景中开展沉浸式学习成为一种颇具可行性的方案。一方面,老年人在智慧学习场景中可以近距离接触智能设备,降低老年人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在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智能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具操作性、更贴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能够让老年人以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开展智慧学习,提高老年人智能技术的接受度。

(一)基本内涵

“沉浸”一词原本指物体进入液体中时被全方位包裹的一种状态[9],“沉浸感”一词在最初大量应用于电子、视频游戏和虚拟环境的活动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沉浸式学习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撑。与传统教学相比,这些技术更能帮助学习者摆脱现实的束缚。英国开放大学在《2018年学习趋势报告》中将沉浸式学习列为未来学习趋势之一,认为沉浸式学习(Immersive Leaning)能够让学习者体验更逼真的学习场景,从而产生更真实、更加互动和难忘的学习体验,通过在模拟的场景中的学习和实践加强对学习的理解[10];是一种探索、体验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者在动态、交互的环境中不断践行学到的技能和知识。沉浸式学习其实是可以让老年人从“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可以让老年人在智能环境中试错实践,提升老年人的信息技能学习效果。本文认为沉浸式学习并不仅限于使用VR、AR等虚拟技术开展的学习,沉浸式学习是教学人员精心选择学习内容,运用一定载体(场景、信息技术手段等)对内容进行加工和呈现,调动学习者充分、深度参与学习的学习范式和体验。

1.智能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载体,沉浸式学习也依赖一定的信息技术,以达成沉浸式学习体验。在开展沉浸式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切身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又能体验虚拟的、数字化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技术手段做到“虚实有机结合”。可能运用到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和全息技术(Haptic)等扩展现实技术,打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壁垒,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真实的感官信息,降低学习者在参与沉浸式学习时的剥离感和断裂感,提高学习者的沉浸式学习效果。

2.场景性。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学习和情景化的活动是相互联系的,沉浸式学习的发生需要沉浸式空间。借助沉浸式空间的延展性、变化性,学习者可以完全融入情境,不断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4年,全球科技资深记者罗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谢尔·伊斯雷尔(Chel Israel)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移动、传感、数据和未来隐私》(Age of Context:Mobile,Sensors,Data and the Future of Privacy)一书中预言:在未来25年,场景时代即将到来。书中特别强调,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是移动互联网的“场景五力”[11],场景时代的到来将依托五大技术的支撑营造相应的内容场景,帮助每个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3.体验性。从学习者的特性出发可以看出,当前,学习者越来越期待获得更鲜活的学习内容和更新颖的学习体验,希望从参与式、交互式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智慧和成长。而传统的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往往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内,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沉浸式学习则突破了教学原本单一、扁平的维度,可以给学习者带来即时的交互体验。沉浸式学习方式重构了人与时间、空间、学习内容、学习平台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人的连接和交互方式,让学习者通过体验对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学习过程给出的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情感反应。

(二)现实基础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福建省、上海市、四川省、浙江省五地终身教育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五地75.7%的样本表示目前所在地区已经“非常重视”“比较重视”终身教育数字化工作的投入,面对新的数字化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形式,社会各界尤其是终身教育、老年教育主体已经越来越重视终身教育的数字化工作投入(见表1)。并且五地越来越重视提高终身教育投入公平性,将目光从广泛的市民身上转移出来,更加聚焦每一类特殊的市民群体,在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经费投入上做出了很多努力。64.1%的样本认为所在地区终身教育投入“非常公平”“比较公平”(见表2)。这表明,五地不仅关注终身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也十分重视终身教育公平的实现,已经开展了系列数字化发展探索和针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工作。

表1 终身教育数字化工作的投入重视程度

表2 终身教育投入的公平性

同时数据显示,数字化工作投入与“投入—需求”匹配度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4(P=0.00小于0.01),决定系数R2等于0.365,即当终身教育数字化工作投入越高,终身教育经费投入与市民学习需求匹配度越好。反之,终身教育数字化工作投入缺乏,则经费投入与需求匹配度越差,二者相互解释的程度为36.5%(见表3)。这表明,各终身教育主体应该继续加大数字化工作投入,加快终身教育、老年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开展沉浸式学习实践为老年人开展智慧学习提供更完备的条件,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表3 需求匹配度与经费利用率的相关矩阵表

从老年人学习形式来看,数据分析显示,教室上课仍然为主流,占比96.2%;除此之外,“实践活动”“网络教学”分别占比75.6%和66.7%,也已经超过半数,占据了重要地位。由此可见,面授教学作为主流的教学方式仍然十分重要,与此同时,体验式学习、在线学习等学习方式也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支持服务来看,数据表明“有专门的学习服务平台”的占比56.4%、“有专门的公众号”的占比61.5%,有专人负责数字化支持与建设的占比64.1%,探索基于数字化学习的沉浸式学习的基础正在逐步增强。

三、老年人沉浸式学习的实践路径

智能时代保障老年人参与、开展沉浸式学习,需要各终身教育、老年教育主体深入社区、躬身实践,在分析老年人在智能设备使用和智慧生活技能方面的学习困难的基础上,围绕老年人在智能技术使用上存在“文化性弱势”“生理性弱势”“社会性弱势”的特点[12],从“参与度”“体验度”“沉浸度”三方面路径出发,重点打造老年人沉浸式学习方式,助力老年人开展沉浸式学习。

(一)探索融合教学,激发老年人学习参与度

老年教育机构要打破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应积极探索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智慧学习元素,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学辅助工具等各种数字化手段,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双通道”课程体系[13]。例如:上海市各老年教育办学机构积极响市教委相关要求,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合教学模式,推出了“10+2”融合课程。各社区(老年)学校推选出一批有条件的、适合开展线上教学的课程开展融合教学,授课教师按照规定将每学期的课程分为10次线上课程和2次线下课程,通过融合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如《智能手机应用》《智慧生活》等课程都是采用“10+2”融合模式开展教学的典型代表,通过这种授课形式,大大弥补了面授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了线上教学的优势,让老年人能够在随时参与在线学习的同时,也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为老年学员沟通情感、增进交流提供了条件,充分激发了老年学员的在线参与意识。

(二)提升交流互动,增强老年人学习体验度

1.开发体验学习空间。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应充分挖掘区域内的院校资源和社会资源,打造体验式互动课程,为相关课程配套建设可学、可看、可用、可体验的学习空间,让学习者通过远程学习、线下体验和线上展示等平台,参与在线课程学习、专家在线指导答疑、课程作品练习、学习收获交互分享,通过虚拟体验的方式让老年学员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学习主题知识,获得更加智能便捷的在线体验和线上交流学习体验。

与课程配套可以建设线下体验中心,引入虚拟场景和体感智能设备,运用虚拟影像、人机互动、IMAX影音设备等最新技术,打造多种体验学习项目。例如:建设虚拟博物馆通过影像投射,可以让老年学习者身临其境开展仿真体验参观;提供智能体感穿戴设备,则可以整合体感、3D和AR增强现实技术,并结合强大的后台更新系统,让老年学习者体验虚拟服装、驾驶、烹饪、插画等各类课程。让老年学员在交互模拟、体感识别、智能识别的过程中可以有身临其境的直观、交互体验,更好地感受虚拟空间的学习体验。

2.建设AI在线课程。传统面授课程形态比较单一,大部分为单向讲座式,居民的自助性和主动性较少;课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老年学员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有差别,而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员的学习进度,难免出现“有的学员听不懂”“一节课听不够”等情况。为了让老年人有更好的沉浸式学习体验,让老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获取更多数字化学习资源、有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建设“数字AI”课程微信小程序等方式,通过图像识别激活课程视频,帮助老年人更加方便直观地进行反复学习和复习。

“数字AI”可以将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与同一课程的教材进行有机连接,在学习过程中,老年学员只需打开手机上的小程序扫描教材上的对应图像就可以轻松获取视频课件,激活学习资源进行学习。通过AI课程小程序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老年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体验性、积极性和独特性,通过环境设置、资源配套,大幅度整合了学习资源,形成了理想的辅助学习效果。

3.搭建线上游学平台。为了让老年学习者有更丰富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场景,建议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可以整合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互动等特色和要素,推出融合多学习点位的游学线路和学习平台,通过在线讲解让学习过程“可听”、配套课程让游学过程“可学”、集合生动有趣的图片文字实现“可看”、配套有灵活多样的互动问题让学员参与“可答”、有游学点位背后的传奇故事让学员分享“可讲”。老年市民可以在线上随时随地自主开展游学,“打卡”感兴趣的路线和点位,通过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方式,不仅整合了社会公共教育资源,还开拓了多样化的学习场所,保障了老年人学习的完整性与学习的有效性。

(三)打造智慧环境,提升老年人学习沉浸度

1.仿真程序助力实操学习。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尤其是学习智能手机操作,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已经打造了系列精品课和学习资源,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年人“学完就忘”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老年人对于手机上的软件操作等的学习往往需要伴随大量的练习与回顾,而传统的线下/线上的课程学习很难实现对应的练习功能,因此,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和老年人的学习特性,可以通过建设仿真学习环境和程序来加以解决。该类仿真交互小程序紧密连接老年人的智慧生活,内容主要应涵盖微信使用技巧、支付宝功能、医院挂号就医、乘车交通、生活缴费等;界面应仿真还原手机操作界面,每一步都配有引导词提示,当出现失误后会有错误提示;再次错误后会有引导箭头指示正确位置,便于学员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不断试错,加深印象,强化学习效果。老年人不仅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操作,还可以在平板、数字大屏上进行操作学习,通过仿真交互小程序能够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学习体验度,帮助老年人掌握生活化的、入门级的智能设备应用知识。

2.智慧环境打造场景学习。学习场景以及基于场景的学习(场景化学习),是一种能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重构了人与时间、空间、学习内容、学习平台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人的连接和交互方式,是人们对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场景给出的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情感反应。2019年,浙江省政府在《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就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大坐标,提出了邻里场景、教育场景、健康场景等九大场景,“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营造将是终身学习理念践行的重要体现”[14]。基于真实生活场景智慧学习应用场景建设,是为了打造一种智慧学习生态,通过场景的体验性、沉浸性和引导性,帮助老年人融入情境、开展场景化学习。

为了满足老年人数字化学习的需求,让老年人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各老年教育主体机构应探索建立多样化的老年人智慧学习空间,通过主题环境场景布置、硬件终端设备配套、软件学习系统开发、系列学习课程与资源建设等,让老年人可以在应用场景中学习使用智能设备服务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贴近生活的具体环节去感知数字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有效提升老年智慧学习场景的沉浸式学习实效,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四、数字赋能老年人智慧学习的创新与思考

(一)进一步加快平台更新迭代

网络学习平台的推广,使得老年人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作为线下学习的补充,打破了教与学的界限,使老年人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就可以参与学习。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H5页面、各类老年人智慧学习小程序,已经为老年人参与数字生活、开展终身学习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此基础上,各终身教育主体机构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适合当前学习内容的平台,利用便捷的操作、简洁页面、丰富的资源,使老年人从对智能设备的“会用”逐渐变为“爱用”,激发老年人的内化学习意愿。今后,应该继续完善已有学习平台的功能,将平台建设成一个集成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教学支持服务的一体化虚拟学习环境,增强平台的交互性、适老性;同时要及时关注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变化,周期性拓展学习平台的内容、特色、模块,保持平台不断更新迭代,从“供需”两侧出发进一步加快平台建设。

(二)全方位促进平台功能完善

目前,终身学习平台功能的完善与提升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学习体验、管理效能和应用推广方面的提升,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大数据总览全局、精准构建立体化用户画像、聚焦绘制双空间热点云图、优势联动激发教师活力、协同提升在线教育能级、数字赋能终身教育生态等功能,实现老年学习者学习数据的科学治理、有效利用。后续为了让学习者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可以以沉浸式学习为主线,进一步全方位推进各老年学习平台的功能完善。通过融入数字基座,搭建数字模拟舱,通过对接大数据分析系统、学习数据实时记录,实现老年群体教育信息化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细化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数据,以便不断优化网上学堂的支持服务,深耕数字化资源,提升学习体验度,加强老年市民智慧学习的参与度。

(三)贯通式打造智慧学习生态

打造智慧学习生态是为了能够给老年学习者提供智慧学习环境,以期提高老年人的学习自主性和老年教育的智慧性。智慧学习生态的打造应该是贯通式的,从软件到硬件,从平台到空间,从学习到服务,同时关注老年人自身的需求与发展现状,做好各方面的支持服务。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分析,能够为教师提供老年学习者精准画像,为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流程设计等提供支撑;通过加强软硬件维护,建立专业的运维体系流程,专人负责在线教学管理服务、软件应用培训、教学视频剪辑制作等方面的技术咨询与支持,以及协助教师解决在线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保障在线学习的有效开展;通过前期介入、内容筛查和实时监控管理,能够保证课程内容和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并为老年学习者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通过各大平台之间的共享互通,避免由于平台之间无法沟通导致的困难和障碍,增强数据的流通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利用率,提高整个智慧学习生态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习者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数字化制胜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