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
2022-03-08
农业带如何布局? 重点任务有哪些?成渝两地如何走向共赢?
规划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定位
|发展基础|
01川渝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
川渝两地农业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经济正朝着多种经营、特色经营和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转变。目前,川渝粮食产量稳定在450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6.9%。油料产量达40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2.4%。生猪出栏量常年保持8000万头以上,猪肉产量长期保持在6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川渝两地依托境内山地丘陵资源禀赋,积极推动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茶叶、柑橘、道地中药材、生态畜牧、特色经济林、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02川渝农业基础设施较大改善,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川渝两地把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作为着力重点,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2011年以来,川渝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519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47.7%以上。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2020年川渝两省市农业机械化总动力6252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38.3%。四川育种创新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重庆转基因蚕桑和转基因棉花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柑橘无病毒繁育位居全国第一。农业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臻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广泛应用,为川渝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03川渝农业功能价值有效拓展,乡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动下,川渝两地农业与旅游、休闲、康养、教育、文化等产业加速融合,农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新六产”格局基本形成。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态势明显,2020年川渝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达1.5∶1。全年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综合经营性收入1187亿元,接待游客5.3亿人次以上,休闲农业规模效益继续领跑全国。“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生产经营领域渗透,农村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04川渝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川渝两地乡村面积占比达86.5%,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任。近年来,川渝两地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川渝两地单位播种面积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六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不断提高,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已建成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921.75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10062个,农产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郫县豆瓣、涪陵榨菜、四川泡菜、安岳柠檬、奉节脐橙等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居全国前列。
05川渝农村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农业开放合作加快成势
川渝两地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8个县(区)和一个地级市。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持续完善,成德眉资4市实现交易一体化。重庆市有9个区、成都市有8个区列入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川渝两省市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川渝两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207.33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突破1.4万列,列次占全国比重超40%,运送的货物中,农产品占比达到16%。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8个,出口食品农产品基地656个,农业境外投资合作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定位|
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现代化。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证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只增不减,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增加优质绿色和特色农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全国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
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通的制度性通道。依托相应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依法流转和高效配置,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赋予乡村产业“造血”功能。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培育高品质特色小镇,加快建设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和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因区,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典范。
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先行区
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加强农业开放合作,激发强劲内生动力活力。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项目用地。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经营主体协调共进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提升农业开放合作水平。
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依托成渝地区丰富的科教资源,集成基础优势,增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推动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发展。坚持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关、集中突破,在保护资源、自主创新、做强企业、建好基地和管控风险上下功夫,扎实推动种业振兴。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加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